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情绪的管理

点赞:15416 浏览:695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和人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情绪发展.我们培养人的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本文就从情绪发生的机制入手,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讨课堂教学中情绪的管理,旨在通过有效管理课堂教学中的情绪来达到优教优学以及师生情绪健康发展的目标.

【关 键 词】课堂教学情绪的管理情绪发生机制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有遗传的因子,但更多是后天可以培养的.说到培养我们马上就会想到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健全人的事业.而学校教育又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培养人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学校教育的身上.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可以说一切培养都源于此.我们要培养健康情绪情感的人也要从这里开始,从课堂教学中情绪的管理开始.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绪管理不仅可以促进师生的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优化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人们从最初的吃饱、穿暖等的基本需要向着更高级的社会性需要发展,因而需要不仅是情绪发生发展的内驱力,而且还影响着情绪的极性、种类、强度和性质.例如,一次考试成绩得85分,甲原来每次考试都只得60分,对甲来说是大大满足了需要,于是产生了高兴、愉快等正面情绪;乙原来每次考试都得90分,对乙来说是不满足需要,于是产生了不高兴、沮丧等负面情绪.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决定了情绪发生的极性.一般地说,客观事物满足个体需要产生正情绪,如快乐;不满足个体需要则产生负情绪,如痛苦.[1]客观事物满足个体需求的程度越大,情绪越是强烈,反之,则越微弱.

是否满足需要是个体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相似度检测就是预期.预期是个体依据以往的经验对事物发展状况的估计,如果事物的发展在个体的预期之内,情绪波动就较小,如果事物的发展超出个体的预期,则会引起个体较大的情绪波动.客体与预期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发生的强度.[2]如果客观事物大大超出了个体的预期,则又会形成惊奇一类的中性情绪.例如,本来今天安排了一场考试,可是教师临考前通知有事所以不考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对不考试的原因的惊奇一类情绪,但是情绪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要看是否符合个体的需要,如对那些害怕考试的学生来说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在惊奇过后便是高兴一类的正情绪,而对那些想通过考试展示自己能力的学生来说没有满足其需要,则会产生失望、沮丧一类的负面情绪.总的来说,超过预期是可以引起个体对事物短暂的好奇和兴趣的,这点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无论是需要还是预期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作用在自己身上的认知评价.阿诺德著名的情绪理论——“认知评价理论”是20世纪情绪研究的重要标志,阿诺德认为,情绪产生的充分条件是主观上感受到的刺激事件的评价.阿诺德还强调,情绪的实质是一种感受到的经验.[3]现代心理学越来越重视认知评价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例如,同样是受到教师的批评,具有辩证思想的学生则认为是教师对他的鼓励,而具有偏激思想的学生则认为是教师对他的否定.同样的客观事物,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认知评价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初步概括出情绪发生的一般模式:当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时,我们便将它与自己的需要、预期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知评价,这种评价既与我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信念和价值观等有关,也受外部诱惑、劝说的影响;认知评价的结果决定了情绪的极性、强度以及种类、性质、水平等(见图1).[4]

情绪的发生除了以上心理机制还有其他的诱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①现实情境中他人表情诱发.这是情绪感染最普通、最基本的方式.②再造情境中他人表情诱发,如演员的表演.人们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由他人的表情中就可以联想到自己经历时的情绪.③语言描述的诱发,如阅读文学作品时发生的情绪感染.以上的方式都可以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置身于他人的情境中,这是发生情绪感染的关键.情绪发生机制的理论对教育也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为课堂教学中情绪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

(一)教师自身情绪的管理

教师也是带有情绪和情感的人,教师的情绪和情感对整个课堂的氛围以及对学生的情绪状态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就是由他人的情绪诱发自身情绪的发生,如果教师今天遇到喜事,很开心地来到课堂,那整个课堂必定充满愉悦的气氛,学生的情绪自然也是愉悦的;如果教师今天遇到不好的事,带着郁闷、伤感的情绪来到课堂,那么整个课堂的氛围必定是沉闷的,并且学生也会感到莫名的不开心.教师自身的情绪感染着学生,诱发着学生情绪的发生,而情绪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充满着积极情绪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效果都好于充满消极情绪的课堂,并且这也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必须控制自身的情绪,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就要抛掉个人情绪,以一个师者的身份来到课堂,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控制和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不能因为一些小事而或喜或怒,对待事情要张弛有度,尽量赋予其正面情绪.

