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

点赞:23032 浏览:1057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积极心理学科发展和运用

积极心理学由"塞里格曼"教授对"习得性无助"理论体系上出发构建的,主要关注人的心理机能,将重视研究人潜能的挖掘与发挥,把促进人的健康成长、激发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帮助人们寻找快乐与成功,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党做自身的使命职责.我认为这样一种积极正向的引导性力量正是我们高职高专的学生所缺少的也是最迫切的力量,将我们引导向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学习生活的路线给予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的中面对困难与挫折时大胆向前的勇气与方向性的引导与指引."积极心里学"可以说它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却只有短暂的历史.在1998年由"马丁.塞里格曼"担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首次提出的,但历史追溯早在我国先贤孔子、老子的著作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其这一概念理论提出之后美国的心理研究学者对于这一心理学术开始了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有关的著作及实验分析研究大大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迄今为止国外的积极心理学以及趋于完善并且在国际的实验案例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在不断前进:而我国开始关注积极心理学这一方面才是在近几年期间在国外的积极心理学不俗的成绩下与国内的正面引导的心理学术欠缺的现状后才开始展开引进的.在这一方面发展薄弱,近几年虽然在各大高校都有开设有关心理学的课程与专业但却对于其普及力度没有增大,尤其是在高职高专类的学校关注于普及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在学生脑海了深层次的抵消所谓"看心理医生就是有精神病"与"学习心理学就能了解别人所想"等基本的错误观念.

二、高职学生心理基本状况

我们将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开展研究.由于高职生学习方面受挫、室友们的相处问题不和谐、人际交往方面的欠缺以及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等等的状态趋势下在日常生活中交杂着自卑、低落的悲观情绪.部分同学的自我调节力度处于低落状态这就导致他们长时间的处于一种状态将增加焦虑,抑郁甚至于其他的心理混乱状态.并且这样的状态将大局面层次的限制人本身所具有的潜质与能量.


第一,高职生学习问题.大学期间,学习往往不再如高中阶段那样得到绝大多数人的重视,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构成了学习问题的主要方面.第二,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问题的关注程度超过了学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积极主动地而不是消极被动地与人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三,求职与择业问题,是现在在我们中最常见问题.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都会或多或少带来困扰和忧虑.面对这些困扰,老师应积极引导、积极关注,把关注重点放在帮助来访者主动建构积极的自我形象、挖掘自身的积极力量和潜能、建立积极的认知模式上,和学生一起解除困扰.要想预防学生出现问题,就必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三、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措施

(一)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积极心理学研究人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改变传统的以问题为中心、以纠错为目的的病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代之以关注学生幸福和发展、挖掘学生潜能的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只有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起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着手构建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才会落到实处,产生效果.

(二)积极心理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已在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广泛应用.国外开展乐观和希望品质的训练项目证实了积极品质可以通过相应的项目化培训进行培养.因此,既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化培训,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也可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像"热爱学习,有智慧;真诚热情,能坚持;快乐交往,有爱心;正直公平,善合作"这些积极心理品质都可以在专业课教学和实习实训过程中加以培养.在活动课程中,可以开设以培养积极品质为目标、以活动教学模式(游戏活动、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为指导的项目化培训,也可以开展心理成长团体活动、朋辈互助活动等,让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真正得以内化和提升.主题班会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一堂好的主题班会,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当学生身处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时,他的情感体验和心灵上受到的震撼力是他在个别辅导、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理论讲座等其它场合下所无法体验的.

(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系统体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师生的思想,凝聚师生的精神和意志,陶冶师生的情操和品格,激发学生的亲社会行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置身其间的师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受到熏陶和感染,引导他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规范他们的思想行为,将师生员工凝聚成一个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群体;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为学生提供求知、社会交往、认识社会、怎么写作社会、娱乐和健身的机会,使学生的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在健康、积极、优美的校园文化中满足需求、增长知识、发展智能、陶冶情操,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引导,增加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四)打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教育阵地

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可以使我们获得大量的积极心理学的教育资源.可以通过开设专题网站、心理博客等形式大量宣传积极心理学知识;又可以通过开设网络咨询、微博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还可以通过关注校园网络论坛,密切关注网上舆情,有效引导网上舆论,及时了解校园网上动态,敏锐捕捉苗头性、群体性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消除负面影响,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网络的发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心理教育工作者应当与时俱进,把校园网建成传播积极心理学知识和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打造积极性向上的网络教育阵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发展.

现代教育要求全体教师既是一个教学者,还是一名德育工作者,更是一名心理教育者.跨越世纪的现代学校不重视心理素质教育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不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不算好教师.

(作者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