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动性

点赞:17949 浏览:806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新课标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它包含三层意思.


【关 键 词 】学生 数学学习 主体性 主动性

数学新课标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指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承担者,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有自觉的意识,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能自由自觉地把握学习的对象,而且也能自由自觉地把握自身,成为学习的主人.主体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主动性.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性.它包含下面三层意思:

一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地状态,能自觉充分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内部的生理,心理能量,并使之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这在数学学习中主要表现为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知识,而是以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兴趣爱好、主观需要为基础,能动地吸收或改造新知识,并按照自己的方式,把它纳入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去,充实、改造、发展、完善自己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总之,就是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是能动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

三是表现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主体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的计划性,高度自觉的选择性.无论是数学学习的宏观过程(如整个初中阶段数学的学习过程),还是数学学习的微观过程(如无理数的认识),都会涉及到数学学习的目的或目标,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主客观的需求和条件,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来指导,控制整个学习过程.

自觉的目标意识是学生学习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后,为了达到目标,主体就会主动的思考达到目标的手段,方法,从而形成学习计划.能够自觉地制定、执行、监控、反馈、评价、修订学习计划,这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又一表现.在数学学习中,无论是目标的确定,还是计划的制定,执行,学生都要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学习目标的选择,学习计划的选择,学习态度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材料的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学习时间安排的选择等等.学习的过程就是由一系列选择过程构成的.高度自觉的选择性,是人能动地适应环境,确立自己主体地位的又一重要表现.学生主体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性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在数学概念学习中,学生不满足对定义的简单背诵,而追求对概念的透彻理解,他们主动、积极的思考: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概念是如何形成的?应该怎样定义?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概念有什么重要的性质等等?

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些生理,心理特征,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主动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