两个第一,即学生第一和教学第一可以有助于教师调整自身的情绪.教师要谨记这两个第一,把它们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旦学生第一和教学第一在教师的心中占据上风,教师的责任感和爱就会油然而生,此时教师的精神和情感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自然之前的个人的情绪就被淹没掉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论出现怎样的状况,教师都能理智地去处理,这种积极的心态也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使得整个课堂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

(二)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1.教师直接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这些情绪不只会对学生本人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情绪状态.例如,学生因为题目不会做或者听不懂上课内容而情绪低落,变得烦躁,严重的会感到灰心进而放弃这门学科.这对学生本人的影响相当重要,然而这种情绪也可能会影响周边学生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不可无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要随时观察和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用自己的言行、情感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引导,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情绪进行直接的管理.这种直接的管理是有难度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教学,而且还要求教师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状况,并且要做出判断,判断出学生的需要,还要用策略引导、满足其需要,这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教学智慧.教师不应该只是学习既定的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以学生为本,只要是为了学生,对学生好的就应该去学,如表情学、行为学等都应该略懂一二.

教师直接对学生的情绪管理是快速的,并且有利于学生的获取.例如,当学生因不会做题而烦恼要放弃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又如,当坐在后排的学生感到孤独、垂头丧气时,教师走到该生身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这样一个微乎其微的举动对学生的意义却是非比寻常的,它满足了学生被尊重的需要.教师对每一个学生情感上的关注是必需的,要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直接的情绪管理意义重大,有助于学生的情绪情感的发展,也有助于完成情感教学目标.

2.教师间接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1)教材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掘和利用

课堂教学中的教材就如同巧妇手中的米,如果教师没有教材也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材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载体,它承载了知识、技能和情感,教师如何将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地发掘出来,并且利用其达到情感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的情绪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就是教师通过教材中情感因素的发掘来间接对学生的情绪进行管理.

教材情感因素的充分发掘和利用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匹配策略,是从情感维度上处理教材、呈现教材的一种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处理教材,使之呈现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主观上感到满足了需要,从而达到教学材料和学生需要之间的统一,以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5]

对教材中的显性情感因素要利用教师的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情感,进而感受、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对教材中的隐性和悟性情感因素,教师需要利用生活经验充分领悟和发掘,并且通过共情、移情等方法将这份情感迁移到学生身上.而对于中性情感因素教师则需要尽量赋予其情感因素,这类教材大多是理科类教材,此时教师要利用比喻、拟人以及想象等来赋予这类教材以情感,以便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的选择

课堂教学中情绪的管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有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如何将这情感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的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这要取决于我们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式选择正确了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则无效果.教学方式的选择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这是教师在从事任何教学活动时都要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以学生为本的教师了解学生,对学生当前已获得的知识经验都了如指掌,只要在掌握学生当前水平的情况下,才能采取正确的教学方式.否则即使教师教得再出色,学生也无法理解,无法产生共鸣.


身体力行的原则.教师不仅要通过言语进行教学,同时要伴有身体语言,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教师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更要组织学生身体力行,通过角色扮演等课堂小组活动使学生真真切切地体悟情感.

方式为目标的原则.任何教学方式的选择都不可偏离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教师为了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也是在教学目标之内,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方式的选择还受限于既定的客观因素,根据以上原则在既定的条件下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情感交融,最后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中心位置,不管教师对学生是直接的情绪管理还是间接的情绪管理,最后都要转化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绪管理.中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以及心智未完全成熟的原因往往对自身情绪的控制力较弱、外显性较强,当学生显露出情绪时,教师对其进行回应,或是言语的,或是行动的,或是表情的,教师发出了信号,学生在此时接受信号,光接受还不行,还需要学生进行心理反应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成实质的情绪,这个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是学生进行自我情绪管理的一个过程.例如,当学生感到不被重视、感到情绪低落时,教师鼓励的语言就相当于信号,学生接收到信号,这个信号是满足学生需要的,学生将其内化,摒弃掉低落情绪而表现出满意的情绪.又如,当一个一贯受到教师批评的学生突然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的表扬是信号,学生接收到信号,这个信号不但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而且超出了学生的预期,学生此时立即将信号转化成喜悦的情绪,并且转化成的喜悦的情绪比起只满足需要的信号更加强烈.

(二)学生同伴的情绪转化成学生的情绪管理

学生生活在一个大集体之中,每天都与各种性格的同伴打交道,与其中一些同伴也成为了好朋友,他们在情感上互通,他们相互理解和支持.当同伴因失去亲人而伤心时,学生也会同样感到伤心,这是基于感情之上的情感互通,学生同伴的情绪移情到学生身上,这时学生就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将这份悲痛转化成正面的情绪,并且帮助学生同伴尽快走出这消极情绪.

(三)学生自身的情绪管理

学生会因各种因素产生各种情绪,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学生需要根据各种场合来调节自身的情绪,以免在特定的场合产生不适宜的情绪.学生可能会因天气不好而感到莫名的不开心,会因为上学路上看到一些事情而感到沮丧,也可能会因为生病而感到虚弱,这些情绪都是不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这首先就需要学生明白自己的使命,明白在学校、在课堂中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对自身的情绪进行管理,克制负面情绪,倾向正面情绪或将负面情绪转化成正面情绪.学生自身的情绪管理是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