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意义凸显与强化

点赞:11816 浏览:472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文化教育的缺失带来大学使命的幻化,表现为大学师生原创力的匮乏、大学校园暴力的凸显、大学文化的价值失范.这不仅损害了大学本身的发展,更不利于受教育者文化品格的形成.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重视文化教育.大学应该从明确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文化自觉的形成、引领先进文化的生成方面强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

[关 键 词]文化教育;大学教育;大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2-0013-03

[作者简介]陈湘如(1973―),男,广西陆川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教师,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

一、大学中文化教育的意义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周易》中的“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指武篇》中的“文化不改,然后加诛”,等等,都含有文治教化的意思.尽管人们对文化与教育的理解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教育与文化关涉的是特定生活方式的描述,并且直指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大学作为一种文化机构,其教育目的在于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通过继承、传播和创造文化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和文明化,从而塑造出健全的、文明的公民.大学就是这样一种呵护青年、砥砺青年践行其精神追求的摇篮.大学在研究和教学之余,还有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不管哪一所大学,都在有意无意地培育着一种文化生活.这种文化生活,指的是一种有气质、有文化意蕴、有生命意义的生活方式.因此,文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立命之本,大学教育是文化繁荣与兴盛的平台.大学教育的发展关乎一个国家的命运与文化性格.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文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是在借鉴西方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创办的,是一种大学文化的“横向移植”,而非中国大学的“纵向继承”.因此,如何自觉地把民族的和世界的优秀精神产品、独特的价值观念、普适的人文关怀等文化要素融入本土的大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从而帮助他们实现从“知识人”向“社会人”的深刻转变,是当今大学发展道路上亟待解决的文化路向问题.

二、文化教育的缺失带来大学使命的幻化

(一)大学师生原创力的匮乏

创造力是大学教学生活的灵魂,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没有学生的发展创造,大学就失去了自身的生命活力[1].但在现实的大学生活中,师生们很难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现实生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瞬间就可以撕碎师生们在课堂上建立的一切价值理想,师生们得面对教育现实对自己的监测.在学校生活的话语体系中,业内通行的一套话语与行为规范已经仪式化,教师与学生的现实教育生活被强行赋予了一种周而复始的有规则的节奏.这种节奏一旦固定下来,个人的创造力就不再是值得考虑的问题,由此师生们大量的精力被转移到教育原创以外的体制生活中,导致了原创力的匮乏.他们或者一直愿意效法他人的做法,不愿意自己去思考问题;或者只在自己的局部的具体研究中为了达到某种评估标准,而在许多方面却生活在一种落后于时代文化的状态中,从而表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重的慵懒氛围.

(二)大学校园暴力的凸显

大学校园暴力指对大学在校的师生实施的身体的和心理的伤害的暴力行为.如今大学校园内的暴力行为对校园和社会构成了很大威胁,给原本宁静的校园带来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长期以来,在功利主义的追求中,人们容易把大学教育等同于纯知识教育,等同于求职教育,于是使得学校仅仅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将大量的精力到学生智力的培养上,而忽视了诸如道德品质、人生理想信念、生活能力、审美能力等文化素养的提升.在现代化过程中,这已然形成一种超民族性的现代人的生存样式:“世界不再是真实的、有机的‘家园’,而是冷静计算的对象和工作进取的对象,世界不再是爱和冥思的对象,而是计算和工作的对象.”[2]在这种生存状态下,人被视为各种自然的、生理的、冰冷的、毫无生气的对象,没有感情也没有道德.阿伦特认为[3],是生命而非世界才是人至高的“善”.而视求职教育为最终目的的大学教育必然会忽视人的真实而全面的存在.这一缺陷将随着大学生的成长不断凸现出来,并以校园暴力的形式不断升级.

(三)大学文化的价值失范

凤凰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上大学的目的”时,24.2%的学生选择“为了找一份好工作赚钱”,21.7%的学生选择“为了满足个人追求”,很少有学生选择“为了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一些学者在价值追求上也出现了迷失现象.有些教师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当成第二职业,打着学校的牌子擅自到校外赚钱;还有一些学者只盯着个人名利,不谈教书育人,无法承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责任.在一些人心中,优质大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教育,好像接受大学教育就等同于获取较高社会地位以及优厚物质待遇的职业.更有甚者,一些与就业无关的课程在大学里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冷遇.在一段时间里,大学文化缺失的现象严重,导师老板化、科研项目化、师生关系庸俗化、办学趋同化、行政部门官僚化等现象层出不穷.在这样的价值失范中,大学生也就成长为有知识而缺乏文化,有智慧而没有责任的人.这与大学应该具有的高品格、高品位文化相去甚远.

三、大学教育应该强化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

明确大学教育的核心价值体系

大学要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体系,如果没有明确的文化生活,大学生活就会像一个混沌的世界,人们就如同在密林中迷失了方向一样.文化通过介入和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生活规则、规范内化为个人的行动,具有“教化人、塑造人、熏陶人”[4]的功能.大学的教育功能不可避免地使其天生具备这种文化属性,大学文化其独有的精神特质是师生赖以生存的思想体系,是大学发展的核心动力.实际上,大学的内在本质决定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基地,大学教育不是职业训练.大学应该培养人具有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生涯的基础性能力.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和信息,更是一种文化的建构与传承.文化是大学教育的核心.由此,大学首先要把人培养成有文化修养的人,其次要把人培养成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最后要把人培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人.要使大学的思想发展与专业研究保持平衡,必须提高大学文化自觉,建设追求真善美、有使命感和社会担当的大学文化精神.文化应该成为大学教育活动的根本指向.当然,文化教育并不是作为专业知识教育的对立面存在的,而是一种与专业培训平衡的文化诉求.

文化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意义凸显与强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促进文化自觉的形成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先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文化自觉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文化自觉是一种生命信念的形成,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人格的凸显.大学负有践行文化自觉的使命,其主要表现是将文化的本质、规律和大学教育的文化职责理性地结合起来,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对自身所处的文化进行认识与反思.大学也具备践行文化自觉的基础要件,就是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作为文化传承者和创造者的青年学生.大学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大学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步烙上文化的“印记”,学生在学科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做知识储备的容器,而应该能主动与各种文化成果交融,并将这些文化成果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中[1].这不仅体现了时怎么发表展的精神,也培养了学生具有文化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判断和自我创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既尊重他人又尊重自己.

引领先进文化的生成

优秀大学的产生必须依托伟大的国家,反之,一个伟大的国家必定拥有优秀的大学.优秀的大学体现在其优秀的文化教育上.大学的文化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对社会文化变迁做出单向度回应的基本层次上,更应该通过知识与精神的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大学教育的本质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这种文化传承与创新表现为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将文化形式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文化的认同与新文化的再生.大学教育引领文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使命,为各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吸收和融合创造条件;第二,大学以学术科研为中心,科研是文化创新的直接表现,丰富的科研成果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文化的进步;第三,大学以怎么写作社会为目标,在接受社会文化的影响的同时,也将内生的文化输送到社会上,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

西班牙教育家加塞特说认为,“把大学当作一种精神比把它当作一种机体更为合适”,“把大学‘启蒙’的基本功能归还给大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大学的任务在于向人类传授时代文化的全部内容,向人类清楚真实地展示当今个人生活必须得到阐明的巨大的世界”[5].大学文化教育的缺失必定带来大学精神的浮躁,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有知识没有文化记忆的片面的人.由此,大学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显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