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章节教学案例

点赞:27782 浏览:1307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却出现某些课堂为了探究而探究,看似充满了实验探究、热闹喧哗,实际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在化学探究过程如何使学生能将实验探究中习得的经验性、感性知识提炼、分析、归纳进而形成上位概念,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笔者以《化学必修2》(人教版)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节原电池的教学过程为例.

原电池章节教学案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师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课堂实录】

第一步:激趣引题

【教师引入】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应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电源,大家平常只是用到这些电池,有没有想过这些电池是怎么工作的?如果在某些极端条件下怎样自己制造电池?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


【学生实验1】如图1,将石墨棒插入到稀H2SO4中,现象:石墨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学生实验2】如图2,学生看到石墨表面有气泡都表现得非常惊奇,在这就构成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

【提出问题】为什么图2中石墨表面会有气泡产生?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此时,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得出一个猜想: Zn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到达石墨表面,然后H+在石墨表面得到电子变成了H2.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会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Zn失去的电子通过稀H2SO4到达石墨表面,教师应敏锐地发现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并指正.

【教师解释】我们知道导电的机理有两种:一为金属或石墨中自由移动的e-,二为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e-和离子是不同的粒子,反过来也就是说,电子只能通过金属导体或石墨,离子只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教师引导】如何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或者说验证导线中存在定向移动的电子?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一个方案:在导线上接入电流表,如果电流表指针偏转,则猜想正确,若电流表指针不偏转,则猜想不正确.

【学生实验3】如图3,现象:电流表指针偏转,则说明猜想正确,即Zn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到达石墨表面,然后H+在石墨表面得到电子变成了H2.自己的猜想得到实验的验证,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教师总结】这就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如果将电流表换成用电器,则可用外界提供电能.

【演示实验】将图3中的电流表换成闹钟,可以看到闹钟的指针在轻轻摆动,如果用两个串联的原电池,可以看到闹钟指针会走动.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这让学生感到非常的惊喜并且印象深刻.

【教师讲解】所以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图2、图3的C- H2SO4-Zn原电池中,电子由锌流出,经过导线流入石墨,所以Zn作负极,石墨作正极.电极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