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点赞:32960 浏览:15579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操作,学会查找信息,筛选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内化并传递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信息技术课自身的实践性又决定了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来检验、证明.所以一堂好的信息技术课并不是取决于学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而应是学生学会操作,会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八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系统讲解法、任务驱动法、示范展示法、同步操作法、伙伴教学法、适时表扬法.

一、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信息技术课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总之,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