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

点赞:5126 浏览:191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8-0019-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主要是柯萨奇A16和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出现神经、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损伤,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心力衰竭及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对小儿手足口病及早识别,采取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1 护理措施

1.1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减少心搏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心肌功能恢复.婴幼儿对医院环境不适应,对治疗不配合,常以哭闹表现自己的不适,应协助家长多哄逗患儿,消除其对护士的陌生感,同时向患儿的家长讲解卧床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

1.2消毒隔离:将患儿及时隔离救治,安置在空气流通、清洁、温度适宜的病房内.限制患儿及家属出入,固定陪护人员,紫外线循环机定时消毒病房空气,病房物表定时擦拭、消毒,经常开窗通风.加强床边隔离,在护理患儿前后均要消毒双手,做到一人一听诊器一体温计,单独出入,单独卫生间.对患儿的各种用具如餐具、玩具等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对不宜煮沸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呕吐物及粪便用含氯消毒液处理,避免继发感染.对患儿和密切接触者隔离7—10天,严格将体温降至正常,皮疹全部消退,水泡结痂脱落作为解除隔离的三个标准.对出院患儿的床单位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并用0.2%含氯的消毒剂擦拭消毒后方可收治病人.

1.3 病情观察: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呼吸急促、胸闷、头痛、昏睡、恶心、呕吐、眼颤、惊跳、肢体抖动等神经系统症状,末梢循环,大小便情况.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嗜睡易惊、烦燥不安、面色发灰、呕吐、肢体抖动、肌痉挛、抽搐、无力或瘫痪、呼吸节律改变、皮肤潮湿、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尿量少、血压升高或降低、对各种刺激反应低下等表现,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同时做好相关记录.

1.4 发热护理:小儿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患儿体温超过385℃应给予冰枕、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用药物降温或灌肠法降温,并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时,应注意四肢保暖,加强巡视,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应做好预防措施,并注意卧床休息,以减少体能消耗.

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手足口病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5 皮肤护理: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为宽大、柔软、易吸汗的棉质衣服,应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擦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止感染.进行各种注射或贴胶布时避开皮损处.由于皮疹液具有传染性,所污染衣物应先消毒再清洗.

1.6 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其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可将维生素B 2 粉剂直接涂于口腔糜烂部位,或涂鱼肝油,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1.7 饮食护理:给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鱼粥、蒸鸡蛋等,限制钠盐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患儿因口腔疱疹疼痛,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清凉解暑的食物,如绿豆、莲子羹等,多食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并做到少量多餐,忌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急性期患儿卧床休息,肠蠕动慢,易发生便秘,给进食润肠水果如香蕉、蔬菜等;发热患儿给进食清淡、易消化、温凉食物.


1.8 输液护理:由于该病高发于3岁左右患儿,对静脉输液技术要求较高,在收治患儿时,尽量由经验丰富的护士行留置针穿刺置管,这样可以保护血管,避免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减轻家属.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有无液体外渗,及时处理.随时调整输液量,观察输液反应.

1.9 心理护理:手足口病的患儿以婴幼儿居多,由于口腔内溃疡,疱疹疼痛及影响进食后等多种原因,多哭闹不安,情绪极不稳定,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多与患儿、家长沟通,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哭闹,积极配合治疗

1.10 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跟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目前的注意事项及消毒隔离措施.一方面可减轻家属的恐慌心理;另一方面使家属重视病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另外,重点强调该病传染性强,应避免患儿与其他幼儿接触.患儿出院后在家隔离2周方可入幼儿园就读,以免扩大传染,引起爆发性流行.

1.11 个人预防措施:①.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其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②.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③.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④.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⑤.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2 体会

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快的疾病,但只要采取措施及时得当、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理,完全能够阻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控制其流行传播.主要在于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对症支持处理等方面.同时要加强对患儿及家属健康知识的宣教,才能阻止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8:69

[2]朱录清,董伟,程静.手足口病33例临床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4):271—272.

[3]肖明华.天津市首次从手足口病人分离出CoxA16肠道病毒[J].天津医药,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