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儿童:珍重每一颗幼小的心灵

点赞:4013 浏览:110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理解儿童是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关键.通过教育叙事的案例,利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情感需要进行分析,并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儿童期的生活积累是儿童成为成人的重要过程,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几方面对理解儿童展开反思.

[关 键 词]儿童观;理解儿童;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8-0030-04

[作者简介]张誉馨,(1988―),女,吉林人,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史;夏鹏翔(1961―),女,天津人,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史.

理解儿童:珍重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儿童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现代儿童教育

进入20世纪以后,儿童逐渐回归为教育的主体.教育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就要进入儿童的世界,去研究儿童、理解儿童.在卢梭自然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儿童为本的现代儿童观在现代教育思想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杜威认为儿童是具有独特生理和心理结构的人,儿童的能力、兴趣和习惯教育必须都建立在他的原始本能之上,儿童心理活动实质上就是他的本能发展的过程.[1]“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2]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着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幼年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3]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皮亚杰毕生从事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他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建立了儿童心理发展四阶段理论,为幼儿的发展与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根本.研究儿童要还原儿童自然真实的心理世界.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切不可用成人的视角去“审视”儿童,要“低下身”去,走进儿童,通过对儿童世界的探秘,发现最合理的儿童教育方法,进而让儿童在教育的辅助下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生日礼物

一天,幼儿园大班的李老师送给冬冬一只粉色的小海豚玩偶作为生日礼物.可是第二天,李老师无意到甜甜的妈妈和冬冬说:“老师昨天是不是送给你一只小海豚啊?阿姨给你写个别的玩具,把小海豚送给我家甜甜好不好啊?”李老师心想,甜甜怎么会这样任性?本想当天就批评她,但想到刚接手这个班,还不太了解状况,李老师开始暗暗地观察甜甜.

在班里,甜甜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她反应快,敢于表达自我,但又有些急躁、任性.她的家庭作业总是写得很乱,老师批评她几句,她就哭得很委屈的样子,非得哄一哄才好.甜甜一般会和她喜欢的小朋友们一起玩,遇到问题就跑来向老师告状.听其他老师说,甜甜的父母在做小商品生意,还有一个小她3岁的妹妹.在家里甜甜很有大孩子的样子,会把好东西让给妹妹,有时妹妹欺负她,她也不计较.

一天午饭后,甜甜显得很开心,李老师趁机和她聊天.

“甜甜,喜欢小动物玩偶吗?”

“喜欢!我家里有喜羊羊、小白兔、小鱼等”

说着说着,甜甜显得有些不自然.李老师猜想,她可能是想到了那只小海豚.为了避免正面批评,李老师立刻转换话题,询问和她妹妹有关的事.甜甜感到很意外,但还是很高兴地开始说她和妹妹的事.

“妹妹欺负你,生气吗?”

“妹妹还小,不懂事的,该让着她.”

“甜甜做得很好,懂得爱护妹妹,帮爸爸妈妈的忙.老师希望你在班级里也爱小朋友们,帮助他们,不要和小朋友闹别扭,老师相信你是一个真正懂事的好孩子.至于那只海豚,老师知道你也喜欢,但它毕竟是冬冬的生日礼物.当然,如果冬冬愿意和你换,你们都得到自己喜欢的礼物是最好的.但如果冬冬不愿意的话等你也已经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了,是不是?再说,等你过生日的时候,也会收到生日礼物啊.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甜甜看着老师,努力地点点头.接着,她问:

“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啊?”

“为什么这样问啊?”

甜甜委屈地说:“老师,我写不好作业是因为妹妹会抢笔,会撕我的本子;还有,老师会哄其他的小朋友,我哭了以后老师才会哄我;我不喜欢老师大声批评我,我也想得到老师给的礼物.”

李老师听后觉得很愧疚.她抱过甜甜,摸着甜甜的小脸说:“老师很喜欢甜甜,甜甜是个很乖的小姑娘.”

