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点赞:14151 浏览:584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以广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例,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进行研究,指出广西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立足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建设规划,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推进产学研快速转换;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面向东南亚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面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借鉴发达地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在加强横向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加快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等解决思路.

关 键 词 :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纳入国家战略,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的承接点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的一个轴端,广西在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广西在获得加快发展良好机遇的同时,人力资源开发则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未来是否可以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任何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区域人力资源的智力支持.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已超过土地、资本、物资等因素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如何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科学开发、合理使用、统筹配置人力资源就成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以广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例,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提出科学的建议.

一、广西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及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情况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传授和生产知识的重要途径,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高校作为人才的聚集地和培养地,承载着科学技术发展和转化的重要职责.改革开放以来,作为老、少、边、穷的省区之一,广西的高等教育发展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与扶持下取得了快速发展,广西的教育经费投入保持一定增长,教育经费占GDP百分比从2005年的2.82%增长到2008年的3.51%,2008年广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9.4%.从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投入比看,2008年后广西的投入比接近或超过了部分东部发达地区的投入比,但由于广西经济总量与东部发达地区差距明显,所以从实际投入总额来看,广西在教育经费的投入量上还是远远低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另外,广西高等教育改革在经过1999年的高校合并、升格和扩招之后,每1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也从2005年的993人上升至2008年的1352人,本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有了较大的提升.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虽然广西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广西改革开放起点较低、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太合理等多重因素影响,广西的高等教育相对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在发展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又因为广西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较低、人才密度较低、人力资源结构性流失比较严重等问题未能得到较好解决,使得广西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没有的到较好解决,人力资源第一产业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三产业分布比例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降低了自身对人才吸纳能力,容易造成人才的外流.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预测,至2015年,北部湾经济区口径内人才需求年均增长为2.79%,口径外人才年均增长14.13%.要解决北部湾经济区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除对外引进以外,还应重视本地人才的开发,推进本地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利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受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影响,近几年广西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但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仍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此仅从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分析,来探讨广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虽然,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广西高等教育在提质增数过程中得了快速发展,并通过合并、升本等形式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但在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等方面确并没有多大的实质性突破,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在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比重中,仍是以文科比例为重,理工科专业不仅少,而且专业优势并不明显,甚至是广西经济区域内所紧缺的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食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怎么写作业等九大产业方面人才,广西高校都没有绝对优势的专业,有的专业建设甚至是从零开始起步.二是在人才培养上仍是以较为保守的课堂教学、校内训练和封闭管理为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变化不大,缺乏向外共同合作、联合发展的动力.虽然,广西本科院校也尝试推动国际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跨国高校间的交流访学、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习与研究、加快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等工作,但总体比例仍比较偏低,人才培养模式仍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学生的科研、学习和实际操作能力仍在较低水平发展,这既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使得广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无法获得比较满意的高素质人才.三是部分专业和课程建设实际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反映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与发展的要求,各个本科院校间学科与专业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而差异化竞争较少,人才培养上的特色优势不够突出,无法适应广西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制约广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因素分析

一方面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广西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广西经济大发展的需要.造成这样的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因素,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改进.


1、广西本科院校竞争意识较淡,加上新增本科院校比例较大,学校转型需要一定的时间,影响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积极性.在广西老牌的本科院校中,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医科大学等始终处在比较前沿的发展位置,但即使这样,由于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竞争中竞争意识较淡,原来一些优势学科也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也失去了我们在某些专业上的人才培养特色优势.此外,由于一部分本科院校是在原来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合并升本而成,这些本科院校在成立发展过程中,必定要有一个艰难的转型期:如何明确办学定位?如何调整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原有教师的水平?如何形成新的学科专业优势?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水平等等,都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而这个过程也必将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快速提升和专业优势的快速形成,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 2、教育经费的投入总量仍偏低,难以满足各个本科院校的发展需要.广西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在相对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但在绝对数上仍比较低,难以满科院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对一些新办的本科院校,这个矛盾更加突出.除了部分老牌的本科院校外,其他本科院校由于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教学基础设施等硬件的建设,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学科和教师等软件水平的提升,因而在教学科研经费等方面的投入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经费因素制约下,部分高校更愿意将有限的办学资源投向社会热需、生源火爆、投入较少的专业建设中,以期获得较快的经济回报,而忽视了对特色专业的长远规划和持续建设,其结果就是会引起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带来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尤其在文科类专业上更为明显.教育经费较少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各个本科院校不太愿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因为这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就会更愿意采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节约投入成本.

