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

点赞:11425 浏览:4600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英语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现在的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这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的能动行为,学习者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来建构知识,该理论能很好地解释英语学习认知规律并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本文介绍了该理论并将它运用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

关 键 词 : 大学英语教学 建构主义理论 课堂设计

当下大学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或消极不配合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重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该是英语学习主动的操作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应该在英语学习中占主体地位,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者、实践者和创造者,而不是语言知识的被灌输者,这一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不谋而合.

一、建构主义理论及对外语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它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发现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的能动行为,是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建构与生长;并且由于学习者的个体独特性,他们是基于自己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来建构知识的.”[1]即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老师传授学生接受,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掌握规律.


根据上述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扮演多样化的角色,即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应该再是教师传授的对象,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也不应该只帮助教师传授知识,而应该成为创设情境、开展合作对话交流,或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的认知工具.鉴于此,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交往教学、对话教学,即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输出教学活动;不应该过于关注语言教学,即知识性的输入.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灵活生成话语,从而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事实上,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比较严重,灌输式外语教学往往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期待学生能识别、复述所讲知识,学生大部分时间被动听课记笔记,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交往教学并没有得到发展,课堂互动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合作探究.根据教学调查,在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严重失衡,言语教学量严重不足,多维度交往教学活动比较匮乏.因此,外语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符合时怎么发表展潮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交往教学必须得到落实,如布鲁克斯所阐述:“学校及其教师应该同时实现两项目标—既以学生为中心,又能成功地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做准备.”[2]要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建构主义教学环境,做建构主义教师.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课时量大,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灵活有效的交往教学模式和“学问”教学模式.在开学之初,老师宏观地提出该学期的教学方案,展示主要学习内容、教学任务,让学生充分了解本学期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建构主义的交往教学方法.微观上,教师将每篇课文的学习计划和阅读过程作大致介绍,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交往对话、探究学习、反思质疑、发散思维、劣构问题.现在我以外教社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的第三单元为例,探讨如何创设基于建构主义的外语交往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开展对话式阅读,提倡交往互动、合作探究式阅读,成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和反思性实践者.

第一步,布置学生预习,初步发现问题.

学生预习新课文,阅读课后的注释和配套练习,了解学习任务.通过预习,学生可以大致了解课文的总体结构,并初步发现问题.在学课文前,我要求学生自己利用各种手段,了解写作背景和课文大意,搜集作者霍金的个人背景和杰出成就.

第二步,课堂话题导入,营造交往氛围.

课堂上,我采用积极的话题导入法,巧妙设疑,通过开放性问题,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所学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进一步阅读的动力.我首先让学生讨论科技对生活带来的改变,其次提出问题:是过去的生活好还是现在的好?科技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更糟?此外,霍金有哪些突出贡献,他的求学、人生经历是怎样的?从他的经历和名言中我们能学到什么?他对公众科学观点的态度是怎样的?在该阶段,我合理运用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分享之前收集的信息展开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其他同学可以对争议性话题展开争论,如并非所有科技都给人类带来了好处等.

第三步,自主探究洞察,初步归纳段意.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和自己预习时发现的疑问,自主探究,反思性阅读,初步归纳出课文的主旨和段落大意.老师提供一系列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问题供学生参考,更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期间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深入探索,自主寻找答案和提出新的问题,把握文章发展脉络.

第四步,合作讨论协商,同伴互助互评. 教师要求学生合作协商对话,并不断调整阅读思路,学会反思和总结.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文开展对话交流,共同解决所有的劣构问题,解决大家共同的困惑,了解作者的用意.有学生认为本文主要是讲科学技术很重要,人们要热爱学习;还有人提出,课文是有些人对科技持怀疑态度,但谁也不能阻挡科技发展的脚步.教师不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通过暗示和提问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重新阅读.最后大家经过讨论,较合理地总结了这篇说明文的段意和文章主要内容.文章被自然地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提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大众希望能作出合理的决定,有着想了解科技的需要;第二部分分析如何实现这一科学普及任务;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公众了解了科技人类文明就可以延续下去.其中第三部分又是一篇小的说明文,有着鲜明的说明文结构特色,有自己主题句和支撑句,充满了比较与对比.在整个探讨过程中学生为知识建构的主体,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对话,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要旨.

第五步,学习过程监控,老师督促.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予学生暗示、辅导和督促,尤其鼓励沉默的学生提出疑问,或解答疑问,让他们有一定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针对文章的有些段落,我请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课文,将自己的困惑提出请同学解答和讨论,我旁听观察,偶尔参与提问和讨论,鼓励活跃度较差的学生提问和发言.长期实践后,班级的学习氛围更浓厚.在该过程中老师主要起监控和督促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在教师的辅助引导下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六步,相关主题升华,实践提高.

在学习讨论了课文主题后,教师对学生的进步和提高给予肯定和鼓励,之后还要给学生提供巩固实践所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观看克隆技术的几则新闻后对克隆开展主题讨论,支持方或反对方制作出公益标语.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在图书馆和互联网搜集克隆话题相关知识及标语制作知识,在课堂上分享讨论,最后利用课内课外语言知识开展辩论:我们应该支持还是反对克隆技术.老师根据学生表现做出总结并表扬辩论中表现最好的同学和团队.

三、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合作、协商学习,倡导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对话,该理论与大学英语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互动教学的理念是相符的.建构主义的英语教学设计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习效果,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帮助教师不断进步,不断反思,大胆创新.

建构主义理为基础的大学英语课堂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