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文教育

点赞:8368 浏览:335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传统语文教育割裂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过分注重前者,导致了人文精神的丧失,使语文教育危机重重,而根源是整个时代的人文危机.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从语文教育的内部进行改革,也必须从外部进行突围.

关 键 词:语文教育,人文精神,内部,外部,突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语文教育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激烈批评,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并曾多次在报刊上开展关于语文教育改革的大讨论,其内容涉及语文教育的功能和目的、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考试方法改革等诸多方面,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作了“全景式”的扫描,并在较深的层面上启发人们去分析思考,讨论的规模是空前的,意义是深远的,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不仅在语文教育界前所未有,就是在整个教育领域也是罕见的.这次大讨论的批判矛头主要指向是,过分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都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二者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互相依存,不可机械割裂.抽掉人文精神,只在词语或句式上下工夫,语文教育就会失去灵魂,就会成为毫无意义的“排列组合”的文字游戏,脱离语言文字的具体表达与运用,抽象地去讲人性,就会使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变成僵死的教条,无法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人文教育效果.但是,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的语文教育中,却往往把两者对立起来,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只片面强调语文的工具性,用解剖刀对文章肢解,留在学生脑海的只能是鸡零狗碎的符号.”而这样做的后果是“把学生的思维捆绑住了,把活生生的学生变成了‘机器人’,学生的个性、灵气给打掉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了.承载着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和世界文化的语文学科黯然失色.诚然,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最根本、最具体的体现.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育的本质即是学习、指导、掌握这门“工具”,语文教育中过分追求其工具性,追求的是教条式的认知而不是人本身,语文教学一直在“工具性”的误区中徘徊,语文教育是沉闷的,充满了焦虑和烦躁,毁灭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距离1997年开始的讨论已超过十年,对语文教育的实质认识也似乎越来越来越深刻,对人文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近年来,各类分析、探讨语文课程改革的文章不断涌现,各种进行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可以说,语文教改实践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方面,语文的教材改革已经开始突破一些长期未能突破的框子,另一方面,实施和参与教改的力量空前壮大.但必须看到,以上各方的努力在为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语文课程的危机.考察近些年的语文教改实践可以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决不仅仅是语文教育自身的问题,也决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内部的问题,说到底,在我们这个时代,语文教育所遭遇的危机源于整个人文教育所遭受的危机.因此,一切仅从语文内部去解决问题的努力和尝试,最终都不能从根子上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好多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仍然深感语文教育的失败,并大声疾呼改变现状,苦苦寻觅改革途径.


一、语文教育危机的根源是人文精神的危机

当今世界,人文意识与人文情怀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有不少学者指出,无边的消费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正成为吞噬当代青少年心灵的两大观念性病毒.在时下的流行文化中,人对生存意义的追问、对存在真相的探察,个人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个人的人格操守与道德关怀等等这些本不可或缺的人文情怀正不断遭受随意的放逐.最为危险的是,人们对人文精神的漠然最终导致其对人文教育的漠然,进而使得我们整个教育生态体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状态.社会大环境势必要浸染学校这个小环境.我们痛心地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当前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思潮也严重侵蚀了广大青少年的纯洁心灵,在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中出现了价值扭曲、理想信念迷失、拜金主义至上、功利主义盛行、个人膨胀、道德水准下降、集体观念淡薄等现象,有的更是因为人格扭曲、心理变异而走向极端,马家爵事件就是触目惊心的事例.我们应当认识到,个人的悲剧就是社会的悲剧,学生的悲剧就是教育的悲剧.这些现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文知识的缺失、人文精神的失落应该说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从语文和人文内在的关联来看,语文就如同人文这条大河的一条支流,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流淌于语文的河道上就会体现为一种尊重语言、珍视语言、热爱语言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也只有在拥有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之时,人们才可能意识到语言作为“存在之家园”的神圣与伟大,才可能领会到“词使受挤迫的心灵自由”的深刻内涵,才可能会像亲近和热爱生活一样地去亲近和热爱语言.反之,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的缺失在语文这里便体现为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的缺失,即人们往往局限于工具论层面,只把语言当成一种简单的符号工具,一种实用性质的交往手段,从而不可能对语言和语文产生珍视心理,并导致其对语言和语文的漠然,而语文教育遭受冷落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无论学校还是学生都拿语文不当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二三十年以来,语文就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危机,其中最深刻的,是人文危机,而最直接的,则是生存危机.

《周易》有云:“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中华民族,一贯有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的传统,从孔孟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手首甘为孺子牛”――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样的令人欣慰.但这种人文精神在逐渐缺失,在当代语文教育中更是越来越不被重视,重要的是,在这种感天动地的至美面前,我们广大的学生却无动于衷,不再萌生亲近语言的审美情怀.

二、语文教育的新生取决于人文精神的复苏

当前语文教育的教改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既要从内部进行彻底有效的自我整改,还要在大力推动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社会突围,从生存理念上矫正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学子的种种观念误区.如果说前者还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及相关人士可以完成的任务的话,那么后者就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共同完成.

当然,语文教育必须首先进行内部的突围,以缓解其现实的生存问题.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在教学理念上,从开课初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语文意识和语文情怀,让他们认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交往工具,而且是同世界有着隐秘关联的文化载体,是天地万物和人生世事走向我们的最伟大的通道之一,进而唤起学生对语言的尊重与热爱,此乃语文教学进行自我突围的根基所在.二、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内容选取上,必须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作为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其中,尽可能地避免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以便更好地同学生的生存情绪搭界,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三、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将单篇教学和专题教学结合起来,一个好的专题不仅可以将更多信息带入课堂,而且可能会让许多作品焕发新的意义,进而扩大其可释空间,增益其艺术魅力,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其认知视野和理解空间.四、在教学手段上,普及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而适当地引进电影、动漫等当代流行的艺术语言与文学作品构成互动,在这个所谓的“影像时代”也十分可取.

不过,从宏观着眼,当前语文教改的最大难题恐怕还在于如何建设全局性的人文语境问题,易言之,无论语文课程内部如何实施调整与变革,其成效注定是有限的.首先,在社会和学校这两个环节上,如果漠视人文的社会意识和大众观念不变,那么,即使教材再好再适用,教师授课艺术再高明,语文课的教学也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而无法深入下去.因此,必须争取社会和学校对语文学科的重视与关心,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从制度上给语文学科以切实有效的保护.其次,在学生这个环节上,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使之认识到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性,引导其去追求一种健全的、审美化的生存,而不是只懂得现代社会的生存竞争和物质消费,最终沦为一台冷冰冰的“现代机器”.这样,人文教育和语文教育就不再是一种社会、学校和教师强迫学生去接受的东西,而成为其自愿自觉地亲近的对象,进而最终生发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因此,我们必须认清语文教育的实质乃人文教育这一重大问题,必须从一开始就将语文教育定位在人文教育的高度,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而引领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激发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社会关怀意识.由此看来,当前语文的突围行动本身就是一次人文教育的突围行动,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语文教育的自我革新范畴,实可谓其任也重,其道也远.

语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文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是,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存在的问题大致相似.本人从事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80年始起步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仍然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语文教育也是如此.实际上,职业类院校的人文氛围更令人担忧,形势更为严峻.因为对于职业教育,往往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个人综合素质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育也常常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从学校到学生都难以引起重视.这是无情的现实.因此,职业院校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更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