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迁与新闻语言的

点赞:4904 浏览:176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闻语言是新闻传播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新闻媒介在不断变迁,新闻语言也随之动态地发展.本文对比研究了传统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特征和新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特征,指出了新闻语言变化的深层原因.作者认为,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之下,新闻语言势必会面临诸多新的环境和发展机遇.

关 键 词 媒介变迁;新闻语言;发展特征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戴峥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江苏南通226019;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

新闻语言从诞生之日起便有着很强的独特性,在历经报纸、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不同媒体发展阶段后,不同形态的新闻语言之间各司其位、并驾齐驱,彼此虽有竞争却无关大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语言正经历着新的一场变革,然而从新闻语言的本质发展来讲,其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以及新的语言催生等.以语言学为突破口对新闻语言进行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途径和手段,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闻语言的发展也受到了媒介变迁的影响和制约,并表现出一系列的外在体征变化,而这也客观上证明了“变化”的存在是新闻语言发展的本质特征.

一、传统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

(一)基础媒介环境下新闻语言的原始性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介.我们可以语言媒介视为所有传媒媒介最为基础的媒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语言不同于其他传播媒介,它是唯一能够被单独使用的传播工具.而作为新闻语言和传播媒介的基础性媒介,语言有着漫长的发展史.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始终致力于语言文字的研究,据其考证,人类形成之初便是语言的“萌芽阶段”,而由“萌芽阶段”到“文字阶段”历经了200万年的历史.在这200万年的发展阶段,语言发展在起初就为新闻语言提供了生长土壤,并催生了以语言表达和交流为依托,以听觉为传播载体的原始新闻语言.而新闻语言在此阶段的最主要特征便是原始性,正式由于这种原始性的存在,客观上导致了大部分新闻语言学者对这一阶段的忽视,但若是将新闻语言视为一个独立于语言之外的系统来看,那么这一阶段的新闻语言就是其发展源头.


(二)手抄媒介环境下新闻语言的事物体

随着科技的进步,语言的进化速度也不断加快,而不同的语言特性和使用习惯也在语言生态中表现出了“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发展规律.当语言进入到文字传播阶段时,尚未从语言中分化出来的新闻语言自然也发展到了文字传播阶段.由于手抄媒介下的传播比较耗时耗力,在此阶段,全球各大文化体系都萌生了具有事物体特性的语言,这种语言主要是为了进行便捷的事务交代.这种在手抄媒介下诞生的事物体为新闻语言时空跨越传播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如古罗马时期的以“每日纪闻”为代表的手抄新闻以及用于行政通报的新闻信等便具有典型意义.此外,在这一阶段,新闻语言在文体上也产生了变化,在我国,对新闻语言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时期,从甲骨文的卜辞文体到先秦时期的文言文文体,这些都属于我国新闻语言发展史中第一阶段的文体发展和变化.

(三)印刷媒介下新闻语言的报章体

印刷媒介属于印刷传播时期的主要传播形式,尽管印刷术起源于唐代,但是印刷传播的活动迹象表明,印刷媒介成为主流传播形态的时期当是在明末清初,特别是战争之后.由于印刷媒介具有机械性,这一阶段,报刊替代手抄报纸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借此也产生了不同于事物体的新闻语言报章体.传播媒介的变迁为新闻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机遇,而依托于印刷媒介的新闻语言报章体也具备了丰富的内涵.比如,《循环日报》中的政论体、维新变法时期的新文体、“五四”运动时期的白话文体、文学革命期间的大众语体以及新中国的口语化语体等,印刷媒介下,新闻语言的文体变化客观上反映了新闻语言的勃勃生机.

