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儿童文学杂志《文学少年》现状

点赞:31383 浏览:14469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潘映希(1990-),女,蒙古族,辽宁人,硕士研究生,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 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在她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色彩词语,这与她对绘画的热爱有着巨大的关系,她有意地运用色彩词语增强文章的艺术表现力,表达她对生活的体悟与理性思考,就是这种特殊的艺术手法使得她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上走得更远.

关 键 词:萧红;色彩;意蕴

萧红用她那质朴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小说画卷,向我们展现了东北这片广袤大地上生存着的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抗争与无奈,他们的辛酸与苦难.翻看萧红的作品,往往会被她那不符合小说特点的特质所吸引,这种特质便是她诗性的话语,而这种诗性来源于她在小说叙述中色彩词语的独特选取与运用.

一、早年的绘画经历培养了萧红对色彩的敏感

萧红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河县,童年时与祖父在后花园的玩乐的经历为她日后喜欢绘画奠定了基础,而萧红真正与绘画接触还是在她考入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校与当时的美术老师高仰山认识之后.在学校里,“萧红虽然不是学校美术小组的成员,但是酷爱绘画,有一次在校园里写生被高仰山,发现将她列入重点培养的对象之一.”就是这样一次机会开始了萧红真正的绘画学习.从那以后,萧红结识了很多同样对绘画有兴趣的同学,如徐淑娟,沈玉贤等,他们组织了一个野外画会,经常相聚一起背着画夹到松花江两岸去写生.萧红在美术课上得到了专业的训练,主要学习西画,“第一年学铅笔画,第二年学水彩画,第三年学油画.”这样的专业训练让萧红对绘画有了更大的热情,甚至曾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画家.后来,与萧军在哈尔滨相依为命时,萧红曾成为金剑啸的助手,帮助其承接绘画和广告业务,负责画插画等工作来贴补家用.这些经历一方面说明了萧红对绘画的热忱,另一方面说明了她在绘画上的造诣,正是这种绘画天赋和专业训练,让她对色彩具有特殊的敏感,在对生活的观察中也能捕捉到别人看不到的色彩;同时用绘画来表达感情,也为她在日后文学创作中选用色彩词语进行表达奠定基础.

二、作品中色彩词的运用表达了萧红对生活的体悟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创作的带有自传色彩回忆性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她尽情地表达了对自己童年、少年时的全部记忆与体悟.小说开篇便将读者带入到了东北的寒冬岁月,一种天寒地冻随着文字扑面而来,大地是冻裂的,人的手是冻裂的,整个世界被白色的冰、白色的霜覆盖着,“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沌沌的气象”.在灰白的氛围下,作者回到了故乡,开始了看似散漫的叙述.在作者的记忆中,故乡并不是美好的,那里有冷漠的父亲、难应付的继母、不亲切的祖母,所以在回忆故乡时,作者选用了灰白这种具有强烈压迫感的颜色,笼罩着全篇小说,在呼兰河生存的人们仿佛也被笼罩在这种灰白之中.面对自然、人生,他们是麻木的、冷漠的、不求甚解的,他们的生命就像由各种颜色混合而成的灰色,自然、命运给了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生命对于他们,只不过就像四季一样,是一种生与死的轮回.“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这种灰白之色在《呼兰河传》中还有另一种替代――“刮风和下雨”.在小说中多处可见“刮风和下雨,这院子是很荒凉的了”的描写.刮风下雨的天必定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在这种氛围的包围下,后花园是荒凉的,“我”的家是荒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虚空,颓败.萧红对故乡的回忆是感伤的、沉重的,她批判地忆述故乡的事、故乡的人,故乡的一切封建陈腐、愚昧麻木,所以在《呼兰河传》中才会随处可见灰白的颜色.然而,萧红的童年并不完全是灰白色,祖父给了她无限的温暖与疼爱,“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地爱我,使我觉得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和祖父在后花园的日子是萧红尤为珍视的,那段日子对童年的萧红来说是最快乐的,所以那段时光在萧红的记忆中是明亮的、鲜艳的、温暖的.在《呼兰河传》中第三章是对那段记忆的描写,在文字处理上明显地亮丽起来,色彩鲜艳起来.“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与《呼兰河传》全文笼罩的灰白颜色不同,这段描写情感上十分欢快,色彩上也很明艳,这种鲜明的色彩反差,使得悲凉格外悲凉,明艳更加明艳,充分显现了萧红在色彩的把握上的独到之处,和她在用色彩表达情感上的匠心独运.通过运用不同色彩展现对生命、生活、人性的不同体悟,在萧红这里可谓是发挥到了极致.

