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点赞:4852 浏览:134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消除学生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教育渠道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然而,唯有语文课堂才是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阵地,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适当的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这将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情境激趣法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消除厌学心理,克服自满情绪.然而,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落花生》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同学们,老师说一个谜语,大家猜猜它是哪种植物,好不好?

“地上绿叶映黄花,地下胡须入土沙,地上有花没有果,地下有果没有花.”

同学们听了我的谜语,情绪顿时高涨起来.这样的情境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由“厌学”到“乐学”的转变,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并营建了浓郁的探究氛围,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情操陶冶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各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以往单调的语文学习方式,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能够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与创新精神.

再如,学习了课后“积累”中的名言警句之后,我还与学生一道写“原创格言”,格言中都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激励学生树立理想、求索上进,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内容.

1. “人生的意义在于进取,生命的价值在于拼搏.” ――教育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2. “读而思,思而行.”――教育学生:读书的同时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再把读书的成果应用于实践等

这样,通过大家饶有兴致的编创格言,使学生的内心置于浓郁的情操陶冶之中,其心灵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怎能不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呢?

三、情感熏陶法

课标中强调:“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等”“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教师要真正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更要把握教育契机,不错过每一次机会.

文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学生往往会在课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所以,认真剖析课文,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并加以引导,深入体会,势必产生情感的共鸣.

如,在教学《掌声》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精读、感悟,明确两次掌声对文中主人公英子的影响以及英子的人生出现转机的原因:1. 第一次掌声没有响起时,英子还是忧郁的,是第一次掌声给了她勇气,使她克服了懦弱,讲出了十分动听的故事;2. 第二次掌声是对英子讲得成功的鼓励,而使她从此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然后,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

“英子能够从懦弱和忧郁中走出来,然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呢?”

这样,在我的开导下,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内心的“忧虑”与“烦恼”,在对自己的不良心理进行批判的同时,积极心理品质正悄然形成,并且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大家畅所欲言,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既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学习内容,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还有利于学生人生观的确立与价值观的形成,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