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mentinPeking》中的翻译痕迹探析

点赞:5170 浏览:164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用英文创作的现代作品,但从该作品的创作动机、行文思维方式、文中的文化意象、汉语典故的翻译四个方面来分析,它具有明显的翻译痕迹.

关 键 词 :《Moment in Peking》 翻译 痕迹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2005年,根据林语堂原创《Moment in Peking》改编的、由张子恩导演、赵薇主演的电视剧《京华烟云》,创下电视台电视剧最高12.92%的收视率.此剧的上演再次掀起了对小说《京华烟云》的关注和研究,并使小说在大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销.

很多观众和读者都知道《京华烟云》的作者是林语堂,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所阅读的中文版《京华烟云》并非林语堂先生所原创;林语堂原创为英文版小说《Moment in Peking》,中文版《京华烟云》只是《Moment in Peking》的一个译本.事实上,《Moment in Peking》有多个中文译本.由于写作繁忙,林语堂最初曾委托郁达夫将其翻译成中文,但后来郁达夫为日本宪兵杀害,译事便告流产;1941年,郑陀、应元杰合译了《瞬息京华》,但林语堂却很不满意此译本;1977年(林语堂去世次年),张振玉翻译了《京华烟云》,并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郁达夫之子郁飞发现此版本不大忠实原著,于1991年翻译了《瞬息京华》,并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而现在市面上读者阅读的版本大多是张振玉版的《京华烟云》.

尽管《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原创作品,但在文学界、翻译界存在不同的声音,很多学者认为与其说它是一个原作,还不如说它是一个译作,究其原因在于该作品在描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和事时,的确存在很多翻译的痕迹,因而很多读者认为中文版《京华烟云》才是原创作品.

二《Moment in Peking》简介

1936年,林语堂旅居美国时曾打算将《红楼梦》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读者,但又觉得《红楼梦》距离现实生活太远,且外国读者对《红楼梦》在理解上可能会有隔膜,便索性决定借鉴《红楼梦》的艺术形式,用英文写下了一部反映中国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这就是《Moment in Peking》.

该作品写于1939年,英文版70万字,分三卷,共45回,是林语堂花了整整一年时间直接用英文撰写而成.全书以姚木兰大半生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三个富贵之家的兴衰沉浮,通过曾、姚、牛、孔四个家庭几代人的错综关系与复杂变化,反映了中国近代从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40年间的历史变迁,它涉及不少真人真事,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大量解释性的描写向外国人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现代中国人生活的画面,堪称是中国现代社会的一幅全景图,从而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全书的地理背景以北京为主,苏杭为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与地方色彩.其中,人物姚木兰寄托了作者的道德理想,她美丽、聪颖、豁达,且集西方人道主义精神与中国传统美德于一身.总之,该作品描述的是现代中国文化,并带有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容易让人误解为译著.

三《Moment in Peking》翻译痕迹的解读

《Moment in Peking》作为林语堂一部伟大的创作作品,是毋庸置疑的.对他的这部作品,西方世界给予了高度评价,《时代》周刊称其“完全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背景的经典小说”,甚至因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非凡的文化修养,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部作品的取材、人物刻画、场景描述等都来自于中国文化,表达了中国文化中所独有的事件和意象.而林语堂进行创作时,脑海中首先涌现的是一张中国式图画、一些经典的中国文化素材,之后才是由于他对英语娴熟的驾驭能力、用英文的思维方式进行的创作.虽然该书是一部伟大的英文原创作品,但由于林语堂先生基于传播东方文化以及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的文化动机,文中处处流露出翻译的痕迹.下文将从《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动机、作品中流露出来的中国式思维、中国背景下的汉语文化意象、对汉语既存引语和俗语的翻译几个方面,来看作品显现出来的翻译痕迹.

1传播中国文化的创作动机

西方资本主义弱肉强食的本性,体现在文化观上是“西方文化中心论”,对东方文化则持歧视和丑化态度.在西方文学作品中,中国经常被写成是欠缺理性、道德沦丧、荒诞无稽的世界,中国文化被排斥到历史主潮之外.这种充满偏见的文化观的泛滥,造成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不平等关系.常年旅居海外的林语堂最能了解到这种文化上的不平等,于是他立志用圆熟地道的英文,开始客观地向西方人介绍母语文化,在西方文化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真实的中国文化全景图,让一般的西方读者对中国文化有个全新的了解,从而架起一座横跨东西方文化的桥梁.

在1936年移居美国后,林语堂站在世界文化的制高点,逐渐形成了集中文化观之大成的“中西融合”文化理论,他认为各国的文化应平等对话,要求中西文化打破民族界限,以现代化的世界文化为最终目标.他本着“向中国人讲外国文化,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的原则,极力向西方文化介绍处于边缘地位的东方文化,在这个时期完成的《Moment in Peking》中,林语堂将自己的文化理想融进自己的创作之中,试图凭借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他的文化理想,这也就决定了他在创作该作品之时对中国已经存在的文化意象进行译介的动机,对这些中国独有的文化意象,他只可能通过翻译才能实现文化的传播.

