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与生活

点赞:14604 浏览:670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 感动与创作艺术

如何能感动自己,这是一种很难的事.一个人无法预料自己何时感动,每一次感动都是偶然的,而且每次感动的背后都是一个综合修养的全部体现、生活经历、知识修养等.尊重自己的感受,咀嚼自己的灵魂,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才会产生艺术.激动是艺术的源泉,要出好作品,就要记载自己感动的浪花和激动之处,记录多了,创作好作品的素材也就有了,感人之作也就从心灵中流淌出来了.钱绍武先生说:“创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强烈的激动法;一种是遗忘法.”这个说法很有哲理,第一种方法是趁热打铁,正激动时迅速创作;另一种遗忘法是把一件经历过多年、难以忘怀的感动创作成艺术作品.把不感人的东西去掉,留下难忘的回忆,这样的艺术作品一定能感人.

二、 意境与创作艺术

“意境”一词最早源于中国古典文学.在《诗格》中王昌龄写到“诗有三境”,明确指出“意境”、“情意”、“物境”三词,形成律诗美感框架结构诠释.已被人们发展沿用在其他文艺形式和各种艺术中,现在我们创作艺术作品时更需研究其“意境”之美,并从实际体验中窥探到艺术作品的灵魂之美尽在“意境”之中.

艺术创作与生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作品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气韵生动”、“迁想妙得”学说,而南齐提出“六法”中“气韵生动”一说.虽然两种学说没有明确提出“意境”二字,但实质内容都蕴涵着对“意境”的追求与含意.到了宋元时期苏轼写道:“画中有诗”,画论上明确要求绘画要像诗一般追求“意境”美.文人画的兴起,使得“意境”问题更加被重视,寄情写意并且强调“写胸中逸气”和“怡情养性”等等.“意境”一度被视为作品的灵魂.之后近三十年来有很多人在“意境”问题的研究上正确地指出了意境与生活、意境与创造、意境与艺术本质、“意境”的基本规范、“意境”与艺术美等等的内在联系.现在我来说的不是简单空泛的把“意境”看作是衡量艺术作品通用的标准,而是极力地企图寻找“意境”的特殊范畴和中国意境之美的潜质所在.但是艺术境界和意境不能划等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然而它们又是相近的两个概念.严格地讲艺术境界的全部不等于意境,而意境仅是艺术境界之一而已.理由之一,从字面上看“境界”一词的包容要宽一些.理由之二,意境是在对创作鉴赏活动中完成艺术总汇感受的效果.并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意境有着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往往来自作品中形神、气韵或创作的典型化、形象性等一般规律的艺术美之中.

三、 想像力与意境美的关系

每个艺术家必须是创造者,而创造者又必须有丰富的想像力.真正的艺术家绝对不会满足程式化描写.“因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平面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深层的创构.从直观感受描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在艺术家的精神本质里往往溶进了主观意向,这就是想像力的发挥.与西画不同,传统的中国画里很重视表现对象精神实质,而不是照搬自然.这就是作者不能只凭掌握技法所能达到的,需要通过对自然观察和生活的体验之后,充分运用想像,使情感上升到高层次的艺术境界.到达意境美创作目的往往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为主导,这里的“神”是指作者以生活实践为基础,以文化修养为辅助,以笔墨技法为手段,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条件所获客观物景融进主观之情,通过自己审美想像力的运用达到的结果.所以说艺术家创作出的意境有它的深度、高度和阔度,不同的程度产生不同效应,获得不同的艺术审美价值.

四、 抽象与创作艺术

在创作艺术作品时,手法写实不等于守旧,而是感受的再现.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构想的能力,并通过从具象到抽象,具象要逐步地演变到抽象图形的路径,涉及抽象思维的模式,及方向性极为明确的从思维模式与方向性极不明确的从一点到多点的感性思维模式.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抽象的根本出发点.创造性构想是抽象的起源,抽象的行为及其过程都是通过人的思维来实现的,这一过程一般而言又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的过程.这就是实践抽象思维的过程,是从具象到抽象的训练过程,主要通过直觉、推理、逻辑思考等模式来达到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抽象也是不错的,象抽掉了,留下情感是确切的,只要抽象的好就是好东西,既不抽象也不写实而是从记忆与印象的情感中表述自己的感情也是很好的,不要为别人变而变,不要为新奇而新奇,为形式而形式,艺术就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


(作者为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