二、幼小的心灵,丰富的世界

案例中,老师在一开始明显是误会了甜甜,认为甜甜是任性、不懂事的孩子.但听了甜甜的叙述,会发现甜甜想要得到礼物也不无她的道理.事出必有因,甜甜究竟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首先,像甜甜这样的学龄前儿童,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初期,认知系统尚未形成.儿童情感的发展受到生理发育程度的制约,会呈现出学龄前儿童特有的情感发展特点.例如:学龄前儿童的情感比较敏感、不稳定,极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儿童会用哭和笑来表达心情的好坏,但尚未学会很好地保持和控制情绪、情感,并带有服从成人权威的特性.另一方面,虽然儿童认知系统尚未形成,但随着大脑的快速发育,他们的接受能力明显提高.这为教育提供了可能,也使儿童情感的发展具有了很强的可塑性.

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说,学前期儿童情感在儿童情感的发展上,最重要的是社会性情感,也在开始产生和发展.“儿童不再仅仅受到生理需要的支配,通过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接触,社会需要开始形成.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社会性情感也在发展着.这种社会性情感表现为儿童喜欢和成人在一起,成人的离开会使儿童感到失落痛苦.”[4]

那么,儿童为什么会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易受到成人评价结果的影响呢?科尔伯格在道德发展理论中将学龄前儿童划分在前契约道德水平中第一阶段,即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5]此时儿童接受强有力的权威传给的固定的、必须服从的规则,并对此产生恐惧心理,希望免遭“权威人物”的处罚.也就是说,儿童认为,行为的好坏取决于事实行为之后成人给出的评价结果.这种准则按皮亚杰的观点说是他律的,有权就是有力,凡是“权威人物”赞扬的就是“好”,遭到他们批评的就是“坏”.[6]而儿童世界的部分成人便成为此时儿童心目中“权威人物”的代表.可见,此时儿童的道德感是在“权威人物”的道德评价的影响下形成的,并逐渐形成儿童的初级道德情感.在与成人世界的交往过程中,儿童也学会了去遵从成人的权威以获得成人世界的“赞扬”.这种“赞扬”不仅仅是单纯的言语表扬或是物质奖励,还包括儿童需要成人的陪伴、获得成人更多驻足关注以及向成人倾述、和成人交流沟通的机会等等.在成人世界的影响下,学龄前儿童的情感发展不断地全面、深刻,儿童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的发展也在此开始产生和发展.

案例中,甜甜在意教师送出的礼物,觉得能和教师聊天开心等现象都在说明教师就是她心中重要的“权威人物”之一.她大声地回答问题、告状、想要做好作业等种种行为都是在迎合“权威人物”,是渴望得到“权威人物”认可的表现.另一方面,甜甜的社会情感发展主要表现在道德情感的逐渐深刻和人际关系发展的日益丰富,渴望得到更多的关注成为甜甜情感表达的突出表现.在幼儿园里,甜甜尽可能地做到教师要求的好孩子的标准,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赞赏和关注,然而在现实中甜甜却只有在哭的时候才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安慰.一个毛绒玩偶在成人眼中只不过是一个生日礼物、一个小玩具,但在甜甜看来这就是教师给出的最好的关注,谁能拥有教师的礼物,谁就获得了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毛绒玩偶的价值已胜过甜甜拥有的一切好玩的玩具.因此,甜甜才要与小朋友换礼物.我们应当注意到,在案例背后,可能正是受到成人世界里价值取向的影响,甜甜才学会如此小心地观察教师及成人的评价,用做好作业、做好孩子甚至是大哭这样的“小伎俩”尝试着去寻求成人的关注和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意识到同甜甜年龄相仿的学龄前儿童的道德判断还是模糊的,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在整个案例中甜甜只看到礼物是教师送的就想得到,但并没有意识到玩偶作为生日礼物所具有的纪念意义,更没有想到和冬冬换礼物有什么不对.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以及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在日后生活经验的积累中建立起良好、稳固的人生基础.


三、“儿童是成人之父”

通过对案例的反思和对甜甜表现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理解儿童是儿童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家长和教师无不对儿童倾注了满满的关爱,但我们会发现有时家长和教师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儿童,成人抑或轻视儿童的想法,抑制儿童的行为,抑或将成人的社会观念强加给儿童,用成人的规则要求儿童,等等.如此不恰当的做法不仅会在无形中伤害儿童脆弱的心灵,还会催生儿童的不良行为.我们关爱儿童,但更要爱得得当、爱得得法.

