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要突出朗读环节

点赞:30696 浏览:1439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读”书,对于提升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引领、指导学生大声的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意让学生花时间和精力朗读课文.要坚持把朗读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 键 词 :语文;“读”书;朗读习惯;素养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2-0023-0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标解读》中进一步明确指出“课程标准所提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与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读”书,对于提升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想法.

一、从小就引领孩子们大声的读书,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低年级段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朗读也是阅读的一种方式,因此,可以细化成: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集中,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有关研究还表明,学生在初学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我在教学低年级,特别是一年级语文时,课堂上经常要求孩子们大声的读课文,甚至要求他们把一篇篇课文都背诵下来.教学实践表明,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做到的.这个任务,若放在有限的语文课堂内完成是不可思议的,这就需要课余时间家长的大力相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样做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而且对于他们积累词语也颇有意义.

阅读教学要突出朗读环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小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大好时机,特别是对于我们冀南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讲,不但要让孩子们背诵课文,还要让他们读准字音,学会说标准普通话,这对于他们的终身生活和学习,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因为农村孩子所见世面甚少,一般胆子都很小,作为老师要多多鼓励他们大声地读书.还要教育孩子们不要讽刺他人,要给予伙伴们多多的赞赏.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课堂上,准备朗读时,不忘提醒他们身正、肩平这些正确的读书姿势.在孩子们能做到这一点后,再往更高的品质引领,那就是“读书要专注”,如果说“身正、肩平”形于外,那么“专注”则动于内了.专注,学生的注意力才会集中,思考才会有一定的效度,朗读才会真正变成一种乐趣,一种习惯,乃至一种优秀品质.

二、要注重让孩子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朗读课文

进入中高年级以后,孩子们的语言学习,可以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读熟课文、重点语句及生字词,还要尽可能让他们读出感情、读出韵味,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语文课每个课题的第一课时,基本上都是以读为中心,让学生在读中学习生字词、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比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让学生读熟、读透课文,达到感情充沛、有声有色的程度,充分体会文章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山水中漫游.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而且达到热爱祖国美好河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朗读不仅可以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素质,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质量和效率的杠杆,是提高学生语言感悟能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朗读时,对于文中所涉及的语音、词语、文字的品味与琢磨,更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课堂上,教师用普通话范读或用远教IP资源中的课件范读,学生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语速、语调、重音、停顿等方面的错误,朗诵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正确地把握语速的急缓和语气的轻重,就能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

朗读还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读书等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张中行先生说过:“读,为的是吸收”,“使身外之文变为身内之物,并积少成多,这就成为写作的资本.”他又指出:“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

三、要把朗读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就提高了.教学实践证明:大声朗读本身就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之一.此外,长期的坚持大声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孩子们在朗读过程中,会随着朗读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疑问和不同的情感体验,他们通过谈话、讨论、补充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久而久之就会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问题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教师应该注意将学生的读书由课内向课外适时、适当的拓展,以丰富他们的语文学习.例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以指导学生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学习《桂林山水》后,可以找一些其他描写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来读一读.这样做不仅能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也有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使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总之,“读”书是小学、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条捷径.抓好了小学生的“读”书,让孩子们多读、大声读,读出感情,悟出道理,对于全面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习语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牛鼻子”.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突出朗读,抓好朗读.

[责任编辑 王开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