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民间口承达斯坦艺术的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

点赞:5608 浏览:138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达斯坦是维吾尔语表示“叙事诗、史诗”之意,在维吾尔民间文学中的一个重大文类.口承达斯坦唱和说相结合的表演方式是维吾尔民间民俗娱乐活动的一种独特传承方式.达斯坦奇作为达斯坦歌手,对达斯坦的传承与发展有不可磨灭的意义.传承人的多重身份和达斯坦不同传承方式是达斯坦研究工作中值得关注的一个侧重点.

关 键 词 :达斯坦 说唱 传承方式

“达斯坦”(Dastan)在现代维吾尔语意为“叙事诗(包括史诗)”.一般,维吾尔人将演唱达斯坦的歌手称作“麦达赫”(meddah)或“散艾提奇”(seqi).目前,民间艺人本人、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对达斯坦歌手的称谓有所不同,民间艺人将从事本行业的人称作“木卡姆奇”(Mukamqi);而知识分子将达斯坦歌手叫做“达斯坦奇”(Dastanqi),其意为从事达斯坦创作或演唱的人.他们不仅是传统民间文化的传承者,而且是创作者、表演者.

达斯坦的传承

人类传递信息的形式与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承’(Tranission)这一个汉文词汇在汉文典籍中原本不存在,相近的词在古典中只有《汉书》的《儒林传序》中使用的“传授”一词,其含义解做‘传述’并‘承受’,即‘传承’的本义.”为了生活与生产需求,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创造了祭奠、欢庆、篝火舞、劳动歌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民俗现象,丰富了人类精神生活.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这些民俗现象或民俗习俗具有了传承I生特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一些杰出的民间艺术家发挥了极大的传承作用.他们以个人超群的记忆力和能力将这一传统艺术信息传给下一代人.

维吾尔族民间口承达斯坦艺术的传承方式和传播方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方式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达斯坦奇因成长经历、生产职业和生活环境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传承方式.根据维吾尔族达斯坦奇的学艺途径,可将其分为家传和师传,笔者主要论述家传的方式.

家传是民间文学艺术中最为广泛的一种传承方式.不仅民间文学作品通过家传方式得以传承,而且手工艺、制药秘方和精品炒菜技艺等诸领域往往靠家族代代相传.家传也可以称其为血缘传承方式,是指在辈分和部落中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内部进行的文学传承活动.部落是在血缘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壮大的,同一部落的人彼此之间往往有血缘关系,根据其特点,可将血缘传承分为直系亲属传承和旁系亲属传承两种传承方式.

1 直系亲属传承方式主要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家庭直属成员之间的传承.这一传承主要体现于长辈传给晚辈的传承关系.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基础单位,在漫长的人生关系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娱乐占重要地位.许多维吾尔族长辈能说会唱,其子女也不示弱,继承和发扬长辈的艺术特长.无论是在信息闭塞的过去,还是信息发达的今天,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直系亲属传承方式依然存在.维吾尔族达斯坦奇夏赫写写提·库尔班是一名地方有名气的歌手,他给小儿子教会了叙事诗《阿布都热合满和卓》、《司仪提好汉》、《艾拜都拉汗》等叙事诗,他的两个姑娘都会唱一些口头达斯坦,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夏赫写写提告诉笔者,他父亲和兄长都是著名的史诗歌手,从小聆听父亲和兄长演唱的叙事诗,深受极深的熏陶,学会了达斯坦演唱.

2 旁系亲属传承方式指叔伯、伯母、婶母等旁系亲属之间的传承.在维吾尔族达斯坦奇中,有一部分人受教于自己的兄姐或叔伯.新疆尉犁县95岁高龄故事讲述家、达斯坦说唱者写写提·塔伊尔从小跟随叔父一起放牧,受擅长讲述民间故事的叔父的熏陶,学会了说唱《塔伊尔与佐赫拉》、《乌兰拜地汗》和《玫瑰花》等叙事诗.这种旁系传承方式在突厥语诸民族民间文学中广泛地存在.

达斯坦的传播

从传播途径来看,达斯坦的传播又可分经商、战争、通婚、宗教活动与翻译等五种方式.经商、战争、通婚、宗教和翻译等行为是传播文化、交流对话和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以往研究中,人们忽略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随着文化传承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逐渐发现其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

1 经商式传播.经商是人类经济贸易活动中一个主要环节,是促进商品交易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史上被称为“回鹘”的维吾尔人,经商意识较强.中世纪他们沿着丝绸之路将中原的陶器、丝绸和茶叶运到印度、阿拉伯半岛和波斯,甚至送往西班牙,为东西方经济贸易来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经济贸易往来不仅是一个简单地商品交易活动,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是接受文化和传播文化的活动.在维吾尔族达斯坦作品中,有描述维吾尔族商人前往异地他乡做生意的情节单元.如《塔伊尔与佐赫拉》中,叙述了到罗马从事经贸生意的维吾尔族商队替塔伊尔给佐赫拉报信的叙事细节.再如《尼扎米丁王子与热娜公主》叙述了王子尼扎米丁随着商队到夏姆(叙利亚国)经商的故事.从经济效益角度可推测商队有从他国购写书籍运回本国的商贸活动.

