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孙思邈的养生学

点赞:4735 浏览:18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唐代著名道士、医学家、药学家孙思邈(公元581—682或公元541—682)不仅崇尚老庄,擅长阴阳、推步,妙解数术,而且兼通儒学与佛典.研究者多认为他以道融儒、释,顺应了唐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这从他的《千金方》中可以看出.不过,他终究是从孔、孟之道开始发蒙起家而出入道、佛的.他之所以成果辉煌,且还活到100岁以上,其间儒家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应该是一个重要支撑点.他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里说:

漫孙思邈的养生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科学技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谓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在这里,孙思邈提出了作为医生必须恪守的起码道德准则,为后世医家所普遍遵循.而他自己则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所以1300多年过去了,还为人们所景仰,成为一位著名的世界文化名人.他的慈悲、智慧、大行、光明的一生,包括上面所引《大医精诚》里的那段“人格宣言”,兼容了儒、释、道三家人格思想的优秀成分,表现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社会、为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情怀;倘仅从儒家角度去看,则展示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象传》释《乾》卦)的奋发图强、勇猛精进的精神风采.

儒家学说本不以养生—长寿为专务,可是发展到唐代,它的某些积极部分,如“浩然正气”“自强不息”等,却被作为道士兼医家的孙思邈以儒、释、道三教杂糅的方法圆融进独具魅力的孙氏养生学.孙思邈同传统儒家一样,也将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的修养看成是第一位的东西.他在《千金要方·养性序》里说:

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


在孙思邈看来,倘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首先要心地端正,德行纯正,摒弃一切名利观念,方可有所作为.他引《史记》说“病有六不治”,将“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列入前二“不治”.(《千金要方·诊候》)这也是他之所以要在《千金要方》开篇即列“大医习业”与“大医精诚”二篇的道理.在“德行”这一点上,无论行医者还是养性者,皆当首具必备.在此基础上,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等篇里提出“十要”“十二少”并忌“十二多”等养性摄生之法.

所谓“十要”是:“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

所谓十二少是:“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他还明确指出“行此十二少者,养性之都契也”.

所谓忌“十二多”,是与提倡“十二少”相对应的,其称“十二多”为“丧生之本”.这就是:“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摄,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

孙思邈是积极提倡“抑情养性”的,要求不能“驰骋六情”,“追名逐利”,认为这是百病之源.他提出的“十二少”和“十二多”法则,总起来叫“屏外缘”或叫“自慎”;说养生之道,应以自慎为首.这都是谈的精神养静和形体养静.但是,他也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看来,他是提倡动静相兼或动静相宜论的.因此,他把“动”与“静”的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贯穿于自己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的系统之中,指出适度运动的必要性,而且任何一种方法都要注意节度,不可随心所欲.他在《道林养性》里继续写道: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仍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小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悁悁怀忿恨,皆损寿命.莫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

这些话可谓金玉良言,至今还为世人所遵循不移.

孙思邈从“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自然现象里体悟出“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为此还向人们推荐《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等练功方法,以舒筋活脉,驱邪除瘀,养气补神,强健体魄.

相传孙思邈著有《孙真人枕上记》、《孙真人养生铭》(又作《孙真人铭》)以及《长寿歌》等,均为养生歌诀.其《养生铭》唱道:

怒其偏伤风,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勿被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寝鸣天鼓,晨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己,精气自全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悦乐,借气保五纯.

寿夭休论命,修行在各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也朝真.

其《长寿歌》则云:

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

撞动景阳钟,叩齿三十六.

大寒与大热,切莫贪.

坐卧莫当风,频于暖处浴.

食饱行百步,常以手摩腹.

他的《枕上记》则在重视自我保健之外,更强调对精神的调摄.孙思邈的这些养生歌谣的一个最光辉的亮点是提出“寿夭休论命,修行在各人”的思想.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曾遍访医门,以致“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可最终却登攀上期颐之颠.孙思邈在《千金翼方》里还特列出《养老大例》篇,指出:

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瞋怒,情性变易,食饮无味,寝处不安,子孙不能识其情,惟云大人老来恶性不可咨谏,是以为孝之道,常须慎护其事,每起速称其所须,不得令其意负不快,等老人之性,必恃其老,无有藉在,率多骄恣,不循轨度,忽有所好,即须称情,即晓此术,当宜常预慎之.故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孙思邈认为,养老是期颐天年的重要一环,因此要求晚辈们要了解和体谅长辈的生理、心理变化,在日常接触与交往中,在饮食起居上,对长辈以特别关照.而作为老者本人,也要正视合乎自然规律的身心变化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自我调养.

孙思邈十分推崇“食养”(也称“食治”“食疗”),说这对老年人尤为重要.为此,他在《千金要方》里列《食治》,在《千金翼方》里列《养老食疗》,以专门论述.他在《千金要方》里开出的补益五脏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常用食物(包括果实、蔬菜、谷米、鸟兽等各类)即达162种,但多简便易得.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里认为,食治不是要吃得多或吃珍稀食物,而在于食物能否有利于人体需要,有利于养病或养老.他还说,医生不能动不动就给人下药,“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主要参考文献:

1.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2.唐·孙思邈:《千金翼方》,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版.

3.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