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

点赞:5177 浏览:1854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被更多的人所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本文根据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问卷调查,阐述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态,具体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从而更好地指导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

关 键 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成因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被更多的人所重视.面对学业、就业和人机交往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的大学生,你的心理健康吗不健康的心理是否为你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一、心理危机定义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失常或崩溃,还可以指心理障碍.心理危机标志着一个人正在经历生命中的剧变和动荡,它会干扰或破坏一个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其特征是高度紧张,伴之以焦虑、挫折感和迷茫感.在高校,心理危机表现为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与心理测评中发现以及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或倾向的学生.

作为教育对象的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急剧变化之中,身心发育的未成熟,社会阅历的缺乏,心理承受力差,使他们难以处理好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各种心理冲突.尤其当他们面临来自家庭、学校自身等各方面的特殊情况,而又无法通过以前的方式去应付,便容易陷于惊惶失措中,这时如果没有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有一些学生就会迅速滑向危机,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业及正常生活,甚至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例如马加爵事件.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态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5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如果仅仅从躯体健康的角度看,处于青年中期且经过多次体检才合格入学的大学生身体确实比较健康,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群体,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大量的研究与统计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心理上存在一系列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笔者2007年在我校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问卷对2006级全体学生4469人心理健康进行普查.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仍有小部分心理发展不良的学生,甚至某些人的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具体表现为: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归纳为下面几项:

1、忧郁症.忧郁症也叫抑郁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情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此症被常成为精神病学上的“流感”,说明其发病率较高.抑郁症均以精神因素做诱因,主要与患者的心理素质有关.例如:自信心不足、悲观失望、自卑严重、敏感多疑、胆小软弱等不良个性有关,常常成为患抑郁症的内部原因.

2、焦虑症.焦虑这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在面临不良刺激,或预感到会出现挫折情绪时,产生的一种复杂的消极或不愉快的情绪状态.轻度焦虑在正常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这些属于正常的情绪反应,不能将其称为焦虑症.从某种意义上讲,“居安思危”、适度的焦虑对工作和学习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真正的焦虑却不同,它是一个人在毫无原因或在一些无关紧要的情况下,呈现出严重的焦虑不安、胆战心惊等症状,例如“杞人忧天”式的无端担忧心理.

3、躁狂症.躁狂症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情绪高涨,表现得极甚兴奋、欣快、激昂、言语增多,精力充沛,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日夜折腾却没有疲乏感,整天不停地干这干那,也不知休息片刻,行动狂乱,当自己的要求遭到他人拒绝时,语言和行为具有攻击性,或声嘶力竭地破口大骂,或不顾后果地将周围的东西砸向别人.

4、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症,是由各种精神因素引起的高级神经活动过度紧张,导致大脑神经功能活动紊乱而暂时性失调.大学生活中的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恋爱问题、生活适应问题等,都容易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和压力,如不能得到及时调节,使大脑神经活动处于长期多度的紧张状态,就容易引起神经衰弱.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分析

我们对大学生的不良心态及行为进行过分析,结果是:引起大学生产生不良心态的生活事件集中表现在与学生相关的学业、社会环境、人际交往、未来与前途这几个方面.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原因:

1.个体心理承受能力的特殊性

大学生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反映都比较敏感,学习的相对独立和自由,生活环境的相对单一和有序,使其对生活的理解具有较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因而在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认知上常常缺少应有的变通性.在这个性方面表现为一是缺乏交往必须的宽容、热心、信任和技巧,二是自信程度低、受挫能力差.

(1)情感因素.当前70%以上的大学生对谈恋爱持“不提倡、不反对”的态度,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常会产生紧张、恐惧、羞涩甚至不正当行为,还有学生陷入感情漩涡,受到失恋、单相思等问题的困扰.