2 战争式传播.战争是灾难的代名词,人类经历无数次的残酷战争,饱受战争的苦难与痛苦.但是,为了钱和权,统治者往往不顾百姓的死活,发动侵略战争,给贫民带来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战争影响彼此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促进各国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维吾尔族英雄史诗《阿里甫·艾尔·通阿》反映了波斯人与突厥人长期争斗领土的军事战争.在提到阿里甫·艾尔·通阿(阿芙拉西亚普)时,菲尔多西往往将其行为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因此,波斯人将他看作战争的化身.对于波斯人为什么把突厥名字阿里甫·艾尔·通阿称作阿芙拉西亚普这一问题,目前学术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伊朗传说和《王书》中,他描述为战争的象征,因此,他的波斯名字可能是与战争有关的“盾”和“箭、”的组合.第二种观点认为它是波斯人对原名的发音变化而造成的.在突厥语中,阿里甫·艾尔·通阿,也称作εwrεn εsrialip,波斯人将其发音为εwrasalip.在长期实用过程中,这一名词逐步变成为εfrisajap这一形式.从哪个角度来讲,波斯人将他描述成给波斯人带来灾难的宿敌,同时也是波斯人与突厥人长期政治冲突与文化交流的真实反映. 3 通婚式传播.通婚方式也是一个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众所周知,唐代文成公主嫁给吐蕃大王松赞干布,将中原农耕技术、织布和造纸等知识,传授到吐蕃,促进了各族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交流.在维吾尔族达斯坦中,有主人公与异国公主,甚至神仙国度仙女通婚的故事.如《赛努拜尔》、《夏木西公主与卡玛尔王子》、《尼扎米丁王子与热娜公主》和《塔伊尔与佐赫拉》等叙事诗均描述通婚故事.

4 翻译式传播.翻译作为桥梁,在各族文化交流和传承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世界文学经典名著都是经过翻译途径向各族读者介绍和传播的.维吾尔族翻译活动历史已久,最早翻译活动往往离不开翻译宗教文献活动.《弥勒会见记》、《两个王子的故事》和《金光明经》是一批优秀的佛教文学作品,在维吾尔族翻译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频繁的翻译活动推动了维吾尔族文化,尤其是维吾尔文学的发展.一些优秀文人创作的书面达斯坦作品,经过翻译者传播到民间,对民间艺人的达斯坦创作与表演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长期的文学翻译活动促进了各族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

从传播载体来看可分口头传承、书面传承和电子传承等三种传承方式.这与维吾尔族所经历的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关.在漠北高原期间维吾尔族祖先是游牧民族.维吾尔族祖先过着草原游牧生活,牧放着羊、牛、马、骆驼.演唱表演是游牧民族的主要娱乐方式,也是一个特长.因此,一般游牧民族的口头遗产异常丰富.可以说,维吾尔祖先在叶尼塞河下游以及鄂尔齐斯河流域时创造了不少口头文学杰作,《乌古斯汗传》、《阔尔库特之爷》等史诗可作这种观点有力的证据.但是,由于文字普及较晚和其它一些缘故,很多口头文学作品没有得到记录,在漫长的岁月里悄悄地失传.西迁后,维吾尔部落在西域跟土著居民融合、从事农耕生产劳动,逐渐定居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城市生活的需要,维吾尔族文化生活形式多样化了.在继承以往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文化圈.在这种情形下,维吾尔民间文学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即以前口头流传的局面渐渐改变了.文字的使用频率日益增高,不断地提高和巩固文字的地位与声誉.就这样,维吾尔文学中形成了口头传承与书面传承并存的局面.在“达斯坦”流传过程中,二者相辅相成,为维吾尔“达斯坦”的保存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贡献.