三、色调背后暗含着萧红的理性思考

萧红从呼兰河逃出、从那个颓败封建的家庭中逃出,在离家的决绝中是无畏的反抗精神在支撑着她,在她的早期作品中也集中的显现了她对封建、父权的反抗,对希望、美好的追求.这种对颓败封建的批判和对美好希望的追求的思想的两面在萧红色彩的世界中就形成了黑与红、黑与白这种明与暗,消沉与新生的鲜明对比.《生死场》是萧红早期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她选用红与黑作为主色调.“像红色的水晶,像红色的梦”,“菜圃上寂寞的大红西红柿,红着了.小姑娘们摘取着柿子,大红大红的柿子,盛满她们的筐篮”.这些火红的东西是具有生命的,是能给人希望的、憧憬的、美好的,然而在这种生的希望中死神也悄然埋伏在人们的周围.“女人突然苦痛得脸色灰白,脸色转黄,全家人不能安定.为她开始预备葬衣,在恐怖的烛光里四下翻寻衣裳,全家人为了死的黑影所骚动.”“这边孩子落产了,孩子当时就死去!佣人拖着产妇站起来,立刻孩子掉在炕上,像投一块什么东西在炕上响着.女人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在红与黑的交织对比中,萧红表达出了对生与死的理性思考,对半生半死的人们的强烈的批判,对木然乏味的人们的深刻的抨击.在这种批判与抨击中又含有她对人生命的一种悲剧感的体悟,她把自己的遭遇与人物相联系传达出一种更深层次的人生悲凉.由此,这种红黑对比的色调中就一方面表现了萧红对温暖的渴望与对封建、麻木的批判,另一方面也将萧红的思考引向深处,开启了对生与死、文明与愚昧、光明与黑暗、精神与物质、人性的高贵与卑琐,以及人与命运等对立关系的思考.翻看萧红的小说,总能感受到小说中扑面而来的黑、灰等颜色营造的压迫感与窒息感,但同时也能在这种压抑感中看到红、绿等新鲜颜色的存在,也能通过这些颜色感受到温暖与希望.萧红小说中的这种黑灰主色调与红绿副色调交织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与反差,使得黑灰更沉重、红绿更鲜亮,这反映出萧红一种理性思考,她清楚的看到东北人民的悲剧,意识到他们身上那种冷漠、木然、周而复始的混沌的生命存在状态,在进行猛烈抨击、批判、反抗的同时她也渴望看到人性温暖的一面,萧红这种主题思想的矛盾性将他的的理性思考引向到了更深的层次,这也使得她的作品具有多重深刻的主题意蕴.(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该杂志于1981年创刊,由辽宁省作家协会及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共同主办.《文学少年》杂志尊重、怎么写作读者的全部和梦想,为未成年人提供精美的精神食粮,提高未成年人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文学鉴赏能力.

(二)《文学少年》近五年来板块设计变化

《文学少年》的编者们精心为小读者们设计每一个栏目,在编辑栏目的同时也体现了刊物的办刊宗旨.经过统计,近五年(2009年――2013年)《文学少年》(初中版)板块设计变化如下:

2009封面文章、典藏扉页、标题小说、短阅读、青春期

2010典藏扉页、现场、滴水藏海、走读人间、校园版、藏书室

2011扉页、辉煌的足迹、现在进行时、绘本短片、故事俱乐部、娱乐不调台、口袋书屋、未完待遇、神探训练营、天蒙来接龙、作文月报、一课语文、青春、羊皮星座书、头脑大风暴

2012扉页、辉煌的足迹、现在进行时、绘本短片、娱乐不调台、口袋书屋、故事大世界、作文月报、一课语文、同题不同样、作文达人秀

2013第一篇、小说、节选、写作少年派、一课语文、短章、图说、星座羊皮书

近五年(2009年――2013年)《文学少年》(儿童版)板块设计变化如下:

