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

点赞:17902 浏览:8057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重新纳入到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标志着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本文阐述了在会计计量上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然性,探讨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企业会计准则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国际趋同,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之一,颁布的各项具体准则中有19项不同程度的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争议越来越多.充分认识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应对措施,对我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然性

历史成本历来是财务会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计量属性,要求以交易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具有可靠性高、简便易行、可验证性强等优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计环境的变迁,历史成本原则正面临着重大挑战:首先,完全按历史成本属性编制财务报表将无法很好的体现物价的变化,其相关性必定大打折扣;其次,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很难对企业内部自创的商誉、人力资源等软资产作出公允的价值估计;再次,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报酬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会计计量问题对历史成本原则产生了巨大冲击.美国“安然事件”的出现促使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inncil ccountingStndrd Bord,简称FSB)逐步确立了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的目标,并于2006年9月对外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 公允价值计量》,由此建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框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tionl ccounting StndrdsBord,简称ISB,其前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即ISC,在2000年进行全面重组并于2001年初改为ISB)也建议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其公布的众多准则中均有所体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大势所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界可谓几经沉浮.我们国家在19 9 9年以前发布实施《债务重组》等准则中首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鉴于我国经济实际状况,为避免企业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财政部在200 1年发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一度弃用了公允价值,代之以账面价值.然而,如前所述,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历史成本原则本身的不足以及准则国际趋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成了一种必然.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再次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易等具体准则中得到应用.

二、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相对于历史成本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最大的优点在于其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然而,任何实物都有其两面性,公允价值运用中依赖更多的主观判断,从而大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很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考虑到我国当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较为谨慎并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前提条件.《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界出现的时间并不长,在具体运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确定需要有活跃的市场.相对而言,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广泛采用公允价值来计量,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成熟的市场经济作为支撑,资本市场所提供的信息能较好的反映资产价值.但是,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才刚起步,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交易的公平性很难得到保证;多个市场相互分割,同一项资产在不同的市场可能存在不同的;交易行为不规范,相应的会计信息有失公允等等.正是因为公允价值所依托的有效市场环境难以满足,严重影响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最终影响到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虽然企业会计准则允许相关资产在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可以类似交易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然而如何选取类似交易项目同样存在很大难度.

(二)会计准则执行和监管尚不完善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薄弱,导致准则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诸如上市公司利用异常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行为来调节利润、粉饰报表业绩.同时,我国目前对于舞弊和查重行为的责任追究和惩罚机制还不够健全,这无疑给那些“敢于”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的相关方留有了操控余地.

(三)以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的实务操作难度大

当相关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时,准则允许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其公允价值.运用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将未来流量按适当的折现率折算成流量现值.但是,由于折现率、未来流量等均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起来有很大难度,更多的需要主观判断,这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估值的准确性、可靠性.

三、关于构建有效公允价值应用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大力培养公平、有效的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但市场被认为是最客观、最简便的公允价值依据.当前应当积极培育各级市场,如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等等,规范各类市场交易,逐步形成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产品形成机制,从而为确定公允价值提供客观、直接的数据来源.

(二)积极优化、完善公允价值制度基础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恰当的惩罚机制,严格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公允价值理论和实务研究,适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体系,进一步提高准则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对企业管理层有效的制度约束.

(三)适时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平台

由于我国目前市场化程度不高,相关资产交易缺乏活跃的市场,很多时候需要采用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然而,以估值技术来确定公允价值的实务操作难度大,现实中很多企业会采用聘请外部机构进行评估的方法,以评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这当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评估值并不能等同于公允价值,最多只能作为公允价值的一个参考依据;二是不同的评估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执业经验、执业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这都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增添了几分疑虑.近几年来,证券市场一系列舞弊查重案件已引发公众对相似度检测机构的信任危机.总之,这只能是一种过渡性做法.积极谋求国际趋同,适时建立有效的市场信息数据平台,并以此为基础通过金融工程模型等手段来确定公允价值,方为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