(一)口头传承.从创作与传播的角度看,口承性是民间文学基本的艺术形式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没文字的时间相当长,口头创作一直伴随人类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在漫长的历程当中,口头流传是唯一的传播方式.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传播、磨炼,便形成了一种口头传统.从漠北高原至西域,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维吾尔口头传承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程.在维吾尔达斯坦的口头传承过程中,达斯坦奇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达斯坦奇”一边利用民间材料创作新达斯坦一边在民间表演.他们以艺术表演感化和教育广大民众,他们同时学习和领会其他民族的达斯坦,在本民族民间表演流传.他们把外来达斯坦修改使其民族化、地方化,适应本民族的审美观.达斯坦奇以超人的记忆力、高超的口才能力、引人注目的戏剧动作与表情来演唱达斯坦.他们保护、发展和传播民族精神财富,一生刻苦学习、认真而耐心地实践,不断提高本身业务水平和表演能力,他们同时对接班人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他们把自己精力奉献于民间文学事业,为民族口头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书面传承.书面传承方式是与口头传承方式对应的传承方式,虽然口头传承是许多民族共同拥有的传承方式,但书面传承不一定是任何民族都有的现象(当然现在随着文字的普及,很多民族都有抄本,甚至是印刷出版本).维吾尔族与其他突厥语民族相比而言,农耕定居生活时间较长,文字的普及面也较广.这种情形为民间文学书面传承模式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根据物质载体的不同,维吾尔达斯坦书面传承方式可分为抄本传承和印刷本传承两种方式.

1 抄本传承,也称作手抄本传承,是其在作家文学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维吾尔族西迁定居,从事农业生产之后,在摩尼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影响下,以翻译、阐释和文学创作为主的作家文学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文字在民间不断普及和作家文学作品日益增加,对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维吾尔人从游牧经济过渡到农业经济,以往悠闲地讲故事的放牧时间逐渐消失,整日忙于农业生产,没有太多的业余时光聆听达斯坦演唱.在这种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纸质故事文本产生需求.一些商人组织文书人员搜集、记录、抄写或转写民间文学作品,批量抄写,装订成册,公开销售.这一以营利为目的的抄书现象已逐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在维吾尔族社会上产生了一种抄书谋生的职业.纵观维吾尔文学史,不少文人为了谋生曾经从事过抄书,由于他们书写漂亮工整、也算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由于当时没有现代意义上、较为发达的印刷厂和出版社,民间书商只好手工装订、做成精美的书籍,然后到处售销.在抄书过程中,有些文人对口头文本或多或少地加以修改,但是民间口头文本的基本框架没有太大的变动.比如阿吉·玉苏甫抄写的《艾里甫与赛乃姆》和《帕尔哈德与西琳》,毛拉·毕拉里抄写的《塔依尔与佐合拉》,13世纪姓名不明的抄写者抄写的《乌古斯汗传》、毛拉穆汗默德·铁木耳抄写的《乌尔丽哈的故事》、毛拉阿布都热合曼抄写的《灰青年》、《玉苏甫与艾合写提》等文人抄写本,都仍然保留着民间文学的基本性质.有些文人将老百姓阅读理解难度较大的作品,改写成通俗民间版本.如著名文学家和作家毛拉司迪克-叶尔肯迪把纳瓦依的《海米赛》从韵文转写成散文,改名为《散文海米赛》.莎车人奥玛尔·巴克·叶尔肯迪,从纳瓦依的《五卷诗》中挑选出《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与麦吉依》等两部长诗改成散文体.“达斯坦”的抄写本内容方面没有跟柯尔克孜、哈萨克“达斯坦”那样的征战部分,其主要情节针对家庭冲突和爱情婚姻.“可以这么推测,很多‘达斯坦’书本是‘达斯坦’奇利用古典诗人书面‘达斯坦’再创作而产生的.如《帕尔哈德与西琳》、《莱丽与麦吉侬》、《拜合拉姆与古兰旦姆》都在纳瓦依的《海米赛》的基础上产生的,《玉苏甫与祖莱哈》是在同名的波斯、突厥‘达斯坦’的基础上产生的,《鲁斯塔姆》、《瓦尔姆克与乌孜拉》在从波斯语译成阿塞拜疆语‘达斯坦’的基础上产生的.”中世纪的维吾尔“达斯坦”《赛努拜尔》、《坎麦尔王与夏姆西》、《迪丽阿拉姆公主》、《艾里甫与赛乃姆》、《塔依尔与佐合拉》、《尼扎米丁王子与热娜公主》等都是手抄本在民间流传.这些“达斯坦”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艺术传统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复杂而多层次的特色.不管怎么说,这些“达斯坦”在经过艺人长期地演唱或说唱中.保留了民间文学的独特性. 2 印刷本传承,全称应为印刷出版本传承方式.这一传承方式产生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印刷技术得到日益提高和改善.印刷设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普通到高级、从简易到复杂的发展过程,印刷类型依次产生了石印、铅印、油印、针式打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等多种印刷形式.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吾尔族达斯坦最早在俄国喀山塔塔尔文石印社印刷,如《塔伊尔与佐赫拉》是以《塔伊尔传奇》和《塔伊尔与佐赫拉传奇》等为名,在喀山分别于1877、1882、1891和1896得以石印发行.1886年拉德罗夫(Radlov)将《塔伊尔与佐赫拉》的变体(即《国王塔伊尔与佐赫拉夫人》)列入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北方部落民间文学精选》(第六卷).1908年《乌尔丽哈与艾穆拉江》在塔什干出版社印刷发行.随着时怎么发表展和现代印刷的普及,19世纪中期,《玉苏甫与祖莱哈》、《赛努拜尔》、《艾里甫与赛乃姆》、《帕尔哈德与西林》和《莱丽与麦吉依》等维吾尔族达斯坦在喀山、塔什干和阿拉木图印行.解放以后,我国新闻出版社得到长足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民族语文出版社,国家审批了一大批民族语文报刊.在新疆,前后拥有了有维文出版业务的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新疆教育出版社和喀什维吾尔出版社等出版机构,还有发表维文民间文学作品的《美拉斯》(遗产)和《新疆文艺》(后改名为《塔里木》)等杂志,上世纪80年代又成立了《布拉克》(源泉)、《腾格尔塔格》(天山)、《喀什噶尔文学》、《阿克苏文学》、《新玉石文学》、《哈密文学》、《博斯坦》、《伊犁河》与《吐鲁番》等文学杂志,它们里面几乎都设有民间文学栏目.


