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点赞:13799 浏览:585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前,模块化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而构建本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则成为模块化教学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本质,是按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技术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化课程组群.

一、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是高职会计教育内在发展规律和外在发展要求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既是高职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也是我国会计事业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高职会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高职会计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高职会计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其主要区别体现在:在知识方面,普通本科教育要求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而高职会计教育则要求知识的应用性.在技术方面,普通本科教育强调技能的综合性,而高职会计教育则强调操作技能培养,更强调实用性.高职会计教育别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决定了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普通本科会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普通本科会计教育实行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高职会计教育则应按适用职业岗位的操作技能要求构建教学内容.

(二)会计事业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计模式,二是初步建立了趋同国际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我国会计模式的转变、会计事业的发展,对高职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必须在课程设置、教材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各方面改革创新,使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迅速进人会计行业,成为合格的会计人才.

(三)高职会计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会计行业按照严格意义上的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狭义上的会计人员;二是注册会计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资产清算评估人员;三是总会计师.与此相对应,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应为第一种,即初级会计人员.高职教育会计专业教育的层次、类型和就业对象,决定了高职会计教育培养的学生只能是初级会计人员.这是高职会计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功能定位.高职会计教育要取得长足发展,应该在这个前提下构建其不可替代性.而构建有高职特色的会计课程体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

目前,大多数开设了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实施的仍是由基础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课程体系,这实际上沿用了普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模式,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而构建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就是要构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高职教育自身规律、带有高职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 高职会计教育既有“高等”性,又有“职业”性,但归根结底是要突出职业技术性.因而,在设置高职会计教育课程体系时,所遵循的主线必须是职业技术能力.从这一角度看,高职会计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一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技能模块―课程”的推理而设置.在这个推理链条中,“职业技能要求”居于主导地位,“技能模块”是为实现“职业技能要求”所设计的课程模块,而“课程”则是为实现“技能模块”而怎么写作的.

(二)理论与实践模块并行互动模块化中的课程体系,既包括理论知识体系,也包括实践技能体系.理论知识模块和实践技能模块并行不悖,相互融通,两者统一于职业技能之下.理论知识的模块化,强调通过教师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的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理论知识呈树状分布,结构清晰.而实践技能的模块化,则是强调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技能目标要清晰,且要与理论知识中的技能要求相呼应.

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会计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三)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高职会计教育而言,课程体系模块化在知识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够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因为会计本身是一个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专业,会计职业技能也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前进的.会计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教育的概念.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应该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高职会计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

课程模块化,简单地说,就是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将课程内容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并合理地安排教学时数.根据模块化课程的不同层面,可以分为如下几种:

(一)宏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即根据会计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建立起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块化课程.一般而言,可建立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这种划分与普通高等会计教育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似,但实则有本质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是线型结构,强调系统性和专门化,而高职会计教育则是点状结构,强调针对性和技能性,两者形相似而神迥异.

(二)中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由宏观层面课程模块化延伸而来,实际上是将宏观层面课程模块化加以细化.从各个类型会计的角度出发设置课程模块: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商企业会计、大型企业会计、小型企业会计、税务会计等.以宏观层面的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为例,可以根据所要培养的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开发相对独立的课程模块,如会计、出纳、稽核等财会工作围绕《财务会计》、《会计实务》设置模块;税务工作围绕《税务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设置模块.


(三)微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微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由中观层面课程模块化衍化而来,实际上是将中观层面课程模块化加以细化.简单地说,就是将每门课程加以模块化,对每门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能力所需的知识加以模块化,而不是每门课程都系统化地搭建一个知识结构体系.

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还是中观或微观层面的课程模块化,都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二是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针对性强;三是模块之间可以灵活组合,可以根据不同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设置不同的课程模块;四是可以根据本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迅速更新课程模块.三个层面的课程模块化构建完成后,整个专业的课程模块化即告完成.这样的模块化结构,有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呈树状分布,从而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模块化课程构建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程模块化构建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基至需要在目标正确的前提下在方法上不断试错,才能真正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比较可行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一)职业能力的分析和确定课程模块化的核心是职业技能,因而,在课程模块化过程中,一个首要的步骤就是职业能力分析,即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岗位所需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分析和确定,可以由院校组织专门的专家小组加以研讨、分析完成,专家小组成员既要包括本专业专家学者、也要包括少量的管理人员(如招生、就业部门的人员),还要包括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总之,职业能力在确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场,考虑用人单位一线的需求.

(二)教材的同步开发课程模块化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每门课程的模块化(即微观层面的模块化),而要实现每门课程的模块化,最为关键的是教材建设.必须建设一批适应模块化课程的教材.在教材的开发和编写方面,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可以突出重点,先从核心课程人手,再循序渐进,延伸到其他课程;先从专业课程模块人手,再延伸至其它课程模块,不断积累,不断完善,最后建成完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模块化课程之间的衔接模块化课程并不是人为地割裂课程,也不是故意地将知识体系零散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课程的模块化和综合化并非相互矛盾,综合化了的课程,仍然可以按照模块化的标准建设.而模块化课程之间,也是有衔接、有逻辑的.这种衔接和逻辑,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思维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学生真正培养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编辑 熊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