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合唱教学的多元化

点赞:27782 浏览:1301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合唱是西方音乐文化的一种,因其为集体演唱的多声音乐、具有高度和谐的美感及震撼力且具有广泛性及大众性,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及广泛、深刻的影响.合唱传入我国有百年时间,合唱的发展史与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普及有着重要关系与密切影响.自二十世纪梁启超、李叔同、匪石等人提出音乐教育是养民情、铸民德、新社会的有效途径.(褚灏,为教育,更为改良社会[J],中国音乐学,2012(03):123,)他们的乐教思想及行动实践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的萌生及发展.其中匪石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赖于众人在情感、思想、意志以及行为上的团结一致,因此乐界说当以“众合”为第一要义.(匪石,中国音乐改良说[J],浙江潮,1903(06),)尤其强调了西方合唱音乐的社会作用.由李叔同、曾志忞等人创作的一系列合唱歌曲有力的推动了近代学堂乐歌运动,使音乐教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上的普及和影响达到了新的高度,合唱活动因此在中国社会普及.

如今,中国的合唱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影响力也非其他的艺术形式所比及.首先在人数上,无论在当代中国的城市还是乡村、广场或社区合唱团的身影比比皆是;在城市文明建设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国庆庆典及节日中群众的歌唱声一浪高过一浪,参与人员相互触动受到艺术感染的场面令人难忘;群众合唱团参与的规模及演唱水平与专业合唱团相比已无特别大的差异,尤其是广大的青年,高校合唱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都令人刮目相看.如今同一所高校会有很多合唱团,比如每一院系都有相对固定的合唱团在五四青年节或国庆等重大演出中进行爱国歌曲的演唱等活动.同时,根据合唱演唱风格的不同还有专门演唱古典歌曲或是红歌等风格迥异的合唱团体.在这种快速发展的形式背景之下为我们的高校专业合唱指挥课的发展、创新和改革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因此,立足教学实践,对高师合唱指挥课进行多元化教学探索为培养合格的合唱指挥人才、推动社会音乐教育的开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合唱指挥课是高师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学生面临既要学合唱又要学指挥的双层要求.从某种功利角度讲,学生和教师更愿意把学习的重点放在指挥的学习上,以便参加工作后直接可以从事合唱的排练与指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教育部颁发的高师教材中明确指出:合唱与指挥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合唱队员不一定都做指挥,但是合唱指挥必须要熟知合唱,最好应当唱过合唱,有亲身体验.(高师合唱与指挥教材编写组编,合唱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4)只有熟悉合唱特点,才能更迅速、准确的掌握合唱指挥特点.我国的合唱起步较晚,邻国如俄罗斯及日本则直接把小学生的合唱作为必修的课程,相比之下我们的高师学生面临从接触、理解到熟悉、掌握的过程面临对大量作品的演唱体验及分析把握锻炼,为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能力,充分开发合唱多元化特色,笔者认为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美学的角度把握合唱多样化特征

西方音乐界最普遍的也是促使合唱艺术形式产生的是教会音乐.大量的经文歌、弥撒曲、康塔塔等歌曲展示的是平和、严肃、庄重的感觉.这种音乐文化特点揭示人们追求“崇高”的文化倾向.关于“崇高”,康德曾经在论著中有自己的认识评价:崇高必定总是伟大,崇高必是淳朴的.崇高也有不同的方式,第一种是令人畏惧的崇高,第二种是高贵的崇高,第三种是华丽的崇高.(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当演唱这类的歌曲时要把握这种感情的倾向.在演唱很多世俗的民歌类的合唱曲时,更注重追求风味,以及演唱的“优美”.尤其突出其中的装饰性的或有特点的声音线条或和声的民族性特色.如:我国贵州的“蝉之声”、内蒙的呼麦合唱的演唱以奇特的声音及声部锻造的和谐表现出与众不同.当代的合唱则是富于变化性与个性,音乐大胆张扬,如:十二音体系下各种合唱作品的诞生等.只有从文化的、审美的角度拓宽对合唱的认识,才能有不同风格的创造和诠释.

