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点赞:13850 浏览:584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乃至高校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在许多资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它将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甚至是幸福带来各种的不良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是高校教育的也是社会即将面临的问题.因此,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体育教学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 键 词 :高校;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1前言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的知识要不断更新,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竞争不断加剧.所有的这些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压力,这就会使人类的心理出现一定的问题.而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自然无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与大学生以前没有压力的学校生活相比,这些压力又会进一步放大,再加上就业、人际关系、学习、恋爱、理想等大学生自身的特殊问题,导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因而,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将其深化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人是群体性的生物,后天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素质的形成有莫大的关系,而大脑神经系统也与人类身体素质的形成有重要关系.由此可看出,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完美融合.

2高校体育教学的作用

2.1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

诸多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心理健康起决定性作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达,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带了竞争和压力.这些压力使大学生的情感出现波动、心里失去平衡,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在高校中随机抽取学生,然后分类进行体育教学,其试验结果表明,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目标课程,更有利于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素质水平.

2.2高校体育教学辅助完善大学生的心理

体育活动是群体的、开放的.体育活动是一种与其他人员团结合作、沟通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竞技类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的抗衡,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些可以更好的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竞技体育项目的举行,不仅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大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2.3高校体育教学有利于大学生情商的提高、心理的调节及自信的树立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的心理有优先的调节作用,因个体而异.而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挖掘人的潜能,补偿大学生在其他方面产生的心理落差.参加不同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发现自己的运动潜能,树立自信心.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客观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发挥着重大作用.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深化

3.1心理教育存在的意义

体育教学分为生物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两方面.而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生物性功能,而忽略了社会性功能,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应该区分“体质”和“健康”的概念,认识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必须正确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教学,才能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换句话说,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教师进行体育教学的共识,而不应该是个体行为.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确保教学时目标明确.

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有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很好地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使大学生在参加体育教学过程中,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加.

3.2科学的进行体育教学

较于其他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能更好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客观上,教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而这样的平等关系有助于消除学生的被动学习心理,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及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体育教学的进行.

3.3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意志

体育项目的多样性导致了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而体育教师应该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意志.如:长跑,枯燥、辛苦,是学生很难产生兴趣,但从心理健康方面考虑,它最能磨练人的意志和毅力,可以用于培养大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锻炼的目的、意义、方法上,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锻炼.

4总结

不同于体育教学,其他课程教学通过考试就会指导教学效果.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程,是无法用定量去衡量的.所以,就要要求不计个人得失,从长远出发,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并长远的实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