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运用

点赞:34761 浏览:1585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主体教学”一般可包括“兴趣诱导(导读)――探索寻奇(初读)――研讨释疑(精读)――深度体会――认知提升”五个步骤.根据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按照“整体――拆分――整合”的课堂教学基本形式,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教学实践,试行了以上模式,并提出了实际授课情境下的灵机处置办法.

关 键 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主体教学

1.问题的提出

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能永久传承的最基本的工具,既是基础学科,更是人文学科.小学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搞好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学课题,而是涉及到中华民族文化永久传承的重大课题.“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但是,现实中的语文课堂,大多数仍然停留在教师读课文、学生被迫答问题,做练习,背课文的简单形式上.所做的问题、练习,内容空洞,说教胜过审美,忽视学生的自我价值,脱离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使本当充满语言美、情趣美、人性美的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针对这些弊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究并试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根本”的主体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挥.


2.探究预案设计

2.1探究目标的确定.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不可能被“教”给某个人,却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扮演“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培育独立自主性和积极创造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教学平等,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主动发现并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2.2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构想和实验.按照新课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简单分成五个环节,即:“兴趣诱导(导读)――探索寻奇(初读)――研讨释疑(精读)――深度体会――认知提升”五个步骤.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协调各步骤环环相扣,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感知、体会教材中传递的信息,在讨论中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从而产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已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3.实施过程体会

遵循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实施五环节教学法.

3.1兴趣诱导(导读),这一环节是语文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先决条件,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在教师范读的同时,利用多媒体适时向全体学生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如:出示图片、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问题情境、播放背景音乐等),诱导学生对文章产生好奇,激发学习兴趣,为新知识的信息传递做好思想和动机准备.

3.2探索寻奇(初读).指导学生根据第一环节中预设的问题、目标或在教师导读中对课文产生的整体感知,进行自读.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一步,其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自读,初步认识文章结构,并能找出课文中重点的词、句、段,把握文章重点词句及相互联系,对预设问题产生内心体会.这一环节应着重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去思考,去领悟.

3.3研讨释疑(精读).自读后,让学生讲讲在自读中明白了什么,最好能讲出自己是怎样把问题弄懂的.引导学生围绕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的问题,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进行主动研讨,深度理解、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并通过和日常用语的对比仔细品评课文中语言的精妙、结构的完美,使学生做好语言积累,逐步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讨论,讨论是学生之间思想和信息交流的最重要载体,它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而且能推进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同学关系,因此,要积极采取各种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在自我表现中得以增强.讨论规模可大可小,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也可以是全班集体讨论;形式上可以采用老师单向设问、学生之间质疑、师生互动等.这一环节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学会处理独立思考和听取别人发言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鼓励让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4深度体会.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回顾,在领会课文内容的同时重点领悟课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并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主动调整和完善.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要根据课文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如:散文诗词学习中采取配乐、配画法,记叙文学习中配以课本剧,说明文学习中设计电子课件等,启发学生找出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

3.5认知提升.利用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创设的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问题和情境或引导学生按定向目标自我设计的自测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和运用在前几个环节中学到的新知识,达到认知水平新的提升.这一环节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练习要关注过程和质量,做到以质胜量,充分抓住知识的纵横联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向能力转化;二是评价要以表扬为主,教师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激励,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充分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有时学生之间的评价可能比教师的评价更具有可接受性.

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度较高的智力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材的不同,灵活多样的进行教学,按照“整体――拆分――整合”的基本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去具体体会、灵机操作,没必要照搬某种固定模式.课堂上要把握较复杂的段和篇,搞清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对各环节进行调节、变通,甚至打破五环节的布局.

“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的运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最后强调,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主体教学”时,师生之间应至始至终保持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要主动放弃“指挥棒”,主动完成从“指挥者”向“参与者”的角色转变,在思想和情感上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由“领导者”变为“倾听者”,尽最大努力和学生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好的张扬,创造性能量得到最大的释放,才能更好地实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作者简介:梁永萍(1969-),男,河北宣化县人,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县沙岭子学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