“儿童是成人之父”是蒙台梭利针对正确理解儿童世界所提出的一个富有哲理的观点.她认为,儿童和包括教师、家长在内的成人由于心理状态、工作环境等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儿童和会发生冲突,而这种冲突主要是由成人引起的,要消除冲突,成人就必须惊醒,依此剧烈的变革,对儿童采取一种新的态度.因此要“根除潜藏在我们心中的偏见.我们必须消除可能阻碍我们理解儿童的那种成人所特有的思想观念”[7].

(一)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

儿童是需要教育的,是应当接受教育的,洛克的白板说更是突出了儿童需要接受教化的重要性.至今仍有成人偏执地认为儿童的世界是无知的、空白的,认为成人是儿童的创造者,没有经历过成人规训的儿童是粗鲁无礼的.而从卢梭开始,人们渐渐开始重新认识儿童,认识一个作为儿童的儿童和他们丰富多彩又具有诸多秘密的儿童世界.蒙台梭利在《成人的控告》一文中,揭示了成人世界的日益复杂、紧张的环境与儿童很不相符,在这种情况下成人是很难理解儿童的.正如案例中,实习教师最初在管理班级时是存在主观臆断色彩的,对待“礼物”的时候,儿童和教师的心理世界截然不同.教师认为甜甜的行为是任性的,一定是在家里养尊处优,受不了一点的不顺心,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而甜甜只看到教师给冬冬送礼物,冬冬得到了甜甜没有得到的来自教师的关爱.甜甜喜欢教师,希望教师时时刻刻都关注她、喜欢她,并且极力想成为教师每天都夸奖的好孩子.可见,想要理解儿童,首先要消除成人世界里的固有偏见,放下成人的“神圣权力”,去掉发怒等不良脾性,用从内而外的善良、慈爱等良好品质让儿童感受到关爱和温暖,使儿童愿意与成人亲近,向成人敞开心扉,呈现其丰富的心理世界.

(二)儿童期的生活积累是儿童成为成人的重要过程

蒙台梭利说:“儿童并不是一个成人只能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儿童成了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他是成人的开始,后来他成了成人.”“儿童是成人之父”的第一层含义是说儿童是未发展健全的成人,儿童期生活经验的积累就是儿童成为“成人”的之前的重要过程.儿童自出生起是有丰富的心理变化的,他是会发展和成长的未来的成人.成人所具有的各种品质大部分都是在儿童期形成的.可以说,儿童的内心隐藏着一个可塑造、可教育、有巨大潜力的未来人.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尊重儿童的特性,蹲下身去与儿童“平等”对话,不再把儿童看作是无知的小不点.让“未来人”不仅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更有能力去构建更美好的完整人生.

(三)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

案例中,甜甜努力地完成教师的要求,没有抱怨教师和父母某些不公平的行为,真心地爱护妹妹,喜欢爱笑的教师,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幼小的心灵是如此纯真、善良.作为成人应当谨慎地珍视儿童的优秀品质,并尽可能地减少伤害,消除不良习气,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是成人之父”可以被赋予第二层含义:儿童单纯的内心世界是值得成人学习的.正是因为儿童的内心纯净无瑕、天真烂漫,少了成人世界的纷繁复杂、聒噪喧嚣,成人更应该向儿童学习单纯的处事态度和简单积极的思考方式.通过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帮助儿童不断发展走向成熟的同时,纯净自己的心态,这无疑是儿童教给成人最宝贵的人生哲学.

儿童就像幼苗,在长成参天大树之前需要阳光和雨露的细心呵护,我们不能要求它一夜之间长到我们所期望的一样高大、笔直.但当它每长高一寸、每舒展一片叶子时,可以给予它应得的关注和鼓励,指引它向蔚蓝色的方向努力.理解儿童就是理解儿童认知方式的特殊性、情感需要的特殊性、行为表达的特殊性、人际交往的特殊性,理解儿童的所思、所说、所为.理解儿童更是一种尊重,尊重儿童发展的特殊性,把它看作儿童身上的宝藏,怀着一颗感恩欣赏的心关爱儿童,让儿童无忧无虑地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