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需要理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析

点赞:6075 浏览:162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需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一.主要分析了需要理论运用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并以需要理论为指导,从重视人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引导人需要的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注重人体需要的差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三方面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探析.

【关 键 词 】需要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本质

马克思将人的需要作为人的本性来理解,强调了需要是人的内在规定性.是人的天然必然性,是内在的规定性,是无法泯灭的.也就是人的“天然必然性”.

(二)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但.衣、食、住等生存资料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恩明确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简言之,马、恩指出生存资料的满足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三)人的需要具有社会历史性

马克思指出:“活动和享受无论就其内容或就其存在方式来说,都是社会的,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即使是自然性需要也不是纯粹的自然性需要,而是“历史上随着一定的文化水平而发生变化的自然需要”.马、恩看到人需要的社会性,指出人的需要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需要.

(四)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和发展性

马克思把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他认为,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生活条件和已经获得的满足需要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其中,精神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类的重要标志.

二、需要理论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中的缺失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政治二字,用宣讲、灌输手段实行政治划一模式,忽视了个体真实的需要,只是被动的灌输.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对象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和思想实际,能动地选择和接受教育影响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就要让这两个过程有机统一起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将这两个过程统一起来,忽视将社会要求的教育内容与人们发展的内在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需要的起点位置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顾教育者内部因素,只是一再强调外因推动行为的改变达到重塑的效果.需要在行为过程中处于起点位置,是行为的原动力.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却忽视了需要的起点位置,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过度的放在了通过外部的条件制约下来塑造人的行为.过度的强调人的行为的可塑性,却没有探查产生行为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对需要这一行为起点的忽视.一方面使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的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使得需要对行为的原动力作用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进而也影响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了困境.另一方面也抹杀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诱发、调节和引导人的需要的作用,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作用的缺失.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引导需要的正确发展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有需要、也在不断的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他们只是盲目地被本能的需要牵着走,没有真正审视过他们的需要,也不了解人的真正需要究竟是什么.人的需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需要加以引导.有一些人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并没有自觉产生对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反而甚至产生精神空虚、道德滑坡等现象.所以,要促进人的发展,仅仅满足人的生存需要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引导人的需要不断发展.需要的满足只是相对的,人的需要是会不断发展的,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正确引导需要的发展,至少对某些人,特别是年轻人,并没有引导其产生对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的追求.

(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个体需要的差异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将统一的道德模式、道德标准以政治任务的形式灌输给受教育者,这种灌输与每个受教育者内在的需要相脱节,忽视了人的个性培养和人格发展,并且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得以生存发展的动力,并没有让受教育者真正体会到是与受教育者本身的需要和利益一致性,只是一味的要求受教育者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而忽视受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真正基础是每个个体的需要.只是千篇一律地做工作,使受教育者认为自己成为了任意灌输的道具,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是社会和国家的事情,而与个人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在这种观点下,使得一些受教育者出现了麻木冷漠的接受态度,自然接受效果也就成为了问题,这就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指导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正视人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

古人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马克思也曾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所以必须重视人的需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现实性.要想有效地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就要重视教育对象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让受教育者完全的自我牺牲,要尊重人的基本需求,并且巧妙利用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从人的需求出发,着力解决人们乐于接受的实际问题,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改变人们心中思想政治教育等于纸上谈兵单纯说教的想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进而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需要引导,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

面对当今社会个人需要发展不健全的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需要的协调发展,帮助人们处理好各需要之间的关系.首先,要重视人的低级需要.要承认人的高级需要要想产生和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物质需要满足的基础上.不得不承认低级需要对于维持人的生存和发展有基础性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其次,要善于引导人的需要向高级需要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人的物质需要的重视,并不意味将人的物质需要一味的发展下去.这就要求在人的物质需要满足到一定程度时,要引导人精神性需要的发展,只有在精神性需要的不断发展下,才会在物质丰富的面前,不会产生心理上感到空虚、焦虑,才会使人在心理上更加的愉悦.要逐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和主动性,通过对人精神性需要的提升,使人自觉地抵抗“人的物化”对人生成就的阻滞与侵蚀,引导人们向自由全面发展.最后,要引导人的高级需要成为人的优势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引导人的高级需要,使人的高级需要成为人的优势需要,不仅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注重需要个体差异,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那种整齐划一的模式越来越显现出局限性.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首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针对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更使教育目标变成一个远离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空中楼阁”,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所以,在制定教育目标过程中,要重视受教育者内在需求的差异性,关注受教育者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实现由片面强调整齐划一向包容多样性转变.同时,克服教育目标“高不可攀”的弱点,要将“适应超越规律”用到实处.变“高空作业”为“跳起来摘桃”,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以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要根据社会的实际来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通过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来积极引导教育对象的观察与思考,做好解释疑惑而不是去掩藏这些受教育者最关心,与社会的需要联系最紧密的问题.比如公平正义怎么保证、环境恶化怎么扭转、道德失范怎么治理、铺张浪费怎么杜绝、干部作风怎么改进等等都应该成为当今时代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最后,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针对性.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开放的教育观念,打破封闭的教育模式,要采取多样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新时期要重视现代传播媒介以及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等隐性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作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辐射的广度和深度,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活力以期待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