2作品中的中国式思维

《Moment in Peking》是一部以小说形式全景式呈现中国文化的巨著,在很多方面都有对《红楼梦》的继承,如人物塑造、园林风景、民俗风情、男女爱情、父子关系等,流露出来的是中国文化意味和中国人的人生哲理,并把《红楼梦》中的很多场景和人物描述用英语介绍出来.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需要重返中国这一特殊的文化语境,因而作品自然受到中国式思维的左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Moment in Peking》表现出“儒道互补”的思想.书中很多地方借道家代表人物姚思安之形象阐释道家思想,如姚思安不关心日常俗务,每日修炼,把玩甲骨,以满腔热情来享受人生,他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凡事顺其自然的观点等等,都体现了道教文化观.而在书中体现的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和习俗,如从祭奠祖先到“曼妮”这样的人物塑造,再到“大人说话,小孩子莫插嘴”这样的日常训斥,无不带有儒家思想的烙印.书中对这些思想的描述,是凭借现实存在的儒教和道教的教义为原型的.

(2)《Moment in Peking》的行文明显带有汉语思维的特征,在对人名、地名的介绍上,采用了保持中国特色的特点.例如:Old Ancestor(老祖宗),Tseng Laoyeh!Ten-thousand fortunes!I greet you!(曾老爷,向您道万福),Nainai(奶奶)等;Yelno’s temple(阎罗殿);the West Lake(西湖);Shishahai(什刹海)等.

3中国背景下的汉语文化意象

林语堂展现给外国人的各种文化意象都是来自于中国多年存在的汉语文化,例如:冲喜、守节、守灵、办嫁妆、陪嫁、中医、中药、药膳等,这些典型的中国社会生活习俗是先在的,林语堂先生在进行创造时,事实上就是翻译了这些先在的文化意象.例如:kaidiao,or receiving guests who came to pay respects to the deceased(开吊);cross the threshold,sweeping the gre at chingming Festival(过门);keeping the vigil,or guarding the soul(守灵);tsunghsi,or confronting an evil by a happy event in short,hing the wedding while the boy was ill(冲喜);dragon-and phoenix card.(龙凤贴);Kang/or earthen bed(炕);The chiafa,meaning“family discipline”(家法).这是作者对中国文化不厌其烦的阐释.阅读英文原著时,我们不时会有一种译著的感觉.

《MomentinPeking》中的翻译痕迹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外语教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对汉语既存引语和俗语的翻译

在《Moment in Peking》的每一部前面都有一段引语,这些引语来自于《庄子》等古代文献.林语堂直接对其进行翻译,并引用到其作品中.下文试举几例:

Those who dream of the banquet wake to lamentation and sorrow.Those who dream of lamentation and sorrow wake to join the hunt等This is a paradox.Tomorrow a sage may arise to explain it,but that tomorrow will not be until ten thousand generations he gone by.Yet you may meet him any day just around the corner.From the essay on “Relativity”by Chuangtse.(285)

(梦饮酒者,且而哭泣;梦哭泣者,且而田猎.等是其言也,其名为吊桅.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庄子齐物记》)

Therefore all things are one.What we love is the mystery of life.What we hate is corruption in death.But the corruptible in its turn bees mysterious life,and this mysterious life once more bees corruptible.From“The Northern Trels of Knowledge”by Chuangtse.(468)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腐臭.腐朽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朽.生死循环之道为宗旨:秋天树叶衰落之时,春已开始.起伏循环,天道也.《庄子之北游》)

To look at her child eating makes the mother filled.

(吃在儿腹,饱在娘心)

The tree desires repose,but the wind will not stop,The son desires to serve,but his parents are already gone.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

Therefore when Heen intends to call a man to a great misssion,He always first hardens his ambition,belabors his muscles and bones,starve his body,denies him the necessities of life,and frustrates what he sets out to do,so that his ambition may be kindled and his character be strengthened and he may learn to do what he could not do before.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结语

林语堂在创作《Moment in Peking》时,深谙中西两种文化并能熟练驾驭英语成功地完成语言与语言间的转换、文化与文化间的传播.他用典雅漂亮的英语和深厚的中文功底弘扬了本土文化,促进了中西交融;他通过该作品的创造,向世人介绍了“女人的小脚、男人的辫子、狡猾的军阀、野蛮的土匪、保守的农民以及瘟疫、贫穷和各种痼疾的文化”等特殊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下的特有事物.从这个角度而言,尽管《Moment in Peking》是英文原创,但又何尝不是一部伟大的译作呢?

注: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立项课题《文化相对主义与翻译》(0806052B).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京华烟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2] 封荣:《从意识形态论林语堂文学翻译创作在国内外的不同影响》,《现代语文》,2009年第6期.

[3] 葛校琴、季正名:《是译著还是原著》,《译林》,2008年第5期.

[4] 林如斯:《关于京华烟云》(《京华烟云》序),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赵迎春:《〈京华烟云〉的文化传输策略及其分析》,《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作者简介:

陈凯军,男,1973―,湖南宁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工作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赵迎春,女,1974―,湖南益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工作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