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代文学“电影化”的特征

点赞:13577 浏览:581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影与文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美国现代文学的“电影化”特征更加明显,在世界文坛已经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毋庸置疑,在现实中当代电影对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影响到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对当代最发达的美国现代文学“电影化”特征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电影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分别以斯坦贝克和威廉斯为例,全面地分析了美国文学的“电影化”特征.

[关 键 词 ]美国;现代文学;电影化;特征分析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学发展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域,它们的现代文学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现代文学的特点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政治体制、文化传统、历史风俗等.从另一个角度讲,现代文学的特征可以成为了解国家、民族或地区发展特征的重要依据.为此,本文以美国现代文学为例,对其“电影化”特征做了全面的分析.

一、电影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分析

在美国,1896年4月的某个晚上,悄无声息地发生了一件能够影响文学的超级事件.在百老汇,爱迪生为观众放映了一段电影默片,文学界人士马上察觉到了这一事件对文学的影响.电影非常快地遍布全世界.全世界的演员、剧作家等都被好莱坞巨大的利润所吸引.在当时,好莱坞电影是最能吸引着大众,并且还影响着人们对全世界的观点.电影明星成为人们交谈与学习的主要对象,人们也觉得好莱坞电影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并且也可以通过好莱坞实现梦想.

一部分作家做着空前绝后的美梦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才能.好莱坞聘请他们,能够在好莱坞赚到一大笔钱.这些作家慢慢写了进口汽车与游泳池,他们必须要干,因为这样可以继续拥有这些.

就在此时,电影行业的技巧进入文学范围,小说家们、戏剧家也必须承认,如果他们的技艺不能与公众文化的喜好所适应,他们将不能继续生存.作家德怀特·麦克唐纳也觉得,文学、戏剧等已经被电影所代替,20世纪大众喜好的主要形式为电影.由于“电影不是作为业余艺术爱好者、艺术鉴赏家的一件心旷神怡的事,而是为大众的娱乐创造的”,只要处理得合适,电影就能够使艺术家快速接触大众.托尔斯泰所说的一些话预示着电影对文学家的创作具有无法避免的影响,纯文学将面临电影技巧在戏剧、小说范围内越界的一场新变革.从整个20世纪以来的美国文学来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发现电影对小说与戏剧的越界是不可磨灭的事情.特写、快速场景变化等这些在电影中经常被用的技巧,也在小说与戏剧中出现.电影化文化也在约翰·斯坦贝克、田纳西·威廉斯等这些美国的文学家的作品中出现过.其中反映出两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二是这也和作家独一无二的好莱坞的经历分不开的.

美国现代文学“电影化”的特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文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斯坦贝克的小说创作与好莱坞经历

斯坦贝克的小说在很早的时候就偏向于“电影化”,这也表现出电影对小说越界的巨大影响.比如说,《金杯》作为斯坦贝克的第一部作品,使大众觉得这部作品是特意为电影而写的.其实,在1941年时侯,斯坦贝克才真正的凭借创作电影剧本《被遗忘的村庄》进入好莱坞中,进入好莱坞使他以后的作品受到深深的影响,特别是“电影小说”的创作.接下来斯坦贝克的作品是《救生船》,这部电影被美国的《新闻周刊》称为“本年度最令人振奋的影片之一”.不过,因为“本年度”才刚刚过去17天时,这篇影评刊出,导致了影评者的话被认为大概是出于戏弄.在以后的日子里,斯坦贝克一直在好莱坞工作,不断地对电影创作、指导、改编等,斯坦贝克凭借《月落》拍摄为电影的时候,就能够得到30万美元的版权费,应验了福克纳所说的梦想.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够发现,斯坦贝克的好莱坞经历也无法逃避地将电影化的模子烙在他的小说中.他写的小说中,大多数都是在隐隐之中特地为电影摄影机创作的.

