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态势

点赞:21049 浏览:942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探寻国际化道路.与此同时,贸易保护又以更猛烈及更隐蔽的形式不断阻碍着贸易自由化的实现.特别在金融危机下,一方面部分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产品实施贸易壁垒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并购成本的降低,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实施跨国并购战略.这到底是契机还是风险7从国际贸易现写作技巧论角度出发,在分析跨国并购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基础上,阐述了规模经济理论下跨国并购的自身优势.种种迹象表明,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绕开贸易壁垒,并为实现全世界更为开放的、自由的贸易市场创造契机.

关 键 词 :跨国并购;国际贸易现写作技巧论;规模经济论;贸易保护;贸易自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贸易自由化成为各国的主流贸易政策,但贸易保护主义却以更加隐蔽的形式显现.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普遍陷入经济低迷时期,贸易量出现严重下滑,订单量减少,港口码头空箱堆积,重多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濒临破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往来除征收高额关税外,以环境保护为名的“绿色壁垒”、以技术优势构建的“技术壁垒”及反倾销等新形式层出不穷.与此同时,许多中国企业开始加快步伐实施跨国并购战略.2009年6月24日,中石化宣布其全资子公司与瑞士Addax石油公司达成协议,以72.4亿美元收购该公司的全部股份.在此之前,联想集团于2004年12月8日在北京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的加股票收购IBM PC部门.2006年一年内,中国化工先后完成法国安迪苏公司、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和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100%股权的收购.种种迹象表明,以保护本国利益为重的贸易壁垒与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跨国并购之间似乎可以找到一个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接轨点:即本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绕开贸易壁垒为实现全世界更为开放的、自由的贸易市场创造契机.


一、贸易保护主义与实现本国经济复苏的错觉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国家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日益加强,中国逐渐成为这些措施的受害者.2008年10月至2009年5月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9起,涉案金额91.56亿美元.2009年6月下旬,美国在10天内对中国钢铁产品发起三项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2009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线材、铝箔和无缝钢管做出了反倾销初裁.不只是发达国家,阿根廷、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也开始采取种种限制进口措施.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喊出了“购写国货”的口号.印度公开透明地操纵关税,命令禁止进口中国的玩具.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是否真的能使本国企业安然度过金融危机

当经济危机导致国内企业面临破产风险时,政府往往采用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和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利用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和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措施的新形式也层出不穷.诚然,在创造内需的过程中可以存在着合理保护国内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但从长远来说,贸易保护措施只会在短期内产生效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增强国内产业竞争力,反而会因忽视内部改革和创新而削弱该企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换言之,任何国家“先发制人”的贸易保护措施部有可能招来对方国家的报复而导致新一轮贸易壁垒措施的加强.

二、国际贸易现写作技巧论视角下的跨国并购

在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亚当斯密认为国际分工的绝对优势产生了交换行为,各国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总产量增加,消费水平提高,节约了劳动时间.大卫李嘉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认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丰裕程度的差别,导致国际贸易发生.但传统的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贸易量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因此国际贸易现写作技巧论在不断地寻求突破,需求偏好相似理论、相互倾销理论和规模经济理论等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诞生,从不同层面阐述着国际贸易发生的由来.瑞典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认为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两国之间的贸易量越大.相互倾销贸易理论是布兰德和克鲁格曼于1983年在《国际贸易的相互倾销模型》中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寡头垄断厂商为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将增加的产品产量以低于本国市场的销往国外市场.其他国家的厂商采取同样的战略将增加的产品销售量销往对方国家市场,这种相互倾销行为所形成的贸易实现了各自对最大限度利润的追求.狄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发表的一篇名为《垄断竞争与最优产品多样化》的论文,建立了一个规模经济和多样化消费之间的两难选择的模型.他们发现,即使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两国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从而产生后天的绝对优势.

通过追求需求偏好相似和规模经济,企业可以获取利润最大化.跨国并购这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可以用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和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解释,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能更好说明跨国并购带来的贸易效应.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认为规模报酬递增形成的国际分工是贸易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企业通过生产规模化和多样化,产生绝对优势,从而增加贸易流量,企业就会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跨国并购,如采用直接并购、成立合资公司并购、新设控股公司并购及换股并购等方式,可获得更大的产权权重.基于生产要素的禀赋整合,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的调整,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了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可以通过把外部要素与已有的内部要素整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或者把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活动剥离出去,培育出新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一国一旦以猎取规模经济为目标开始在一个行业进行大规模生产,哪怕启动之初,规模优势十分微弱,但其优势将随着生产扩展而滚雪球般地增大,最终至少有一国达到专业化生产.

三、跨国并购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跨国公司或在东道国的子公司直接对东道国的企业进行井购,或者通过、发行债券、国际银团贷款以及换股等方式完成并购.跨国并购虽然存着巨大风险,但通过并购可以获得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企业可以利用区位优势,从而绕开关税及非关税壁垒,更大程度上实现贸易自由化.具体表现在: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态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 降低进入对方市场的壁垒.通过并购可以利用被并购企业取得原料的有效途径、生产技术、原有销售渠道、政府优惠政策、已占有的市场份额等,顺利进入对方国家的市场.如《加拿大投资法*规定了严格的提交投资通知和审查的标准,特别是对认为危害加拿大某一重要经济部门或构成严重竞争威胁的投资项目,审查尤为严格.而在在捷克绿地投资建厂大约需要一年左右时间.建筑项目所需的有关许可包括环境影响评估(EIA)可行性研究程序和环境影响评估(EIA)完整环境影响评估程序.跨国并购可以减少上述环节,缩短产品生产建设周期、获得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并使得企业生产当地化,快速地建立起一条通往本地市场的绿色通道.

2 占有本地市场优势.由于对被并购企业本国企业的政治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等各方面不太了解,通过并购本国企业可以利用被并购方在国内建立起的较为完备的生产体系和市场销售网络,抢占市场份额.特别在金融危机的情势下,企业可以抓住危机时期企业估值缩水的契机,通过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将跨境出口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贸易,有效避免贸易摩擦.

3 获取对方国家的资源.贸易保护对象除本地企业外,还包陆当地的资源.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初级形态的资源出口采取限制政策.通过并购可以使本国企业获得外国资源.金融危机下,很多知名企业濒临破产,为了解除当前困境,只能低价出卖部分资产.很多中国企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纷纷出手并购.不仅在金融危机大环境下,某些企业因其自身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也会为了摆脱窘境而以低价出售核心或非核心资产.对于有能力收购的企业来说,这不失为一个好时机.中国网通就曾利用亚洲环球电讯陷入的经营困境,以8980万美元的低价拥有其1.6亿美元的资产.

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寻求合法而隐秘的保护工具.面对金融危机下所处的困境,一些国家努力寻求特殊方式绕开贸易壁垒,其中并购就是一种好的方式.虽然并购会遇到层层障碍,但本国企业是可以通过此类并购绕开贸易壁垒,为实现全世界更为开放的、自由的贸易市场创造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