2009标题散文、天堂电影、致小读者、网络童书、标题小说、故事校车、悬疑童话连载、鱼乐双响炮、大侦探聪明儿、米弯弯作坊、快乐月历、搜主意

2010典藏扉页、标题童话、致小读者、故事校车、第一次发现、电影天堂、鱼乐双响炮、大侦探聪明儿、米弯弯作坊、快乐月历、搜主意、玩美作文

2011译国度、校园记事薄、童梦工厂、寓言家、典藏大师、故事校车、第一次发现、鱼乐双响炮、大侦探聪明儿、金牌小作家、明星小学、果果聊天室、阿兜哲学、彩虹作文村

2012典藏扉页、译国度、校园记事薄、童梦工厂、故事校车、第一次发现、流行阅读、科普王、温暖森林、环球剧院、国学课堂、校园小幽默、大侦探聪明儿、米弯弯作坊、超级主角秀、上班啦、明星小学、不可思议、金牌小作家、玩美作文

2013典藏扉页、特别企划、校园记事薄、童梦工厂、什么是什么、温暖森林,故事校车、国学小课堂、校园幽默、故事连载、鱼乐双响炮、大侦探聪明儿、米弯弯作坊、心灵花园、明星小学、超级主角秀、不可思议国、我爱问编辑,节选

栏目设定的变化潜在的变现出了刊物的发展方向,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不论是中学版还是儿童版,栏目的变化都表现为:

1.分类更加合理化

纵观近五年,刊物版块设定呈现数量增多的趋势,刊物结构更加细化合理,避免造成不同类型的文章被划分进同一个板块,对读者阅读带来跳跃感.

2.内容更加丰富、实用性强

栏目的增多,就意味着不同内容的增多,通过观察可以看出,编者们不仅仅着眼于让青少年读文章,不断开始兼顾其它对于青少年成长有益的内容,例如在刊物中指导青少年写作,增加向青少年介绍成语故事,讲解自然常识,通过益智小故事来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等内容,使刊物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实用性大大增强.

3.更加人性化

从栏目的名称来看,所有栏目的名称都符合该年龄段青少年思维的特点,轻松鲜明,充满时尚气息,使读者易于接受,每个栏目的名字都匠心独运,避免单调为读者带来审美疲劳.同时刊物增加了读者与编者的对话的“我爱问编辑”环节,拉近了读者与编者的距离,体现了编者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辽宁儿童文学杂志《文学少年》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文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时代感强

从栏目名称中可以看出,刊物内容紧随时代脚步,“国学小课堂”紧随当前国学热的浪潮,“羊皮星座书”符合当前青少年对星座关注热的现象,“节选”则会选取当前流行作家的作品片断,例如九把刀的《妈,亲一下》等.“鱼乐双响炮”,栏目里能够看到微博和当前社会上流行的话题.(三)《文学少年》对辽宁地区儿童文学做出的贡献

首先,《文学少年》杂志社精心培养作者队伍,为辽宁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创立了辽宁儿童文学自己的品牌――小虎队丛书,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

其次,《文学少年》真正深入到学生中去,成立小作家基地和小记者采访团,聘请专业的作家、编辑、记者来为孩子们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不仅提高了青少年的写作水平,也让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增强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同时为他们提供发表的平台,催生了一批品质优良的小作家.


最后,《文学少年》经常也会承办一些大型的征文活动和主题活动,为同学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社会效应,为辽宁地区儿童文学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现阶段《文学少年》存在的问题

《文学少年》创刊三十余年,在此期间,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要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浪潮下生存,必须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我认为《文学少年》刊物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审美性不足

《文学少年》的目标读者群是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都文化水平不高,所以要求刊物的语言要通俗易懂,在浅显的语言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在《文学少年》中,有很多故事都是“看见开头就能猜中结局”,这种故事虽然对青少年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如此顺水推舟,内在逻辑过于简单的枯燥剧情,难免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大.

2.故事创新性不足

时代在不断改变,新时代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人们的思想,对社会的认识,读者的欣赏水平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果没有创新,循规蹈矩,因循守旧,那么就无法反映出新时代的特点,也就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文学少年》中,有部分文章故事情节可统一归纳为“同桌”系列、“坏小子与疯丫头”系列、“成长的烦恼”系列,“暗恋”系列等,故事情节上大体相似.

3.传统道德话语缺失

文学自古就有教育功能,中国古代的《三字经》和《弟子规》等都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做出了规范,具有一定引导作用.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品,大部分的趣味性要高于教育性,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但是受到的道德教育确是微乎其微的.在网络小说、穿越文学的影响下,儿童文学中也或多或少的掺杂了一些时尚的元素,但是此类文章内容过于玄幻,儿童读起来容易被魔法吸引,忽略文章中所要传达的教育意义.(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