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点赞:4725 浏览:152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产后出血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程度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 键 词:产后出血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14-0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及致死率,其致死率可达16~32%,临床病情较为严重,可引发各种基础疾病,对母婴健康及生命形成威胁,常导致不良母婴预后[1].随着近年来剖宫产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推广,产后出血出现的几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已引起临床工作人员及相关学者的关注.本文作者通过对我院部分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观察其临床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5月收治入院的产后出血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9例,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5.38±4.16岁;对照组患者19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65±3.96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和年龄结构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病例均为前来我院进行分娩,且出现产后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本次实验前均对实验有充分的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实验,符合医学学要求.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做好基础护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治疗护理方案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遵医嘱使用相应药物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患者了解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处理措施,消除患者顾虑、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加强信心、提高依从性;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口腔清洁,可加入泡脚、睡前饮用牛奶等护理,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指导、调整患者饮食,提高患者机体储备力及身体状况.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及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使用临床自评量表SAS/SDS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高;睡眠质量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0~21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差.

1.4数据处理.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7.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水准为0.05,可信区间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产后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情多较为严重,如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常会对产妇、围生儿的机体健康造成较大损伤,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导致不良母婴预后.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产妇产后出血情况与产妇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具有一定的关系,无法得到足够的睡眠、休息,再加上对生育分娩的担忧及产妇的正常心理变化,常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伴随紧张、敏感、焦躁等心理状态,影响产妇分娩期间机体状态,可延长第三产程时间,而容易导致产后出血等不良并发症[2].


因此,对具有高危出血因素及预判出血可能较高的产妇,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精神压力,保障其睡眠时间及休息状况,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状态调整到最佳[3].

由本文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程度及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指数)、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产后出血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焦虑、抑郁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