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悄无声息间体现教学的艺术

点赞:4302 浏览:131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通过对三个真实课堂教学片段的比较和分析,阐释了数学这门逻辑和理性的学科如何真实自然地开展教学.数学教学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过程,而不是生硬、呆板的讲授和记忆的过程.

关 键 词 :数学;课堂教学;潜移默化

数学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不能过多地采取说教讲授的方法,对于数学这门偏理性的学科更是如此.如果仅仅注意数学解题方法和数学逻辑的应用,学生很难接受,最终教学效果也会很差.有必要采取一些委婉的手段,多让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适时引导,分层次和分阶段渗透提升,才会让学生在愉快简单的操作和思维过程中建构知识,形成技巧.如何才能达到这种艺术的效果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数学教学要有真实的情境,不能片面追求抽象的数学模型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呈现方式,要把抽象生硬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活泼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思考动手交流.教师要懂得教学艺术,要把知识潜移默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如,三年级下册有一节教材是《分数的认识》,主要学习将整体“1”进行适当的分割,形成分数的概念.一位教师在上课之初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我们班在这次学校的广播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老师准备给你们发橘子吃,我们班有20位同学,可是老师的钱只够写10个橘子,你们打算怎么分呢?”说完,教师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10个橘子,让学生来分一分.学生一看到橘子,马上就兴奋了起来:“老师真的写了10个橘子给我们吃啊!”一位学生大声讲道:“老师只给我们写了10个橘子,而我们有20个人,那我们就只能两人一个橘子了.”老师回答道:“没错,这位小朋友很聪明.那好,现在你们就自由结合,两人一组.我把橘子分给你们,每组的两人再进行分,看看你们每人能吃到多少?”老师问一组同学.一位同学回答:“我们把橘子平均分,我们每人吃一半,每人吃到5瓣橘子.”老师说:“很好,你们学会了公平分享.一个橘子10瓣,你们每人分得5瓣,那这5瓣就是这一个橘子的二分之一.”

三年级下册《分数的认识》一节,是学生第一次接受这种比较抽象,在现实生活中不太能直接见到的数的概念.如果直接用讲解的方法,学生会很难理解.这位教师很聪明,利用分橘子的活动,既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活动理解分数的概念,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因为小学生都很喜欢吃水果,学生在分分、吃吃中学习了分数这个抽象的概念.把原本对学生繁琐、深奥的分数概念理解化成了简单明了、趣味生动的实践认知活动.这样的教学给我们这些只会拿书本和粉笔上课的教师上了一节生动的示范课.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的探究过程;不是教师讲解后学生回答,不是机械的应答过程,而是合作学习、交流经验、分享感悟的过程.我们教师应该有这种能力,争取把每节课都设计成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把数学知识隐藏在这样的情境中,适时地引导,等待学生发现的瞬间.

二、数学教学可以渗透情感道德,但不能偏离学科特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是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学习完用检测设法解决问题之后,有一个介绍我国古代“鸡兔同笼”的数学小知识.教师主要想通过这个小常识进行一下道德情感的教育.于是在让学生读完之后,又用了几分钟的时间更深入地介绍了《孙子算经》之后,教师还嫌不够,又让学生进行了讨论,谈谈有关《孙子算经》的想法和有关中国数学的感想.因为是公开课,学生也很配合,充分发挥了他们在语文课上的文字表达功底,洋洋洒洒,背离了这个数学问题本身大谈中国数学的伟大,俨然这节数学课被上成了一节思想政治课.最后上课的教师也觉得很完满,上出了和气氛.感慨:中国的教育怎么就这么离不开“思想政治”的“影子”呢?

教师可能是为了更好地照顾数学课上思想道德教育资源的欠缺,在小知识的基础上又拓展开来,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并大谈特谈,将数学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知识普及课外加语文口头表达课,却严重偏离了数学课的真谛:数学课是数学思维的训练课.而且,现代教学要吸收和借古代优秀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鸡兔同笼问题就是一个很经典的思想方法,这里边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检测设的思想,全课的重点应该落脚在如何利用检测设,总结出规律,然后将规律扩展到更大的范围,总结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数学需要严谨,但也不乏人性关怀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上课教师在进行完新课之后,进入练习巩固阶段时,教师随口说了几题除法计算题,并请学生代表到前面板演,其他同学在自己本子上算:600÷3 204÷4 144÷2 270÷5.有一个学生可能是听错了题目,写成了210÷5等于42.教师当时可能因为是上公开课比较紧张,也没有注意,但在学生计算时,学生中间不断传来笑声.在随后的讲评中,当教师讲评到最后一题时,210÷5等于42因为计算本身没有错,教师也打了对号.这时,学生有的说不对,有的哈哈大笑.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做这题的学生因为听力不好,听错了题目.这位教师立刻说道:“同学们,应该被笑话的不是这位同学,而是我们,包括我在内.老师没有注意到这位同学的听力问题,没有把题目读清楚,我们都应该向这位同学道歉!”确实,能“蹲下来”的老师是最高大的.

在悄无声息间体现教学的艺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数学课堂中一件很小的事情,里面却蕴含了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应该学会体谅别人,从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照顾他人的难处和不方便.并且在发现自身问题之后能很好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主动向他人道歉.在这一点上,这位教师用了短短几句话给我们上了一节很深刻的政治课.


在这里,没有了数学的严谨和死板,有的只是人性的关怀与体谅.在这里宽容和谅解的心高于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教师不能只注意数学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还应该理解学生的弱点.这里就涉及了解学生的问题.上课前,我们不仅要了解知识的结构,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个性和生理差异.

小学数学课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性和关怀的课堂.知识的建构不是教师讲授学生回答,然后死记硬背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生动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充满生活的气息,还原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世界.润物无声,让知识的建构循序渐进,了无声息,却又印象深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八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