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过程中

点赞:3843 浏览:107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对于从事高中教学工作的一线老师来说,选修课的教学是一个崭新的领域,需要我们给予高度的关注并精心施教;对于参加课程改革的老师来说,这是一个具有很强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为深入研究选修课教学中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把握特点,总结规律,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了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选修实验研究课教学观摩活动.本次观摩活动开设的六节研究课就语文选修课中就如何开展现代散文精品、戏剧文学、人物传记作品、语言文字应用、古代诗词鉴赏、文化论著研读等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市肥东一中的优秀青年教师宣沫在本次活动中执教了《曹禺与〈北京人〉》一课,获得了普遍的赞誉.本人根据活动主办者的安排在会上就宣沫老师的《曹禺与〈北京人〉》一课的教学进行了评述,下面就是我听课以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融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因素为一体,用多种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及其矛盾的一种舞台艺术,是一种高贵高雅的艺术形式.在现代化的综合舞台艺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戏剧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它为我们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增加学生生活阅历提供了非常广大的空间.在戏剧教学中怎样渗透新课程理念,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鉴赏和创新,如何把语文课堂转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探求新知的大舞台,选修课教学的特征如何体现,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听了宣老师《曹禺与〈北京人〉》一课的教学以后,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感受,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过程中.语文课堂的过程应该是美丽的,充满魅力的,应该是一个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大花园.具体说来,这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充分尊重学生与文本,重视学生自主探寻的过程,显示了选修课强调自主性、探究性的特征

《北京人》写于1940年秋天,是曹禺戏剧艺术的又一高峰之作.在《北京人》里,曹禺不仅在思想上提升了批判旧社会的力度,激荡着对新生活的憧憬之情,而且在艺术上也达到了他所追求的诗话戏剧的高境界.经典是常读常新的,经典作品的教学也贵在出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赋予人物以新的生命,也使课堂充满张力.《北京人》剧本篇幅很长,宣老师选取了其中的几个片段,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剧情的概括、形象的感知以及剧情的深入探究上.如果简单地把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操作起来是很方便的,结果是以教师的解读取代学生的个性化解读,限制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也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亲密接触.宣老师这堂课在充分尊重学生与文本的基础上,相当重视学生自主探寻的过程.整堂课,教师置身其中,推波助澜,交流碰撞,发现探究,实现教师与学生对文本对人物形象认知的不断丰富深化.每个片段的探究几乎都有一个同样的过程:先确定一个相对大一些的探究范围,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然后逐步收缩,最后聚焦在一个点上,就像在帮助学生操纵着无形的审美的镜头,比如第一个片段的教学,贯穿整个过程的是耐心的咀嚼,精细的品味,让学生想像体验愫方的内心波澜,设身处地地体会愫方的内心感受,从两次呆立的外表,咀嚼出“言外之意”来,在这个过程中有丰富的体验、揣摩、移情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生成了丰富的内容.这堂课有些内容是课前预设的,比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而更多的新内容却生成在课堂推进过程之中,生成于文本解读与互相交流之中.比如对曾文清和愫方形象的品味解读中,很多见解都是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碰撞闪现出来的新思想和新智慧.在课堂中,文学作品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成内容的质量和丰富性,对经典的精细阅读,走进文本,细读细品,深入发掘其精髓,读出个性化的感受来,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所在.经典是有生命、有情感、有思想、有深度的,我们应该立足于文本、细心地去体味、沉吟、把玩,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和生命的意义.


二、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切入点,紧扣剧本概括剧情,以台词为重点,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篇幅相对较长、内容相对丰富的课文的教学中,找到一个合适巧妙的切入点,往往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往往很多棘手的教学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宣老师这节课就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概括剧情这一教学环节中,宣老师把两幕戏结尾有一个共同的舞台说明“愫方呆立在那里”和“愫方呆呆地愣在那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此来概括两幕戏的剧情,确实别具匠心,抓住了关键和要害,使围绕愫方来概括剧情的教学设想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同时又深入体会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戏剧是通过台词“说”故事的,故事情节发展的始末都是通过台词表现出来的,剧本的情节是戏剧矛盾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情节在剧本中占有重要地位,戏剧冲突构成情节,在情节发展中塑造人物完成主题表达,因而教师在戏剧教学中有必要引导学生借助台词理清故事情节的脉络,进而在激烈紧张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观察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人物性格是戏剧教学的重点所在,只有把握了人物性格才能准确地理解主题.剧本主要是通过登场人物的语言、行动去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矛盾冲突的,是一种直接的形象,台词也就成了分析剧中人物的主要依据.在教学中,宣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语言,尤其对关键性的台词,通过启发与讲述,找出人物语言的内心本质,想象台词所表现的人物的动作,挖掘出角色的“潜台词”,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品味戏剧语言,准确地把握住人物的思想性格,突现了语文教学的最本质特征