(2)人际关系处理失当造成心理失衡.在高校各类活动中夹杂的人际关系因素形成的不公平竞争,例如奖助措施评比,人为地使大学生之间产生矛盾和冲突,造成了人际关系紧张的心理压力.在商品化的社会里,学校其实并非世外桃园,同样也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学生与老师,学生与领导,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有时充斥着一定的经济成分.而且社会交往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更加强化了,因此,有些学生很有可能在校园中成为边缘群体,这难免对他们的心理是一个折磨和打击.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成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学业压力.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国家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在大学校园曾一度流行过“六十分万岁”的口号,将永远成为历史.大学生面临的任务就是适应市场的需要,综合素质,努力学习,全方位塑造自己,接受市场的选择.目前,学生必修的学业负担普遍较重,但为了将来的就业要求,还要参加各种形式的等级资格考试和技能培训,例如国家四、六级英语考试,商务英语等级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国家司法考试等等,大学生长期处于身心疲惫状态,容易引发心理疲劳.

2.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心理压力

(1)就业竞争.学生刚进大学校门就能感受到将来激烈的就业竞争,再加上就业领域一定程度存在着的不正之风和家庭社会背景、地域背景、性别差异等因素,尤其让来自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学生和女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率已达到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失业率.例如一个物业公司招聘竟然提出本科学历!这不仅仅是学历,技术技能的竞争,人事关系的竞争,甚至相貌的竞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这就是社会现实的严酷而真实的反映!大学毕业生们对此都有所了解,这给他们心理的压力是巨大的.

(2)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够完善.从整体上讲,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其主要表现为:缺乏危机管理的政策与法规,许多危机事件的处理仍停留在经验摸索阶段,没有制定一套系统规范的危机管理和危机处理程序,以指导辅导员、学生和家长应对危机事件,没有将相关人员纳入学校心理危机管理组织体系之中,形成全面的危机应对网络.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落后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支持系统.近年来,高校不断出现心理问题导致伤人甚至杀人事件,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方面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采取了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监控力度,应该说这是莘莘学子的一大幸事.


(3)教育机构的管理缺失.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迅速扩大办学规模以后,日常管理和师资力量没有及时到位,导致经常出现意外事件,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目前社会仍处在大变革的时期,特别是互联网发达的今天,许多新事物和新思想对青年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高校在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效益的同时,如果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将会发生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将会给学校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2008年发生在江苏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件事就是如此.一名18岁的在校女大学生在宿舍里产下一名男婴,令人惋叹的是:在该生怀孕1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在一个拥有600多名师资力量、逾万名学生规模的高校内,居然无一人察觉.一时间,“校园学生妈妈”成了当地社会各界谈论的热门话题.

(4)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态度和技巧.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膨胀,教师数量的迅速扩大,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的整体素质也有下降的趋势,这不仅反映在学术风气方面,也已表现在教师的行为上.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是学问方面的老师,还应该是为人的楷模,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具有影响,因此要求教师更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保持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

3.家庭教育中心理学的缺失

家庭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其素质以至影响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人的社会化实际上从出生的一瞬间就已经开始,自年幼期开始,人就可以收到家庭的深刻影响.长期潜移默化的结果,会使人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许多人还会收到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教诲和各种影响,自觉不自觉地习得某些职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可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生活的学校”

(1)家长缺乏基本的心理常识.直到八十年代才有家长听说心理学这一新鲜名词,至今绝大多数还是心理学知识的贫乏者,更无从谈及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未曾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缺陷,一些学生的心理障碍在中小学时期已成形.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对学生心理的问题缺乏科学的认识.

(2)家庭环境因素.高校并轨招生以来,学费成为来自贫困地区学生的一个沉重的经济,从而造成心理负担.在一个消费水平不断攀升的社会里,人们(包括学生)对社会变化的反映十分敏感,攀比心理十分强烈.所谓大学生的“三大件”(电脑,手机和MP4)就是绝好的说明.没钱,你就写不起.没有,你就会感到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常言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许多家贫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这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学生,对于并非具有特长和特殊技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就决定了他们迈入人生,走进社会的第一步,决定着他们的命运.这是造成他们心理压力过大的又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