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对琵琶音乐艺术的描写

点赞:20624 浏览:939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对琵琶音乐艺术的描写在唐诗中已达到非常典型和精彩的艺术高度,其代表作当首推白居易的《琵琶行》,此外还有元稹的《琵琶歌》、牛殳的《琵琶行》等一批专题赋咏琵琶乐的诗歌,也异彩纷呈,传诵一时.大概正是因为唐诗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大擅胜场的缘故,对琵琶音乐的歌咏在新兴的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唐五代词中反而显得比较冷落,只有寥寥几篇作品略有涉及.我们发现,进入宋代以后,描写琵琶乐的同类题材既在宋诗中得到延续,又在宋词中得到拓展,而且相对于唐诗和宋诗而言,宋词对琵琶乐的描写则呈现出更普遍更独特的艺术风采.这是因为词本身即为配合流行歌曲来填写和演唱的歌词,而琵琶妓乐在宋词繁荣兴盛的历史进程中又与词曲的创制和演唱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宋词对琵琶乐的描写也就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土壤.

宋词对琵琶音乐艺术的描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琵琶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们的披阅和统计表明,两宋词坛上涉及“琵琶”意象的词作多达250余篇,除了一部分作品只是将“琵琶”作为一般性的音乐意象使用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作品则是对琵琶妓乐的专题描写和赋咏.在唐代“琵琶诗”的繁盛之后,这些宋代的“琵琶词”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主要拟对宋词描写琵琶音乐的情况做一个初步的考察与描述.

我们可以将宋词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和赋咏,大体划分为整体描写与局部描写两种模式与类型.所谓整体描写,即全篇以描写琵琶演奏为主要内容;所谓局部描写,即部分内容涉及对琵琶音乐的描写.

在宋代词坛上对琵琶音乐做整体描写最为精彩的词人当首推苏东坡.苏东坡真不愧为两宋词坛之“巨擘”与“高手”,他不仅没有在白居易《琵琶行》等赋咏琵琶的经典名篇面前噤若寒蝉,反而敢于对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一赋琴名篇提出疑义,并且将它“翻制”成一首精彩的“琵琶词”.兹引录全词如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水调歌头》)

词前有小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公曰:‘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以遗之云.”《苏轼文集》卷五十九另有《与朱康叔》书信云:“章质夫求琵琶歌词,不敢不寄呈.”书信与词序正好相互印证,可见苏轼乃是应章质夫(即章楶)家琵琶妓之请而写下这篇“琵琶歌词”的,其创作时间大致在元丰中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据词序,苏轼此词乃“隐括”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而成.原作乃咏“听琴”,而苏轼却同意欧阳修的见解,以为韩诗非写听琴,“乃听琵琶也”.关于韩诗所咏究竟是“听琴”还是“听琵琶”,文学史上已形成一大公案(参见吕肖奂《韩愈琴诗公案研究:兼及诗歌与器乐关系》一文,载《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第3期),我们姑且不论孰是孰非,然苏轼写此词时意中既以为韩诗所写“非听琴”,其笔下所咏当亦为“听琵琶”也.黄庭坚给友人书简中有“东坡公听琵琶一曲,奇甚”之评语(黄庭坚《山谷集别集》卷十五《与郭英发帖三》其三),所云当指此词也.

实际上,仅以“奇甚”二字评此“听琵琶一曲”,已觉过于简略粗疏也.全篇用了三分之二强的篇幅来描写琵琶弹奏的情感内容与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从灯下儿女情爱的轻柔、细碎、低抑与哀怨,一变为勇士奔赴战场的疾驰、高昂、雄壮与豪迈,再变为暮云飞絮的缥缈与幽远,三变为百鸟争鸣的喧闹与彩凤不语的凝绝,四变为攀高步险的陡峭艰涩与一落千寻的摇曳生姿,的确给人身临其境的奇妙之感,达到了“其缓调高弹,急节促挝,可以目听”(明卓人月汇选,徐士俊参评《古今词统》卷十二)的艺术效果.词的末尾部分,词人则以听者如置“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无泪与君倾”的强烈感受,来烘托和表现琵琶弹奏所产生的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词人巧于取譬,善于截取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情景,运用一系列联想广泛、含义丰富的比喻,将诉诸听觉的音乐艺术转化为诉诸视觉的语言艺术,虽然是对韩愈诗作的隐括与翻制,然而其中也必然融入了东坡对琵琶艺术的审美体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东坡不仅在词坛上倡开隐括为词的体例,而且在表现琵琶艺术上也达到了与原作同一机杼、同入化境的艺术高度;不仅是将诗体隐括为词体,而且是将“听琴”翻制成“听琵琶”;既切合了词体的艺术特性,也密切了词与音乐的关系,隐括如从己出,翻制恰似新创,东坡的大家风范在这首琵琶词的创作上也展露无遗.


东坡以全篇来描摹琵琶音乐的词篇,《减字木兰花》一首也写得相当精彩:

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 转关镬索.春水流弦霜入拨.月堕更阑.更请宫高奏独弹.

东坡在黄州时有《与蔡景繁书》云:“朐山临海石室,信如所谕.前某尝携家一游,时家有胡琴婢,就室中作《濩索凉州》,凛然有铁马之声.婢去久矣,因公复起一念,果若游此,当有新篇.”(《苏轼文集》卷五十五)另有《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云:“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等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苏轼诗集》卷二十二)将东坡书简和诗与词作相互对读,可以考求此词乃熙宁七年(1074)十月间苏轼自杭州移守密州途经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时,携家游朐山临海石室听家中“胡琴婢”弹奏琵琶而作.姜夔《醉吟商小品》序云:“石湖老人谓予曰:‘琵琶有四曲,今不传矣.曰《濩索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渭州》、《历弦薄媚》也.’”又蔡居厚《蔡宽夫诗话》“六么”条云:“言《凉州》者谓之濩索,取其音节繁雄;言《六么》者谓之转关,取其声调闲婉.”(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东坡词中所写即“胡琴婢”演奏琵琶名曲《转关六么》(《六么》一作《绿腰》)、《镬索梁州》(“镬”又作“濩”,《梁州》一作《凉州》)的情景.与《水调歌头》一样,此词也纯用比喻来描写琵琶乐声.以空床琢玉比其空旷圆润,以花上春禽喻其清脆流丽,以冰上落雹象其节奏繁密,以醉梦尊前和风入坐寒状其迷离与凄清,以春水流弦和清霜入拨写其幽咽与肃然,以月堕更阑烘托其宫高独奏的嘹亮与激越.多年后苏轼在与朋友的书简及和诗中犹然忆起当时在海州石室听弹琵琶的情景,既可见此“胡琴婢”技艺之精妙《转关》、《镬索》乐声之动人,又可见东坡对琵琶艺术的热爱与陶醉,而词人善于用语言艺术来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与功力,也依然令人钦佩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