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人性化

点赞:18343 浏览:826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前频频的五花八门的教师对学生体罚、变相体罚或心灵上的施暴现象,引起了社会高度的关注,其行为之野蛮,令人发指,触目惊心.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而与教师对抗,进而导致一系列辱师、残师事件的暴力事件的发生.

因此,面对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育者理当率先反省,要正确地认识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认为作为一位思想品德教师,要立足教学改革的前沿,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坚持新课程所倡导的“以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立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明确人性化教育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规定:“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关注学生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新课程改革在努力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的同时,也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变革指明了人性化的新方向.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贯彻人性化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前提性的地位,它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思想品德学科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通过明“理”、动“情”、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要把学好知识、发展能力、转化情感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品德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思想发展,提高人的素质,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这不仅是学生个体思想行为的发展目标,也是思想品德教学人性化的价值目标.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奠定人性化教育的基石

1.准确定位师生角色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善于表现自己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的时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把学生从知识容器、被灌注对象的误区中解放出来,确立学生为知识探索者、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和学业任务承担者的正确定位,让学生有积极表现自我的勇气和,并展现其学习的潜力,这也是师生愉快合作的基石.

2.注重培养合作意识

社会是合作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合作,个体离开社会就无法生存,而学校正是培养学生合作素养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力争每节课都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要么让学生自学、参与问题对话、讨论、辩论;要么由学生来充当小老师进行课文讲解、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完成问题;课堂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动起来,积极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手脑并用,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养成参与课堂的习惯,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激发其求知,培养其创新意识,锻炼其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人性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品德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努力融洽师生关系

教育是师生沟通的艺术,师生双方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学过程应体现出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沟通接纳、交流合作、互动分享,形成、开放、和谐的课堂关系.当课堂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时,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另一方面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依赖于对教师的情感和师生间的亲和力.教师崇高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崇敬、爱慕,博大的师爱则会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之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三、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性化教育的切入点

众所周知,教材是师生教与学的依据和根本,是一种资源.从内容上看,思品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重视生命教育、心理教育、生态教育、爱的教育、权利义务教育等,使思想品德课回归生命与生活的本色,反映了浓烈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关爱.这要求教师既要吃透教材,又会充分挖掘教材、科学的使用教材,教师既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又要提高应对课堂问题的处置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规律,突出案例和素材运用,使课文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二要以生活为主线来展现教学内容,以主题探究、生活案例剖析的方式导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自主探索和感悟,体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体验性;三要以丰富的图文资料、佚事典故、名言警句等多种素材为载体,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文化性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模拟、实践,在知行统一中引导学生体会、理解道德规范、法律规范,掌握价值判断与评价的标准,以先进文化引导学生,反映思想品德课程的导向性.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平等、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佛坪县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