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温暖

点赞:22312 浏览:1049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前不久记者在央视《看见》栏目中报道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个名叫成成的男孩,是个智障儿童.他在内地一所私立学校跟普通生一起学习.他不遵守纪律,在教室里乱跑,抢别人的书,追赶喜欢的女生.与同学无法好好交谈,遭到其他学生辱骂时,他就扮演一个“有钱又霸道的坏蛋”——带塑料和棍子上学,来保护自己的尊严.内地没有地方再接受他,万般无奈,他被家长送到台湾接受“融合教育”.谁也想不到,他的种种不端行为渐渐改变了,如同换了另一个人.

教育,是一种温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什么是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0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是个怎样的学校,又有怎样神奇的教育方式?

台湾这个学校特殊生占到三分之一,每个班都有.成成到校的第一天故态复萌——扯别人头发,拿别人的游戏机等创办此学校的吴教授却让他留下来,说得很轻松:“我们这里什么孩子都有,放过火的也有.”新同学对他的行为也不以为然,还劝成成妈——这只是成成“自我保护的方式”.

成成第一次感受到新环境的不一样.这里没有外在的岐视,没有那种令人不太舒服的怜悯.在内地学校,老师对他的要求是很低的,低到只有一条:不干扰其他同学.同学们是善良的,但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和成成相处,成成更不知道.老师一味让同学包容他,结果反而成了对他的纵容.于是,他越来越放肆,连他妈妈都说“我是他亲妈我都要容忍不了他了”,老师最后对学生说“你们把他当空气好了”.在他们眼中,成成这个特殊的同学,理应被不一样对待——在行为上得“让”着他.而越这样,就越孤立他——他就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异类.最终,成成彻底成了一个“恶霸”,成为同学们眼中的“空气”.

节目中有几处令人印象特别深刻:一是成成喜欢一个隔壁班的女同学云君,他送巧克力给人家,云君微笑地收下.而相反,在大陆学校时,他追一个女生时,则被一帮学拖进厕所猛揍一顿.记者采访时,问他还做不做恶霸了?他不好意思地说:要做个尊重女生的人.另一个智障儿童,在喜欢的女生面前表演魔术,因为动作笨拙,好久没成功.那位女生坐在他身边,一句话没说,看他表演,最后实在忍不住睡着了.二是成成参加劳动.自小娇生惯养的他没有劳动过,边哭泣边拖地,还说老师们他.老师则温柔地坚持让他把地拖完.三是成成获得了成功.他利用PPT给同学讲北京的故事,并在游泳比赛(针对特殊生的特殊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被隆重地颁奖.

成成被大家温和地接纳了.什么是真正的接纳?不管你是怎样的人,我们接受你,理解你,把你视为我身边的一份子.你与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你的行为,我们理解并愿意倾听,并不苛求与指责,但你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事情必须自己来完成.如果犯错,我们会友好地指出来,以温和的态度面对你,坚持到底,直到你改变.


于是成成被当作一个正常的人来看待.他获得认同感,不自卑了,不需要采取极端方式来“保护自己”,他的需要得到很好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他从同学交往中知道该怎样相处,感受到一种人与人的温暖.这是生命中恒久的养分.我感动于老师对这一群体的用心,发自内心地理解并接纳,感动于普通孩子对于身边的这类同学所持有的耐心与帮助.

好的品德养成不是停留在师长的说教中,而必然是在活生生的交往中形成的.如果我们的教育一味地看重分数,忽视对他人的关怀,孩子在竞争中没有学会温暖地对待他人,没有从助人中体会生命的快乐与意义,那么他就是一个没有“心”且危险的人,他的存在或许有朝一日会成为别人的地狱.反之,如果孩子们从小懂得什么是关心,什么是理解,什么是尊重,善良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本能的习惯,化为他生命中温暖的底色.如此,一个温情的人,一个温情的社会必然诞生.

教育,当是一种温暖.

(潘健,兴化市大垛中心校,225731)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