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讲座

点赞:14543 浏览:673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高等学府里少不得的重要部分是各种讲座.诗人于坚和小说家麦家都曾经问过我:“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去大学办讲座,完全得不到应有的反馈,很失望.”起初的几年,我有和他们一样的困惑,直到教书到第七年,才觉得有可能相对客观地回答这问题了.

讲座和上课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临时拉来一伙人,往往是低年级的学生,讲座要涉及什么内容他们完全不知道,他们对讲座内容很可能全无兴趣,选他们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刚出中学校门不久,叛逆性、辨识性最低,最方便拉去充位置,最容易鼓动拍巴掌.学校里最不缺的就是人头,一喊一群,人戳在那儿,心不知在哪儿.五百人的场地,拉几个班,凑满人数,不至于稀稀落落地冷场,使台上人的颜面不好看.

大学里的讲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讲座没预热,听众完全被动,心是凉的,讲的人和听的人同时感觉不好,当然很难有好的回应和交流.

多年来,我们的学生已经练就了最强大的消极应对系统,他们内心封闭性好得很,这时候,很多讲座对于他们就是硬暴力或软暴力.不只是讲座,凡让他被迫接受的东西,推介灌输给他的,你有多大的强制性,他就有多大的排他性,强加和对抗成正比.他自我保护地关闭感知系统,你用明暴力对他,他用暗暴力对你,不过各运用不同的暴力而已.

有个同学偶然和我说起,前一天她去参加一个校内报告会,负责给大会拍照:“听众都是咱的新生,还有人站着听,好检测呀.是个企业家捐款的报告会,现场一位领导一激动自己讲了半小时,学生在下面实在受不了了,开始鼓掌.本来嘛,新生就是干这个的,脏活累活没趣的活儿,老老实实地听呗.咱们的新生真不错啊,只要领导一张嘴他们就鼓掌,一张嘴又鼓掌,那领导居然没感觉.他怎么那么不懂呢?讲的一点意义都没有,全是检测话,还跟真的似的.学生当然要哄他.最后还是那个企业家明白,轮到他发言,他居然表扬了咱们学生,说同学们敢于用鼓掌表达自己的不耐烦,后来说一句‘散会’,轰地一下全散了.”

我们都知道,弱小的生命理应更多地得到珍惜爱护,他们也会自觉地把自己受到的礼遇传递给下一代.可现实完全背离这最简单的理念.讲过新生报告会,这位同学告诉我,她原来不这样,原来是很热心的人,到高中时候才顿悟了,不再把什么事情都想明白,那样会更痛苦,人就要这么糊糊涂涂地过下去.

2012年3月,有同学发邮件告诉我,听说一位著名作家到同城的另一所高校演讲,作为文学仰慕者,他们七个同学逃课坐公交,转车一个半小时匆忙赶到会场,场地早是满的了,还有人站着.通知的演讲时间过了四十五分钟,作家才出现,先介绍一堆荣誉头衔,作家开腔并没致歉,直接说自己并没准备,让大家自由写条子开始提问.十分钟后,他们失望离开,又匆忙赶末班车返校.这位同学原准备请作家签名,专程去校图书馆借了这位作家的书,准备自己保留作家的签名本,再另网购一本书给图书馆补上.结果借来的书原封未动,可以直接还给图书馆了.

事实像永远正确的老师,它总在上课.而年轻的人们,以自身顽强潜行的生命去领受这伟大老师的教诲,调整和校正自己,这就是进步.有人总拿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对比今天的大学生,当时学生自我感觉就是未来的社会主体,似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现在的大学生早已自知身处社会边缘,至于谁在误解谁在进步,如果一定要拿来对比,答案应该不止一种,而自以为绝对正确恰恰最可疑.


【原载2012年8月4日《南方周末·文化》】

插图/水也能点火/何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