在作家创作时,要以摄影机型视角来叙述整件事时,就要不断地将小说中的行动、场景通过客观的“示”而不是主观的“述”的方法得到重现,让它们慢慢地相似于电影里的特写、远景、中景等.作家们能够通过摄影机视角来脱离旧时小说里叙事节奏慢的约束,能够敏捷、无拘无束地进行许多场景的闪回、变换、切割等,这些都是电影里学的蒙太奇.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剧本时也有过相同的苦衷:

“在写《活尸》时,一方面由于我创作不出够用的画面、够用的场景,另一方面我不能够快速地把一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情里来,导致了我不断地咬指头,还扯头发.这该死的舞台像鸟笼,扼塞了戏剧家的喉咙;我必须遵守舞台的大小与要求来剪裁作品、生活的增减等不过,那些电影片!它们太厉害了!不得不佩服啊!一转眼,一场戏开演了!又一转眼,这场戏结束,下一场又开始了!”

在这里,托尔斯泰实际上充当了蒙太奇的角色.在现实中,蒙太奇的形式有很多,除了心理蒙太奇外,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平行蒙太奇等都是其具体的形式.在斯坦贝克的“电影化小说”当中,它们做了相应的试验.例如,斯坦贝克在《愤怒的葡萄》小说中用连续蒙太奇的形式,展示了约德一家的西行历程,这正是其电影化想象的具体体现.而在富有寓意的场景当中,通常采用音画蒙太奇或隐喻蒙太奇的形式.除了展示电影的塑造性以外,还扩大了小说的叙事容量,深化了小说的寓意,加快了小说的叙事节奏.斯坦贝克通过蒙太奇的电影文法,将卷入冲突的不同阶层人群展现在有限的篇幅当中,使读者能够领略俄克拉荷马人的全景.当然,斯坦贝克在此处还采用了对比蒙太奇的形式.用银行家的冷漠对比佃农的仁慈,用拖拉机的冷酷无情对比佃农对土地的眷恋.通过这种手法,从自然与社会两个角度,很好地诠释了俄克拉荷马州的佃农西行的必然性.此外,斯坦贝克还在第7章与第9章中通过音画蒙太奇的形式,展现了俄克拉荷马州人不断聚集的痛苦以及他们的群体意识.

斯坦贝克的许多小说作品都被翻拍成了电影,如《珍珠》《小红马》《愤怒的葡萄》《人鼠之间》等.而且,翻拍后的电影上座率很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一方面,威廉斯就稍逊一些.美国著名的电影评论家米利查普提到,在美国文学史上,斯坦贝克银幕和舞台改编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作家.正是基于作品的电影化特征,斯坦贝克在短期内实现了名利双收. 三、威廉斯的戏剧创作与好莱坞经历

像斯坦贝克一样,田纳西·威廉斯也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好莱坞经历.马克斯威尔在《田纳西·威廉斯和朋友们》这本书里曾经回想说,田纳西·威廉斯这位著名的作家在小时候很内向,不愿意说话,一直都热衷于藏到电影的虚构世界里.田纳西·威廉斯一直都没有放弃小时候的习惯,一直到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剧作家.“直到现在,”马克斯威尔说,“我与田纳西·威廉斯依旧是孩子般狂热的影迷.当我们一起看电影时等每当看到很有趣的时候,就忘乎所以,大声笑起来,就这样被人赶出去了.”《玻璃动物园》这部他创作的剧作中,通过了剧里的叙述人温菲尔德所说的就能看出来.慢慢地长大以后,田纳西·威廉斯去加利福尼亚去谋生离开了家乡.他将写好的稿子《绅士客人》投到米高梅电影公司里,但被退回;在两年之后,田纳西·威廉斯将这一部剧本改编成了一部话剧《玻璃动物园》,而改编之后,剧作家一举成名.这时米高梅公司努力地购写这部叫座的戏剧的制片权,但是,田纳西·威廉斯最终卖给了华纳兄弟公司以50万美元.自此以后,田纳西·威廉斯的剧本成为电影制片人里最受欢迎的物品.田纳西·威廉斯的戏剧作品也受到了他好莱坞经历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作品就是《玻璃动物园》.这其中最具有特点的就是剧作家曾经多次尝试在戏剧演出里运用银幕来映出子母与画面来进行过辩护:

每一场戏都有一个或许多的在结构上有最为重要意义的特定点.在一种插曲式的剧本里,比如说,本剧:基本结构式叙事线,观众可能不能够看明白等银幕上的画面或解说词将剧本里的提示得以加强,并且使突出的主要的点比只靠台词剧本明显使其更加简洁明了.除了以上所说的结构价值以外,我觉得,银幕也会产生一种真实的动情力,即使很难说明白,但是也很重要等无拘无束的、具有创造力的用光线,能够使静态的戏变得更具有造型性与活动性.

对于《玻璃动物园》剧本来说,它通过变幻莫测的光线来突出人物对外界的反应,通过音乐来营造外部氛围.以上这些,都是其电影化想象的重要体现.在威廉斯的其他剧本当中,电影化特征也能得到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例如,《号街车》剧本不分幕而只分场的结构,与电影的结构极为相似.再如,威廉斯擅长在剧本中应用隐喻蒙太奇,通过场面的交替表现,形象地渲染事件的情绪化色彩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在《大路》这部作品中,摩里根的桌子上的火锅喷出绿色的火焰后,然后又慢慢熄灭;而就在此时,玛格丽特和雅克在一所疗养院里讨论病危的问题.更加有意思的是,田纳西·威廉斯受电影经历的影响,创作出的戏剧被拍成电影并没有成功,这几乎是个逆论.可以这样解释这一逆论,威廉斯在创作剧本时是天才,他在受到电影诱惑的时候,无时无刻的没有忘记自己是位剧作家.所以,舞台化还是他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他吸取了电影化的方法,并没有使电影化左右了其戏剧的创作.在电影化时代,以田纳西·威廉斯为首的许多剧作家做出了一种具有效力的反抗,这种反抗是为了使小说与戏剧得到充分的保护,不让电影完全的融入小说与戏剧里来.


四、结语

美国现代文学出现一种“电影化”的特点是由于好莱坞电影对美国小说与戏剧的越界的巨大影响.每件事物都具有两方面,其中就有美国作家的好莱坞情结以及形成的文学创作中的电影化视角,好的方面就是能够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学创作手法,比如海明威、威廉斯等人的作品;坏的方面就是能够将一位严肃的作家变为一名默默无闻的作者等职业,比如斯坦贝克、帕索斯等人.斯坦贝克在他将近30年的创作中,有许多成功大卖的小说、电影,如《人鼠之间》《伊甸之东》《珍珠》等作品,也有一些不成功的作品,如《烈焰》《罐头工厂街》等.由于电影表现人物主要是通过动作与外部语言这两方面,但是如果小说家放弃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内部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而一直使小说变得银幕改编性或“电影化”,对于这些小说家们这是一个悲剧.近几年,斯坦贝克的小说被评论界贬低了不少,导致作家的创作质量下降这一现象的原因肯定有作家的好莱坞情结.让我们引以为戒的是,好莱坞不仅能使一名默默无闻的人一夜走红,还能使一位成功的作家走向衰落.

[参考文献]

[1]姜友芝.论张恨水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与特质[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11).

[2]仪爱松,冯春环.小说的越界:浅论福克纳的电影化小说[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3]侯文辉.现代性与美国皮克斯动画电影的文化逻辑[J].装饰,2011(04).

[4]颜春龙.从影片《低俗小说》看美国后现代文化在电影媒介中的传播[J].影视评论,2010(10).

[作者简介]赵琳娜(1982—),女,黑龙江五常人,硕士,华北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