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教学方法

点赞:22496 浏览:1048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运用归纳比较法、注意《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有机结合及适时渗透人文教育等教学方法来提高《生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 键 词]教学方法,生药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c)-136-01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性状、采制、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和功效等内容的学科[1-2].在授课中除了使用药材实物标本及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原植物形态、性状和显微特征以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穿插讲述与生药相关的传说、故事,结合生动凝练的经验术语讲解生药的性状鉴别特征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外[3],还可利用归纳比较法、注意《生药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融合及渗透人文教育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1采用归纳比较法

生药学中不少药材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相似,所以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易混淆的生药进行比较,能增强同学们的记忆,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如根茎类药材间的比较、花类药材间的比较、皮类药材间的比较等,或同一生药不同植物来源间的原植物特征的比较,在讲解“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性状和显微特征时,通过列表比较三者在棱脊数、下皮纤维束数、形成层环形状、环髓纤维等方面的区别,并结合实验让学生们观察三种麻黄的横切面显微特征,要求他们能够利用显微特征鉴别出3种麻黄,收效甚好.另一方面,注意药材之间共同特征纵向的归纳比较,如哪些药材含菊糖,哪些含晶鞘纤维,哪些含油室等等,通过归纳能增强知识的整合能力,融会贯通,进而增强药材鉴别的能力.在课后也常见学生们将各类药材的比较鉴别要点以图表的形式列出,说明他们已经善于用比较法来学习《生药学》了.

2与《天然药物化学》有机结合

药材生药的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定是《生药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两项内容与《天然药物化学》密切相关,因而我们在上课时注意这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如《生药学》相似度检测绍生药大黄理化鉴定中的定性分析时[1],用到两种方法,一种是取少量的大黄粉末微量升华后得结晶,结晶遇氢氧化钠溶解且显红色,另一种方法是取大黄粉末加入10%硫酸10ml与氯仿10ml,回流后放冷分取氯仿层,加氢氧化钠,震摇后碱液显红色.这时可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们思考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学生们回答是蒽醌类,那么结合《天然药物化学》相似度检测绍的蒽醌类的理化性质来讲解大黄的定性分析,一是游离蒽醌具有升华性,因而可用升华法得到结晶,二是蒽醌能与氢氧化钠等碱反应产生红色,即Borntrager's反应[4],因而结晶遇碱显红色,同时让学生们思考第二种鉴别方法中加酸的目的何在,学生们根据《天然药物化学》知识能明白加酸是为了使蒽醌苷通过酸水解转化为游离蒽醌,进而转移到氯仿层中,同样遇碱显红色.所以生药的理化鉴定项内容基本都应用了《天然药物化学》中的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两门课程的相关知识的融合,学生们能深刻理解生药的理化鉴别方法,这比死记硬背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另一方面,生药学中涉及化学成分的鉴别、含量测定等内容,可以整合到《天然药物化学》中,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生药学》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生药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适时渗透人文教育

目前有些生药市场紧俏,供不应求,造成过度采挖,再加上放牧、乱砍滥伐、城市化加速、环境污染等原因,生态平衡被破坏,我国中草药资源正在大幅度减少,不少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我们在课堂上讲解某些药材时,适时进行人文方面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利国利民.如在讲解冬虫夏草时,我们向学生们补充介绍这种珍贵药材因其分布范围窄,天然产量很有限,加上人类的掠夺式采挖,其分布范围和数量已经出现明显萎缩趋势,我们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虫草资源.再如,讲甘草、麻黄、黄芪、防风等药材时,除了介绍生药学知识外,还补充介绍它们具有固沙功能,而对于这些固沙植物的过度采挖,是酿成破坏性沙荒和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就目前在一些中药材市场上出现的鱼龙混杂,检测药、劣药充斥的现象,如芭蕉根茎雕琢成人形,冒充千年何首乌,将土豆、紫茉莉根制成检测天麻,把马皮熬制成检测阿胶等,强调中药材和人民的健康息息相关,适时教育同学们要把《生药学》知识学好用好,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增强同学们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之,我们要根据《生药学》课程和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总结,改革和实践,研究探索《生药学》的授课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少青.生药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陈红霞,傅海珍,仰榴青.浅谈“生药学”教学改革[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5(4):92-94.

[3]张宏意.浅谈《生药学》课堂教学[J].中医药导报,2007,13(2):102-103.

[4]吴立军.天然药物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收稿日期: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