钱梦龙在总结教学经验时说:“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在文学作品鉴赏课上,存在着两大误区,两个本末倒置,一是语言品味欣赏的本末倒置,语言品味被淡化,脱离语言的技法辨认,内容的架空分析;二是情感共鸣与理性分析的本末倒置,教学中往往重理性分析,轻感性体验,而这种理性分析又多是结论式的随意拔高.而在本节课教学中,宣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掌握戏剧一般情节,更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分析人物语言,揣摩丰富的潜台词,探索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大力提高他们对戏剧文学的鉴赏品位.人物语言描写的成功,是剧本塑造形象的关键.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现.成功的戏剧语言使人一听便觉栩栩如生,形神毕现,鲜活的人物形象便宛若立于眼前.《北京人》中的人物的许多语言,正是极其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准确地把握住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如在分析愫方这一形象时,就多次要求学生阅读文本,从剧本中找答案,对瑞贞和愫方的问答中的十个“嗯”和一个“到死”的分析品味,就很深刻.在这一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宣老师组织教学对话的艺术.他主要运用适时点拨、点睛式评说、机敏的调控等多种方法,或激发问题,或明确问题,或深化问题,或转换问题,纵横捭阖,开合自如.这些方法使对话充满了问题,让问题在对话中生发、展开.对话教学容易蜕变成问答教学,但在这节课中,问题提问串联着教与学,但又不让人感到教师在逼问,而是富含智慧与的言语交流.古诗云:“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在剧本中则为“一言一语总关情”,戏剧教学就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的不断揣摩品味,去解读人物复杂矛盾的心理和性格,进而解读起抽象而又丰富的人文内涵. 四、加强读写训练,最大限度发挥戏剧文学的教育功效,显现了选修课的拓展性与提高性的特征

戏剧语言是典型化,性格化,口语化了的语言,加强朗读是戏剧教学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把作品中的文字变成有声语言,可以帮助学生体味角色的感情,掌握人物形象的特点,理顺情节变化发展,感受戏剧效果,接受审美教育,有着积极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方面也有很大帮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宣老师就多次要求学生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效果良好.

在戏剧教学中,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根据所学的剧本内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编写简单的情节发展提纲,或分析人物形象,或改编小故事改写记叙文等等,对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尝试写一写戏剧体裁的文章,让学生练练戏剧写作也无妨.本节课宣老师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和两个主要人物形象深刻感受的基础上,设置了一个深度探究的教学环节,进行剧情设想,当愫方和曾文清再次见面时,两人之间的一段对白,这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挑战的教学环节,这个教学环节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深度思考,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写作能力,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有效而又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热情高涨,十分投入,写出了一些较有质量的人物对白,尽管和原作相比,还不是十分吻合,但学生对剧情的设想基本符合人物的各自的性格特点,这个教学环节很有成效,应该说是成功的.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过程中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物形象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五、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师生、生生做到互动相长

新课程要求教师彻底转变传统“权威者”的“中心”角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开发者”和“反思实践者”的姿态出现.可是,不少老师总是习惯于照本宣科,课堂上总是一味地填、不停地灌!有的学生也习惯于老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否则,他就觉得你抓不住重点,一节课没讲什么“关键”.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宣老师针对学生实际,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千方百计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这个大舞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一个个登台亮相,一展雄风.“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能有效的发掘学生的潜能,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但在很多的课堂上,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因为学生的合作缺少基础.而在宣老师的这节课中,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具体体现在对剧情设想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分工合作之后,写出了质量颇高的人物对话,这就说明了合作学习的成功.真正体现了通过师生合作、多向互动,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让整个课堂生机无限,不是仅靠老师的只言片语,戏剧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而且要引导学生与作品展开对话,通过阅读、领悟、鉴赏、反思和批判,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和求异创新的习惯.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能囿于成说,人云亦云,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如果说这节课还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的话,就是听过课后,感觉整个课堂教学的节奏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被绷得紧紧的,“张”有过而“弛”不足,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另外就是老师的课堂提问还可以再精粹一些,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更充分的思考的时间.

有位教育家说过,致力于某项创造性活动的人,他们的心会变得敏感,目光变得敏锐,所有的一切都将赋予创造的意义,戏剧教学就是会让我们的心变得敏感,目光变得敏锐的创造性活动.因此通过戏剧的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探究,扩大语文的教育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