(四)电子媒介下新闻语言的多元性

电子媒介的音频性、视频性、多媒体性以及便携性等特征带来了新闻语言的多元性变化.以媒体发展角度来看,新闻语言历经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五种不同媒体发展时期.放眼全球,报纸媒体的新闻语言起源于我国唐代“邸报”,广播媒体的新闻语言起源于上世纪20年代美国WHA电台首次播音,电视媒体新闻语言起源于上世纪40年代美国KDCA电视台首次播报,互联网媒体新闻语言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NsF组建的NFSnel,手机媒体的新闻语言起源于本世纪初《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五种不同媒介形态下的新闻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互补互存的关系,比如,电子媒介新闻语言以报纸新闻语言为蓝本,报刊媒体借鉴了电视媒体新闻语言语体结构多样化并用,报刊媒体从手机媒体新闻语言在互动语体方面得到启示.从媒介形态的变迁来讲,新闻语言历经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等多种不同媒介环境变迁,而这一“变化”存在和发展也应视为新闻语言发展的特征.

二、新媒介环境中新闻语言的发展

(一)媒介全球化语境下新闻语言的渗透化

新闻言语的交际环境被称为新闻语境,主要包括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等.新媒介发展时期,追随历史发展的脚步,新闻语境也相应地产生了新变.在我国大陆地区,媒体逐渐由“政府宣传筒”向舆论引导者和信息提供者转变,仍然具有维护党的正面形象和塑造政府国际形象的功能,部分学者指出,媒体和国家的关系正处于社会法团主义的过渡时期.而由此使得我国新闻媒介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而媒介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也为我国新闻语言的渗透化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当前,媒介全球化语境下,“拿来主义”已成一种常态,新闻语言中夹带外文日益成为一种潮流,似乎这样更能彰显语言的原汁原味.比如在奥运会期间,西方媒体新闻语言中就出现了“jiayou”等汉语的拼音直译现象,似乎人们已经出现了“e on”的审美疲劳,或嫌其不够干脆,包括雅虎在内的西方知名网站都出现了具有中国元素符号的“iiayou”字样.而同样,在我国新闻语言中也出现了类似“拿来主义”等现象,比如以往频繁出现于国内新闻报道中的“NBA”、“GDP”以及“CPI”等外文缩写.虽然这些外文词汇的大量使用引起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并被所禁止,但无法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新闻语言的渗透化已经被视为一种历史行为而被载入新闻语言发展史. (二)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语言的融合

首先,融合语体现象的出现.新闻语体是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写创作时,为了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了满足受众对新闻的求知欲,所形成的稳定的语言表达手段系统.我国新闻语言的发展同其他语言发展一样,并不是从起初就具有成熟、稳定和独立的语体,应用语体形成最早要追溯到新闻事务语体,从公文体、到报章体,从报道体到新闻时评,再到现在的多元化语体.在新媒体发展时期,新闻语言的语体也相应地出现了不同的变化特征,具体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跨语体现象的产生.传统媒介融合时代的跨语体现象主要体现在四大媒介中,而当前的媒介融合语境下,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新闻语体开始吸纳古今语文体式、外语体式以及新兴的网络交流体式等.另一方面,融合语体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初期阶段,以此生产和多媒介传播给不同媒介新闻语言之间的竞争带来了巨大压力,所以,产生了口语体、事物体、文艺体和政论体相融合现象,也就是所谓的融合语体现象.