适应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广西高校生源质量不均衡,也制约了人才模式创新.制约广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另一个因素是广西本地的生源质量相对偏低.这是因为广西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不均衡,第一产业人员比例偏高,第二产业人员比例偏低,第三产业人员相当部分又是从第一产业中转移而来素质偏低.这也照成了广西本科院校学生中来自第一产业的生源比重较高,同时由于广西第二、第三产业也不是很发达,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也比较低,加上广西优质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水平发展很不平衡,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广西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分布也很不平衡.有一个数据可以间接反映广西高校的生源水平:广西高校贫困生平均比例接近30%,这一数据比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要高很多.这也使得部分大学生比较满足于现状,不愿意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太愿意投入更多资金参与跨国人才交流和学习,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积极性.

三、推动广西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

提高广西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方法就是要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应该在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和大融合的区域国际背景下,积极探索区域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突破,才能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设培养人才、储备人才和用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1、立足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产业布局和经济建设规划,加快校企合作步伐,推进产学研快速转换.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要怎么写作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因此,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人才的培养就更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体现产学研究各个领域成果的转换效率,才能加快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近几年,部分广西高校也结合广西区域经济产业布局的特点,大胆进行校企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例如有的高校与企业联合,对在校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培养,毕业时经考核合格,直接招到合作的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就是,高校教师与企业开展科研创新合作,并选拔一部分有专业特长、有科研兴趣、愿意实践锻炼的学生参与整个科研创新过程.这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了解社会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经验.围绕经济区内的产业布局,加快加强校企合作,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积极进行改革,尤其是加强与钢铁、石化、林浆纸产业、港口建设与海洋产业、工程类、管理类、船舶工业、海洋产业等工业技术人才紧缺的企业合作,有利于加快本地人才的孵化和培养,进而推进整个经济区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2、依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面向东南亚国家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由于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加上与其他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明显,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力条件.而广西与东盟国家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又急需大量的外向型专业人才.因此广西本科院校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发展契机,加快与东盟各国尤其是经济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开展教育合作,深入探索外向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例如部分本科院校开展的学生互访交流、3+1、2+2等学分互认交流模式,不仅可以培养更多既熟练掌握商务英语和小语种、熟悉东南亚国家法律,又具有较强金融专业知识、市场分析能力及商务谈判能力的高级外贸人才,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广西与东盟各国人才培养与交流,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双轨驱动下打造区域人才小高地建设,开拓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发展平台,促进区域国际人才有序竞争,不断提高人才资源跨国界、跨地区和跨行业的利用水平,进而推动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3、面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借鉴发达地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在加强横向交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加快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改革起步较早,各地区的本科院校建设都有各自的特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虽然不一定都适合广西的区情,但对广西本科院校的各项改革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指导作用.目前,广西本科院校开设的大部分专业与发达地区本科院校相比,缺乏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而且在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食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怎么写作等九大发展领域中更是缺少优势.因此,有必要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高校的合作,一方面积极引进发达地区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分别学习发达地区高校在上述九大发展领域当中的前沿知识,并结合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设需要,规划和制定适合广西发展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推动广西经济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建设仍处于初始阶段,资本的稀缺性和产业布局的迟滞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也制约了它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满足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急需人才的数量和储备的要求,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另一方面则要切实重视广西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要鼓励各个本科院校结合各自特点,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样不仅能满足广西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而且也能加快广西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之中,促进区域国际化发展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