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在语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点赞:33632 浏览:1567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不但能使学生突破自身及书本的局限,还能使学生收获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充分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为学生学好语文打好基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现象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想象;语文教学;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04-01

想象是人脑中已有的事物形象重新组合形成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它是借助联想而产生的.想象是发明创造的翅膀,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真实,但又高于生活真实.这一点就决定了文学作品的创造者必须具有丰富的想象.也可以说,文学作品是想象的成果.无论是朔造人物形象,还是创立意境,细节描写都离不开想象.但是光有作者个人的想象还不够,要使作品能够感动人,教育人,作者还必须给读者留下想象的天地.只有当读者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并进一步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时,也就是当作者和读者的想象融合在一起的时候,读者才会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作品才会产生其艺术魅力.因此在文学教学中同样离不开想象,正如鲁迅先生说的一样:对于文学作品读者如果没有文学作品中所说的那种体验,或没有切合于它的想象,其意境是无法领会的.因此教师在文学教学中,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到如何诱发学生的想象力.下面我就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想象在语文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文学作品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想象在诗歌教学的作用

诗歌具有跳跃性的特点,句与句,节与节之间均有较大的跳跃性,两行诗之间可以跳跃几百年,几千年,也可以跨越几千里,几万里.这就要启发学生用想象去补充.譬如的《沁园春雪》,诗歌上阙紧扣“北国的壮丽风光”来行文,先总写,在通过一个“望”字具体描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等等的景象,作者最后想象天晴后分外妖娆的美景.我上课的时候就抓住这一契机激发学生想象:看到辽阔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际涯,心情会怎样?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学生们很快就能联系下阙,领会到作者由“,引无数英雄竟折腰.”过渡,进而评古论今,展示了广阔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同时也领会到当时人们从及其领导的的身上,更多的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

由此可见,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想象,只靠逻辑分析、孤立地讲解诗句和分析表现手法,把完美的诗篇讲成一些干巴巴的概念.这是绝对要不得的.讲诗贵在激发学生的想象.

二、想象在散文教学中的作用

优美的散文,有人称它为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媲美.分析散文的意境,首先要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如教朱自清的《春》,我一开始就诱发想象,把学生带进优美的境界,好像是跟作者一起在春色满园的境地里漫步,在头脑中呈现出一副深远、 0永的意境:春雨沐浴,春风拂面,凉爽至极,使人如醉如痴;绿草如茵,在上面大几滚,嬉戏捉迷藏,使人留恋忘返;春花斗研争艳,使人有在丛中笑之感.春天犹如年轻、美丽的姑娘从自理行间跳出,与读者一起手舞足蹈,互送秋波,窃窃私语.抑或是迎接那人们都喜爱的大好春光.

然而,有的教师却忽视散文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想象,把富有诗情画意充满的散文肢解了.例如教矛盾的《白杨礼赞》时,如果简单地归纳作者提出总的看法――我赞美白杨树,然后以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认识,这就太令作者遗憾了,也太令教材编者遗憾了.这样会把文学作品的感人形象用逻辑解剖刀,割成几个干巴巴的条条,学生学来味同嚼蜡.这又怎么能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呢?

三、文言文教学中的想象思维

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汉字的过程中,已融入了丰富的想象.汉字“六书”就是想象力的具体表现,如:一个人倚靠着树木即是“休”,一把刀最锋利的部分就是“刃”,多人聚集为“众”,日月交辉为“明”等诸如此类,每个汉字中都蕴含着生动的形象,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由这样形象的文字构成形式简约、表意复杂的文言句子,就需要我们发散自己的想象思维来反复品味,深刻发掘其涵义了.文言文教学中的想象力训练,不仅可以把单调枯燥的文字变为形象丰富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热情,还会在愉快的活动中提高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质量.

我们知道,文言文教学中疏通字的音、形、义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要把理解文章主旨和体会写作特色的教学落实到实处,同样离不开对文字的细致分析.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有限的时间把这两项教学任务与训练想象力有机的结合呢?我想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浅拙的看法.


比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结尾处写道:“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单从字词上看“索”义为“寻找”.教读时,我让学生比较“索”、“找”的语境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一层的明确:一个“索”字,把桓侯的急切、宦臣的奔波、伺从的慌忙,全部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从而烘托出混乱的场景.分析至此,我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身处地描绘场面.这时学生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然后以自己的角度进行写作,使这样一个场面描写片段的练习,在轻松愉快中圆满的完成了.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想象的特征是由此及彼,从有到无,由实到虚,既相似又不同,虚幻与真实交融.文学作品只有依凭生活又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才能内容丰富,构思新奇,气韵生动.那就让我们在以后的文学教学课堂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