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管理类生培养的

点赞:4621 浏览:157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管理类研究生的创新培养是工科院校全面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工科院校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的一个有力渠道.本文从观念、模式和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工科院校管理类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建议.这种创新,不论对院校还是企业界都将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Abstract:Theinnovationtrainingofmanagementpostgraduateiseryimportantpartintheprehensivedevelopmentprocessofengineeringuniversities,butalsoapowerfulchannelfortrainingpoundtalentorthesociety.Thispaperproposestheinnovativeproposalormanagementpostgraduatetrainingfromconcepts,modelsandmechanis.Thisinnovationbothhassignificantpracticalandrealisticsignificancefortheinstitutionsorthebusinesunity.

关 键 词: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

Keywords:engineeringuniversities;managementmajor;postgraduate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220-02

0引言

研究生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教育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学术研究向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和理论型交叉综合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其培养模式也反映了一所高校的教育理念和定位.研究生教育正在变革,因为它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渠道,更是国家知识体系创新的源泉,是推动技术发展的生产力.党、国务院在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表示了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性,而且应培养能怎么写作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各类各业工程技术人才的重担,而工科院校中相对弱势却广泛发展的管理类专业如何在工科院校的背景下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根据工科院校的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及时代的变化培养出优秀的研究生,成为工科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1观念创新

近十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众多综合型大学,其中大部分是由理工科院校发展而来,在成为综合型大学的过程中,管理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工科院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方向,一般的工科院校在发展中形成了以某些优势专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技术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发展和教育思路;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形成了学生为导师“打工”、导师是学生的“老板”等思想,体现出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理念和模式的陈旧与死板.工科专业毋庸置疑一直是工科院校的优势专业,其师资队伍和就业前景都远超过管理类专业,然而,在工科院校的发展进程中,管理类专业并不只是配角,尤其是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体现着一所工科院校的综合实力水平.面对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工科院校管理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观念也同样面临着创新.

研究生教育观念的创新就是要重新审视研究生的地位和作用[1].对于工科院校的管理类研究生来讲,管理学科大部分是面向企业,致力于科学管理领域的研究,即属于技术型的管理范畴,而不是被传统意义上被误认为的文科专业.管理类的研究生在对自身专业和定位上也应有明确的认识.这就要求工科院校的校领导摆正管理类专业在学校的定位,即与工科专业、尤其是优势专业紧密相连的科学管理专业;要求管理类专业领导准确把握专业设置和方向定位,即不盲目扩大专业领域,结合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资源,依据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要求管理类专业教师准确认识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意义和对于学校发展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应不仅仅在学术理论方面进行培养,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怎么写作社会能力的培养.

工科院校管理类生培养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类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模式创新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狭隘定义一般包括课程设置、实践学习和学位授予,而笔者认为其广泛定义应包含招生计划的制定、师资队伍的管理、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研究生管理及学位授予.

2.1强化招生计划和管理

招生计划不仅仅是人员指标的计划,还应包括对考生学习背景和能力的要求与考核.对于工科院校的管理类研究生,应具备一定的理科学习能力,例如数学;应具备在理科方面继续学习的能力,因为工科院校的合理专业设置能体现出文工结合的特点.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应紧跟学校发展特色和专业优势,否则另辟蹊径容易导致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2.2课程设置的大胆创新

目前,不少高校在管理类专业的设置方面趋于“同质化”,即专业大同小异、课程不相上下、但特色毫无体现.这样,在同级院校中不免失色且难以具有竞争优势.工科院校将研究生培养放眼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管理类专业的研究生则更应该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延续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模式,可以通过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实践环节来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时间,以提升管理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摒弃保守的校内教师授课方式,而是大胆面向企业、面向工程技术领域,适当新增由工程师、企业家、高级管理人员等讲授的课程,一方面促进校企的交流,为教师带来企业的新思想和新需求,为学生带来社会实践中第一线的思想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