(三)数字化文本,即指音视频文本,具体包括录音本、录像视频文本和网络音视频文本等三种传承方式.

1 录音文本的传承.录音文本是指以声音载体记录的形式,应归人书面传承范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录音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民族口头文学传承的载体日益现代化、多样化.1988年的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调查期间,民间文艺研究者用录音机保存了维吾尔族口头文学中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民间达斯坦.这使人们得以听到素不相识的民间艺人说唱的机会.通过磁带录制,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原貌得以保存.

2 录像文本的传承.随着摄像设备普及化,摄像产品日益在民众中受欢迎.为了传承民族文化,各地电视台组织摄像组到各地采录了民俗纪录片,其中有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学视频材料.国家投入大量经费,组织编导和演员,拍摄录制了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大型音乐套曲,完成了长达20小时的12张录像光碟,其中有不少达斯坦曲子,如《艾里甫与赛乃姆》、《赛努拜尔》和《玉素甫与艾合写提》等达斯坦片段.目前,新疆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等机构组织力量,到喀什、和田等地区,采录了部分民间叙事诗,尤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他们用先进的设备,将口承文学作品录入数据库,加以编号,使其得以保存和保管.

3 网络音视频文本传承.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得以普及.跨进21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文化出版、教育、政府、金融、邮政等各行各业广泛应用.随着互联网(Inter)技术的应用,为很多工作带来了便利.新闻图书出版行业纷纷建立各自工作网站,开始实行网上读书和选书等业务,尤其是一些报社已逐步实现了报纸电子版,提前迈出了文化及新闻产品电子网络化的发展步伐.国内一些出版集团逐渐试行了网上购书业务,在各自工作站上扫描录入了一些图书的电子文稿.除了出版部门之外,一些文化工作站和私人公司申请制作了阅读网站,开发了用户注册软件,实行了以营利为目的的在网上登记付款阅读方式.这种业务在全国得以扩展,形成一定规模.与汉文图书网站相比,维文图书出版网站发展较慢,制作较晚.目前,部分维吾尔文文化网站在“维吾尔文学”栏目之下放了一些叙事诗节选文本,供网友阅读欣赏.部分维文出版社已实行了网上选书项目,为购书者提供图书详细介绍,包括编著者情况和故事情节等内容.我国很多视频网站(如优酷网、土豆网、新浪视频、酷6网、迅雷看看和风行影视等)及时将最新电影、电视剧和栏目(法制、道德、焦点访谈等)报道放入网站内,供人们随时观赏.我国音频网站数量也相当可观,除了雅虎、搜狐和新浪等大型网站的音乐专栏之外,、163音乐网、一听音乐、爱听音乐、可可西音乐和百度MP3等音频网站随时为大家提供Mp3、Mp4等各种音频文件类型歌曲.目前,维文音视频网站制作行业逐步形成和成长,网站内容不断充实,技术怎么写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如新疆艺术研究所制作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网站上有木卡姆中叙事诗节的音视频资料.一些维文综合网站和文化网站都有音乐专栏,其中包含一些民歌、流行歌曲和叙事诗节选曲.

总之,维吾尔民间达斯坦的传承和传播方式较多,出现了形式多样化、复合化的局面.这也是当下维吾尔民间口承达斯坦的主要特征.随着当代媒体的冲击,维吾尔民间达斯坦的口承方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文字文本传播和音视频传播占主导地位,维吾尔民间达斯坦传承和传播方式这一转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维吾尔民间口承文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