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课堂“互动”教学的认识

点赞:4391 浏览:117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结束了,回首那些逝去的日子里,我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新的教材,同时我有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一系列的尝试和创新,实行“双动”教学实验.

“双动”中的“互动”教学是遵循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一原则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教学模式.下面谈谈个人对“互动”教学的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互动”教学应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首先应该关注什么?我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一 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引导学习的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

如,在“勾股定理的应用”例2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长为10 cm的梯子A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那么它的底端是否也滑动1 m?

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图,用模型演示显示具体情景.此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围绕题目设计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1)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0.5 m,那么梯子的底端是否也滑动0.5 m?

(2)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2 m,那么梯子的底端是否也滑动2 m?

(3)从上面所获得的信息中,你对梯子下滑的变化过程有进一步的思考吗?

设计问题(3)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实际问题.课堂中学生有多种思考.比如,①这个变化过程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总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②因为梯子顶端下滑到地面时,顶端下滑了8 m,而底端只滑动4 m,所以这个变化过程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不一定比顶端下滑的距离大;③由勾股数可知,当梯子顶端下滑到离地面的垂直距离为6 m,即顶端下滑2 m时,底端到墙的垂直距离是8 m,即底端也滑动2 m等.

新课程下对课堂“互动”教学的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最后,教师严格按格式书写解题过程,目的是给学生以示范,培养其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为学生提供参考格式.

二、“互动”教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值得广大数学认真研究的课题.初中数字修订后的大纲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就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首先“互动”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而作为导体的教师在“互动”课堂教学中,至少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教师设计教学方案时展开过程,设计问题,让学生不断地面临新的学习任务,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前提和可能.

例如,在教“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时,精心设计,力图实践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创新意识.

问题: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个多边形分割成多少个三角形?本环节设计三道思考题:通过动手,你得到了怎样的规律?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发现了几个规律:如①多边形的边数越多,分割成的三角形越多;②多边形的边数增加一边,分割成的三角形就多一个;③动手设计、创意:用圆、多边形等你所熟悉的图形拼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并写出贴切的解说词.学生想象丰富,设计作品多达30余幅,解说词更是各有千秋,如,“宁静的夜晚”“鱼儿你慢些游”“争分夺秒(没有时针的闹钟)”等.整堂课学生学得既活跃又有创意.因此,要训练学生的思维,既要重视抽象思维的发展,更要重视形象思维的发展和深化.

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习惯于给学生现成的东西,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很不利.所以,教师在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些开放性较强的练习,既可满足班级内那些“提出问题有深度、有深意、有创新性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需要,又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三、“互动”教学促进教师教学业务不断提高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在备课和上课中狠下功夫,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充分体现“互动”的特色.故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在回答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又该做怎样的回答等等.这不仅仅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便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

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互动,能促进师生的交流、沟通、理解、启发与补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以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平等对话、合作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