二、合唱表演形式的多样化

较早出现的合唱以演唱教会音乐为主,在音乐的表现方面更突出空灵、协和而在精神方面束缚和规范人的个性.合唱的演唱形式是杜绝一切肢体活动的参与,在演唱中人是肃立不动的,追求只有演唱声音效果.随着合唱的发展,各种风格迥异的作品出现,这种形式得到很大的改观.如:在合唱中加入很多的动作,合唱者可以边唱边舞,合唱演员之间可以牵手、对视,增加了演唱者之间的默契与交流.合唱的服装根据作品风格的不同可以表现的五花八门;队形的站立也不是固定的模式,可以有圈形、几何形等不同站法且还可边唱边改变.合唱的演唱可使用道具,伴奏不再是单一的钢琴或风琴,可以是无伴奏,也可用弦乐、鼓乐、甚至是新潮的电子音乐等.在电视台第十四届青歌赛上就有男声合唱团、女生合唱团、内蒙、新疆的民族合唱团等不拘形式的丰富多彩的表演.这些表演都可作为合唱课堂的很好的借鉴.

高师合唱课应突破旧的继承苏联音乐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单单采用传统的古典音乐及我国近代作曲家创作的作品,而是创造性的采用多少种方式、或与视唱练耳课、民族及管弦乐团协助、注入舞蹈编排等方式,及审美性、创造性、表演性一体的综合立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创造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合唱的演唱水平,提高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开拓思路,发掘学生在合唱中进行二度创作的能力.在人员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分成很多的小组,可以混声合唱演唱,也可以男女分别组合,甚至可以组成五人、十人的小合唱组合而突破原来由老师带领进行大一统的演唱练习的弊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丰富学生的感受及实践水平,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接触多元化的合唱作品

随着世界奥林匹克合唱比赛等一些世界级的合唱比赛的参与,我们看到国际合唱发展状况与水平,也看到更多的新形势、新风格的出现.以培养新世纪音乐教育人才为目标,合唱教学应更加突出音乐知识、表现能力等综合音乐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方面是视野的开拓与审美情趣的提高.这就需要学生接触更多的合唱作品. 为改变我国合唱主要演唱以革命歌曲、爱国题材歌曲的群众歌咏演唱的单一形式的状况,高师合唱教学的作品选择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


1.西洋合唱歌曲

这类板块的歌曲主要有宗教音乐,如:拉索的《回声》、巴赫的《圣母颂歌》及亨德尔的《哈利路亚》《这婴孩为我们诞生》等.这类音乐空灵、肃穆,和声和谐、纯净体现了合唱艺术的协和之美.另一个部分是外国经典歌剧合唱,如:韦伯《自由射手》中的《猎人合唱》、古诺《浮士德》中的《士兵之歌》及沙利文《船歌》的终曲合唱等.西方每个歌剧几乎都出现了合唱的形式包括俄罗斯的作曲家作品在歌剧人物、背景情节等方面体现了合唱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是合唱中的经典之作.

2.民族风味合唱

从音乐的起源分析合唱最早的形式应该起源于人生产活动时边唱边舞的音乐形式.这种形式的合唱在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存在丰富的遗产及资源.如在央视第十四届青歌赛的合唱比赛中我们见到的云南山歌、贵州蝉之声、内蒙呼麦、新疆木卡姆等民歌合唱形式,这类合唱风格各有不同,表演形式也及舞蹈、器乐等形式于一身,非常有特色.对于这些异常丰富的合唱表演形式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不仅应该了解,也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下去.同样,国外作品如《小杜鹃》《茨冈》《马丽诺之歌》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世界合唱比赛中出现的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合唱表演非常新颖、有特色也是非常值得演唱和学习的.

3.中国创作歌曲

自合唱传入中国以来,很多有才华的作曲家通过自己的执着努力创作出大量的优秀作品,为合唱在我国的普及开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五四时期的黄自、赵元任,抗战时期的冼星海、贺绿汀等这些作曲家作品紧跟时代步伐,教育影响了大量群众;当代陆在易、尚德义等一批优秀合唱作品,如《游子情思》《大漠之夜》等优美旋律下昭示的高贵精神也在感染和影响很多人.同时,罗忠镕的十二音技法的合唱及陈国权改编《南屏晚钟》等通俗合唱吸引众多青少年和音乐爱好者加入合唱行列,为我国合唱多元化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这些都是很好的教材可供大家进行学习和创作.

总之,高师合唱教学改革和创新对我国合唱事业的发展及国民音乐教育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只有开拓视野,从合唱发展的多元化特点入手才能不断地提高合唱教学水平,避免大众合唱单一化、庸俗化发展,全面提高人员文化素质,在国家文化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师合唱教学的多元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音乐教育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