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进餐时教育问题的

点赞:10777 浏览:455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以吃饭中的纪律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深入实地观察幼儿园的进餐活动,引出了心罚这一问题,并从幼儿情绪、行为、人际关系、个性培养等方面剖析这种传统做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说明在幼儿教育中应具有的正确的教育观.同时提出应当为幼儿创造一个、宽容的进餐环境,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关 键 词】幼儿;教育;纪律问题;心罚;兴奋灶

在幼儿园,常常可以听到都是这样“善意”的提醒:“你怎么还说呀?”、“好好吃,别说话”等吃饭不说话,有利于加快进食速度.教师可以及时将用过的餐具给食堂送去,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让幼儿做好午睡的准备,不耽误教师的换班.由此,基于各方面的考虑幼儿园的这一项保育制度受到了普遍的认可.

一、幼儿进餐时说教带来的影响

幼儿的身体发育迅速,却又十分稚嫩,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进食中,教师往往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别说话,好好吃”、“快点吃”、“不要把饭粒撒在桌上”、“保持桌面的干净”、“注意细嚼慢咽”等等,使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而且,幼儿必须运用较低的记忆能力记住相当数量的规矩,这势必造成兴奋灶的抑制与弱化,消化腺分泌减少,食欲下降.从生理解剖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教师对吃得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地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甚至会引起幼儿情绪上的反感、恐惧、紧张,造成食欲不振、厌食、畏食.这是在幼儿进餐时说教所带来的生理方面的影响.

在幼儿进餐时说教还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损伤了儿童的自尊、打击了他们的自信、更有可能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进餐时说教会使幼儿的行为出现明显的双重性.在教师管理下能较好地要求去做,如碰巧其他老师同该老师说话,幼儿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表现出异常兴奋.如果老师不在或是管理松懈时,他们还常伴有攻击性或发泄行为的产生.

(二)幼儿进餐时说教会影响幼儿同伴交际能力的提高.在幼儿园生活的8个小时中,由教师控制的时间占去了绝大部分,幼儿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在共同进餐活动中,小朋友们被要求“自己管好自己,自己吃好自己的饭”,幼儿之间极少能够交流,其中“听话”、守本分的幼儿常常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成为全班幼儿学习的榜样.这不仅强化了“乖”孩子的行为,而且使其他幼儿为了取悦老师纷纷模仿.不说话加快吃饭的速度,自我封闭式的进食环境,使幼儿特别是缺少伙伴的幼儿,再次失去了形成良好同伴关系的机会.

(三)幼儿进餐时说教不利于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4至6岁是幼儿进入了第一反抗期,既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幼儿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愿望,想说话,想用语言来表达意愿是其重要的表现.教师屡次强令禁止,给幼儿心理造成相当大的精神负担,产生厌恶甚至逆反心理,并在其他活动中发泄出来,幼儿变得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或是公然违抗.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园里,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从小班开始就十分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吃饭不说话,保持安静就是其中之一.在进食期间,幼儿只有一件事可做--专心吃饭.而这种习惯是否因此形成?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小班的孩子说话不多,而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生活中也不例外,尽管许多人受过幼儿教育,但人们往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交谈,甚至一些重要的事往往是在饭桌上决定的.边吃边聊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幼儿园老师在进餐时也经常在一块交谈.为什么幼儿就不能说话呢?

关于幼儿进餐时教育问题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幼儿园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创设良好的幼儿进餐条件

在进食活动中毫无纪律的约束也是不利的.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为保证群体生活有序进行,就必须对不同个体进行约束.维护其他幼儿享受自由的纪律是必要的.但纪律有内部纪律与外部纪律之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常常是对外部纪律强调有余,特别是对纪律的权威性强调有余,而对内部纪律重视不足.外部纪律只是一种表面的、暂时的、脆弱的、不可持久发挥作用的.只有被幼儿主动、自觉、自愿接受的纪律,才会在需要纪律时发挥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幼儿的心理尚不成熟,自律源于外部纪律的内化.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在于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外部纪律,并将之转化为幼儿的自律,从而帮助幼儿通过自律使自己充分享有个性发展的自由.由此,教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如果每个幼儿都能在四五十分钟内吃完饭,而且吃得很快乐,并形成类似于工作餐的氛围,相信比硬性“快吃饭,少说话”的纪律对幼儿的发展更有利.那么,我们应为幼儿进餐做些什么呢?

(一)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有助于促进食欲.在膳食活动中,幼儿可自由选择座位,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进午餐,教师只在幼儿请求帮助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教师多给幼儿一些吃饭时间,不在就餐活动中处理有关纪律的问题,让幼儿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就餐心情,可以促进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

(二)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怎么写作的机会.在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的今天,很多幼儿乃至青少年被过度地保护起来.实际上幼儿在3岁左右有了自立欲.他们愿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常听见孩子说:“我自己来”.让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如何进餐,如收放餐具,自取食物,互相鼓励不浪费粮食,不挑食等.要使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成人的好习惯.教师往往重视“保”,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了幼儿在自主感的发展上的失败.

(三)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孩子喜欢孩子,幼儿有相同的思维方式,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小伙伴对孩子而言如同空气和水,在自由开放的时空中,幼儿可以逐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这种技巧是在与成人交往中学不到的.撒娇、霸道在这里不受欢迎,幼儿必须习惯于使自己适应他人和环境的需要.教师是幼儿的大朋友,在积极的师幼交往中可以引导幼儿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同伴关系及师幼关系.还可以了解当前幼儿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这对于改进及进一步开展教学十分有利.

由此可见,创设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多给一些就餐时间,边吃边聊,是一种本质上不同于当前幼儿园普遍实行的“过多强调纪律”的就餐活动,而这种不同源于不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幼儿身心虽然尚处于稚嫩状态,但具有发展潜能.教师允许并积极鼓励幼儿提出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主动参与自由自主的活动,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给幼儿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必须做的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教育不应限于对幼儿提供成型的观念、知识技能,更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探索的机会,富于个性化的环境,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特点去思考、尝试、发现、创造,让幼儿挖掘自身潜力,获得不断学习和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为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的进餐活动反映出人们长期以来对幼儿教育中的“保育”和“纪律”的认识,教师往往重视“保”,给幼儿无微不至的照顾,忽视了“育”--教育幼儿独立、自信.过多的保护剥夺了幼儿积极主动探索的权利,导致幼儿在自主感发展上的失败.这正说明我们应该反思今后如何对待儿童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万钫.学前卫生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薛烨.小朋友们,吃饭不许说话[N].中国青年报,1999-9-13.

[3]张博.正确认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J].学前教育,1996(4).

[4]唐华.幼儿的进餐环境及其创设[J].学前教育,1995(5).

[5]姚念玖.孩子为什么不快乐[J].启蒙,1994(11).

[6]涂艳国.教育中的自由与纪律[J].上海教育科研,1999(10).

[7]唐继宏.帮助幼儿建立自我纪律和自我控制[J].学前教育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