其次,传播载体融合现象的出现.传统纸质媒介、广播、电视、互联网是新闻语言发展进程中的四大传播载体,他们始终各自为政,并行不悖的发展,但是随着跨媒体现象以及媒介融合现象的产生,新闻语言传播载体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新闻语言传播载体融合首先体现在纸质新闻语言的音频化和视频化.在我国,传统纸质媒介音频、视频化的过程自开始之日起共历经了四个年头,从2003年的新闻语言视觉化理念的提出开始,一直到2007年《广州日报》第二代数字报纸的正式生产和传播,在此期间做出的所有尝试和探索无疑将成为我国新闻语言融合进程中一道历史风景线.相比于国内,国外新闻语言视频化的进程还要早些,美国《华尔街日报》于2004年正式在网站上推出视频播报板块,让受众能够随时通过互联网进行视频新闻观看.之后于2007年,一篇刊载于《华盛顿邮报》上的新闻报道预示了未来网络时代报纸新闻语言的融合趋势.该报道的作者是吉恩·韦恩戈顿,他在经过地铁中一位卖艺人的身旁时,突发灵感,决定邀请世界级小提琴演奏家约书亚·贝尔在地铁中进行表演,并观察其演奏效果.随后,有关约书亚·贝尔在地铁中进行小提琴表演的文章刊载于《华盛顿邮报》和其门户网站上,同时配有当时约书亚·贝尔在地铁中进行演奏的视频,受众能够边听边看.这篇多媒体新闻报道自发表伊始便迅速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华盛顿邮报》门户网站创办以来点击率最高的新闻报道,由此宣告了受众关注度走向的同时,也预示了报纸新闻语言在呈现方式和表现空间方面的多维拓展.其次,新闻语言媒介融合还体现为广播新闻语言的图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广播、手机广播以及卫星广播的三大变化.最后,新闻语言媒介融合还体现为电视新闻语言的形态多样化变化,这主要体现为视频广告语言和卫星电视广播语言的形态新变.

媒介变迁与新闻语言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新闻语言变化的深层原因

(一)社会外部环境的变迁

从语言学分化之日起,新闻语言便被打上了独特色彩和相对独立色彩,但新闻语言属于社会发展产物,因此其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经济和文化是其存续和发展的两大内驱力,所以,新闻语言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下,其发展同经济和文化业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离不开两者的推动和支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新闻语言作为上层建筑,其发展势必也是如此.媒介技术的发展是媒介融合的前提和基础,技术力量推动着媒介形态的发展,促进了由传统单一媒介向多媒体媒介的转化.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经济的发展是这一切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

新媒体环境下,新旧媒体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日益明显和突出,其较为典型的是消费文化和迁移文化,两者是文化影响新闻语言的基本要素,经济的发展为消费文化的流行创造了有利环境,受众在满足温饱的基础上需要消费新闻,而这也成为了消费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迁移文化属于区域之间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大环境,对本土文化的外来文化吸纳力具有促进作用,而对新闻语言的多元化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二)语言生态的个体推动

语言属于独立存在于自然界的一个系统,尤其自身的产生和发展机制,对于处于优势地位的汉语和英语,目前仍处于发展兴盛期,而一旦遇到发展障碍时,其自身便会进行自行调节和解决,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我拯救”.语言模因和语言生态中不同个体的发展提供了新闻语言在不同媒介语境下的“自我拯救”环境.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生物进化论观点对文化进化加以解释的新理论,而语言模因论就是以模因论观点阐释语言发展及变化.模因一词时对基因一词的仿造,核心语义就是模仿,对于语言来说,每一个词语,只要具有了被模仿的条件,就可以称其为模因.在不同媒介语境下,语言生态个体会呈现不同的模因变化,比如在当前媒介融合的语境下,网络新闻语言作为模因对传统媒介乃至交叉媒介(网络广播、P2P等流媒体)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媒介环境的变化

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语言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对于新闻语言来讲,媒介环境是新闻语言变化的一大影响因素.比如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介的新闻语言带来了压力和动力,所以,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闻语言相应地出现了纸质新闻语言多媒体化,广播新闻语言图像化,电视新闻语言的多样化等变化.这是媒介环境使然,也是语言生态的发展结果.

总之,在不断变迁过程中,不同传播媒介下的语言也开始从语言系统中分化出来,并形成一个独特的语言系统,即新闻语言.在经历了不同的媒体发展时期后,语言不断以外部环境变化需要自行调整发展轨迹,并于当代呈现出全方面变化.究其根本,新闻语言受到了社会化语言生态以及媒介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语境之下,新闻语言势必会面临诸多新的环境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