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20632 浏览:939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它直接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与此相应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直接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育学生自知、自助与助人以及培养学生耐挫、乐群、敬业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关 键 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115-01

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教育,它直接关注学生心理上的保健、适应和发展,帮助学生解决与此相应的一些心理上的困惑、烦恼和障碍,直接培养并训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教育学生自知、自助与助人以及培养学生耐挫、乐群、敬业等方面的育人功能.


体育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运动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其可能性的理论依据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呔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显示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

学校体育通过体育竞赛(包括竞技体育)这一特殊的身体活动形式,采用公开的、共同认可的方式和规则,以相互间身体运动能力(包括智力)优劣比较的形式进行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竞争活动,使学生自觉按照真、善、美的尺度,变外在必然为内在必然,变他律为自律,从而在满足精神需要的过程中,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延续的价值和超越生命的价值,并不断满足学生强身、交往、竞争和发展需要.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锻炼,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等良好意志品质得到增强.体育竞赛有着严格的纪律与规则要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纪律性与自制力、公平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

心理学家基本认同适应和发展是人生的两大任务.“某一特定适应水平随个性生理环境的改变,原有的适应平衡被打破,需要高一级心理机能和个性品质才能适应.若适应水平侧重于个体与环境关系的现状,发展是指向更高水平的适应.”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从社会文化的视角来看,体育尤其是体育游戏、竞技体育和体育竞赛实质上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精神的缩影.因此,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课堂社会”,许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实质上就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模拟.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群体与个体、合理与不合理等种种体验.如果教师能够有深度地加以引导和教育,使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去认识体育,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并使这种认识升华到信念、世界观的层面上,将对学生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学校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对独立而自成体系,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将突破德育的范畴成为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独立一育.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体育教学中育心功能应和育体功能同等重要,互为基础.因此,学校体育教学的第一功能是育体育心,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校体育的方法和途径,这是任何其他方式、手段无法替代的.学校体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制订相应的教育措施,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采取有效方式,加大学校体育科研力度,使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有:

1、教育性原则 是指学校体育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全体性原则 是指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体育的一切教育特点都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考虑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绝大多数直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立足点和最终目标.

3、差异性原则 是指学校体育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主体性原则 是指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关键的问题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一是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二是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教育观,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