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

点赞:4002 浏览:92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作用等方面的探讨,结合当前我们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对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内涵

第一,文化的本质内涵及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是建立在人类的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的,马克思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内涵.他指出,由劳动创造的相对于天然自然的“人化的自然界”实际上就是人的文化世界,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解,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影响、反作用于经济与政治,是一定社会主体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自觉认识和向往,它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是突变性的社会因素.文化教育作为社会传递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提高人素质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一种方法.

第二,指出全球交往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全球交往的发展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经济与文化是互相依存,紧密联系的.在全球范围经济交往发展的同时,必然导致精神文化的全球往.全球往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的全球往已成为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过程,人类的文化交往不断地促使各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全球往的发展将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随着人类全球往的日益频繁,具有狭隘地域性的个人将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社会关系会越来越丰富和全面.

第三,提出文化创新和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要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目标.认为人类文化创新与发展的价值目标应该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生产力的发展,还依赖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因此,文化的创新发展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思政教育内涵及面临的当代环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是针对人的思想意识的活动,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上建立基本的秩序,形成个体精神与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内外统一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传播特定的意识形态,让受教育者接受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信仰,使意识形态得以延续.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向人们传输符合我们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使人们的思想行为向着社会主义要求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塑造.

(二)环境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文化领域逐渐对外开放,西方各种政治经济学说、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等不断涌入我国,各种社会思潮、学术流派、理论观点纷纷涌现,出现了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格局.全球化的发展推动着各种文化相互渗透乃至融合.多元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多元文化又会导致多元价值观.一些人在多元价值观面前缺乏分析、判断和选择的统一标准,从而引起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混乱和错位.

从国内环境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社会阶层结构社会组织日益多元化,与此相适应,利益诉求也日益多元化,因而,社会思潮与社会风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全球化的发展及社会的转型必然导致青年学生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多元化,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马克思文化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下的文化多元化,加强青年全球意识教育.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发展所必经的一种现象,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全球交往是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文化的交流融合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

思想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和借鉴的过程,青年学生仅仅依靠主流文化来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是不实际的.要真正的实现学生的社会化,必须依靠多元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冲突、依靠不同思想价值的碰撞,在此过程中使青年学生学会批判与鉴别、分析与思考,并最终形成适合社会发展和自身需要的思想价值和判断.

因此,要正确认识全球化下的文化多元化现象,加强青年的“全球意识”教育,增进他们对国际知识的了解,通过各种媒介加强信息的传递,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信息量的剧增,将促进学生分析、思考和认知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全球意识的纠偏.全球意识不是夜郎自大,也不是不加分析的抛弃、贬低本国意识形态.一个没有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国家是无法长久发展的.必须引导青年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世界眼光关注全球性重大问题;学习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了解、共同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步实现青年一代的成长、成熟和全面发展.

第二,坚持文化的先进性,树立文化的主体意识.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同时要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增强其自身的吸引力,用先进的主流文化占领社会主义思想阵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我们掌握意识形态领域阵地的领导权,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在全球化角逐中不断成长、发展、壮大起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指出,文化创新和发展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使我们的文化紧跟时代步伐,紧跟世界节拍和历史发展潮流,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发展理论科学和当前实践紧密结合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相互促进.

第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当前,必须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精神,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中,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充分阐扬新媒体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如博客、、飞信、人人网等,加强网络马克思主义阵地的建设,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的文化高地.其次,尝试以问题为中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通过开展讨论、演讲、辩论、案例分析、讲座等形式,及时抓住社会出现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讨论,加强互动.在互动中真实了解学生思想状况,注重启蒙引导,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加强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心的校园实践教学,利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关的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延伸到学生社团及社会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相关主题活动,以社会为课堂,深入扎实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变化,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