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悸的

点赞:4399 浏览:140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关 键 词 】心悸黄连温胆汤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8-0b-02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心慌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脉见参伍不调的一种证候.《脉经》所载脉来“乍大乍小,乍疏乍数”、“如麻豆击手”等,形象地描绘了心律失常的脉象.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由于心脏神经调节不良、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贫血、洋地黄中毒等原因造成的心律失常.

1.痰热型心悸病因病机及症状反应

《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心悸当“责之虚与痰”.主要在于内因,从根本来说,以心之气血阴阳虚弱为本,心失所养,神不潜藏,引起心悸.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紧张,睡眠不足,常易导致情志抑郁不畅,从而久蕴化火.张介宾在《类经》中曾指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又加缺少运动锻炼,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滋生痰火湿热之邪,痰热扰心,或伤脾而滋生痰浊、痰热扰心,心神不宁,而致心悸.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说:“痰迷于心,为心痛惊悸怔忡恍惚.”由此可见,痰热型心悸为现代临床中心悸的常见类型.

因痰热相搏结,停胸壅胆而客于心脏,上焦气机不畅可见心胸痞闷胀满,胸中躁动烦热,心悸乏力,头晕头胀,中焦气机不畅,则致食少腹胀,饥不欲食,胃失和降则见恶心欲吐,渴喜冷饮,痰热搏结,舌红、绛或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结代.

2.黄连温胆汤的方证

黄连温胆汤出自陆廷珍《六因条辨》,其药物组成包括: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大枣、炙甘草等.具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安神、活血、化瘀、镇惊之功效.主治胆失清净、痰热内扰所致的多种内科病症.实为泄痰和胃清胆之良方.

黄连温胆汤方中黄连苦寒泻火,清心除烦、解毒燥湿,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二者相合清热化痰而为君药.以竹茹甘寒,涤痰、开郁、清热、止呃除烦而为臣,古人云:胆遂胃降,必检测阳明为出路,故加枳实以泻之,并助君药以清热化痰.佐以茯苓利水渗湿,且能健脾以杜生痰生源,陈皮健脾燥湿理气化痰,生姜可温脾和胃,助君臣温散行痰.并使以甘草,来调和诸药.全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共成共凑清热涤痰,宁心安神之功.

3.痰易合于瘀形成痰瘀互结

痰和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二者皆为气血代谢异常而致,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与其致病特点密切相关.祖国医学早有关于“瘀血同病”,“痰可致瘀”的认识.痰浊导致血瘀:《医学正传》说:“津液稠粘,为痰为饮,积久渗入脉中,血为之浊”.痰浊之邪性阴凝滞,有形易阻,停聚于脉络内外,阻滞络中气机,可以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流注,久则血瘀不畅,痰瘀互结.血瘀导致痰浊:唐容川的《血证论》中指出,“须知痰水之雍,由瘀血使然”,“血积既久,亦能为痰水”.瘀血阻滞络道,致使络脉中之津不能经心化赤为血而郁于络脉之中.络脉外的津液不能还流于络脉之内而聚于脉中,郁积日久,逐渐化生为痰浊,血瘀于络脉内外,阻滞络脉之中的气机,气机升降失调,气不化津,必然影响津液的输布排泄,导致痰浊内生.另外瘀血积聚于络脉内外日久,在正气的自然作用下,本身也可化为痰浊.《医宗粹言》中提出:“先因伤血,血逆则气滞,气滞则生痰,与血相聚,名曰瘀血挟痰”.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悸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冠心病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黄连温胆汤合入化瘀药的探讨

因心悸“责之虚与痰”,补法与通法是治疗心悸不可分割的两大原则,临床是使用先通后补,或先补后通,通补熟多熟少,或是通补兼施,应根据心悸的类型不同.加入活血化瘀药以在涤痰的同时,体现通的效用,具体药味药量也应视病机特点权衡而定.不论何种原因,在笔者研究的痰热型心悸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一般会有气滞、痰凝、火炽的存在,即所言“气有余便是火”,“火有余便是痰”.痰热一旦形成,在一定条件下,则会“痰随火升,火引痰行,上干心神,变生诸症” .根据前人总结“治痰必降其火,治火必顺其气”的经验,清热、化痰、降气、活血、化瘀以及宁心安神应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法则,而黄连温胆汤合入化瘀药的运用正是这种基本治则的很好体现.清热寄予化痰,化痰兼与化瘀,方能涤除痰热瘀毒.由此可知于黄连温胆汤中酌情加入活血化瘀药,往往收效显著,事半功倍.

5.病案举例

高某,女,55岁.

于2009年5月25日就诊.症状:自诉3―4月前突发心中不适,心悸,胸闷气短,月经期加重.就诊时心悸乏力气短,头晕沉,手足胀,大便不成形.舌质暗红,舌苔淡黄,脉滑.ECG显示S―T段轻度下移.中医诊断为心悸,症属痰热内扰,方用黄连温胆汤酌加桃仁、红花、熟地、当归、赤芍、生龙骨、生牡蛎、车前子、甘草,7付,水煎服,日一付,早晚分服.一周后就诊,心悸胸闷气短症状明显好转,舌质暗红稍减,后又加减继服三周,诸症基本消失,舌脉恢复如常.

按:此患似西医心脏神经调节不良患者.因病程有一段时间,其舌质暗红,舌苔淡黄,脉滑,结合其他症状,有痰热湿瘀互结之象.治疗时应用黄连温胆汤的同时合入桃红四物汤,化瘀助于化痰,养心血通活瘀结,其中桃仁、红花、赤芍均有化瘀之效.从中、上焦蠲除痰热的同时不忘用车前子从下焦利除湿热,生龙骨、生牡蛎安神震惊养心,从而取得良好疗效.

6.总结

笔者通过大量研究探讨,发觉痰热型心悸为心悸中的常见类型,但其常易与瘀互结,而形成痰热瘀血共同致病的情况.在治疗中,方选黄连温胆汤时,酌情加入行气活血化瘀之品,收效往往会较显著,优于单独使用清热化痰之品.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50040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