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方式方法

点赞:2982 浏览:70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根据我国高校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不断地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当体现为理论教学专题化、实践教学具体化、网络教学时代化和考核模式的全程化上.

【关 键 词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

一、我国目前研究状况述评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问题.、国务院16号文件明确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由此拉开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序幕.、教育部在教社科5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教材为教学基本遵循,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工夫,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由北京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工作室共同举办的北京地区高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由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讨会”近日召开,教育部社科司等全国高校的专家学者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我国的各类高校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学效果研究,注重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实用性研究,取得了大批研究成果.在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研究的情况看,正向纵深方向发展.涌现了该领域中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其中姚小玲、卢黎歌、陈秉公、胡菊华、柴秀波等学者具前沿性和代表性.由于我国学术界关于高校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的研究起步较晚(仅七年),该领域文献资料并不充足,部分学者对此虽然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初始阶段,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表现是:一是往往仅作为附属问题在其他思政课教改课题中有所涉及,主要停留于实际操作层面,学术理论高度有限;二是只从某一角度出发对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过程中的某一问题进行探讨,未能就思政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过程中的系列问题作出整体回应;三是将此领域作为研究对象的多为综合性重点大学本科院校专家学者,所针对的往往是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未能或少能反映出地方院校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四是研究视野拘泥于国内,对于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实践情况与研究状况知之甚少,借鉴机制的缺乏及外文资料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突破的瓶颈.

二、创新思政课研究方法体系的价值

思政课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有效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存在的问题,就必须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

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方式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1.思政课的最主要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之一,就是该课教育教学应具有的实效性即来自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就是切实进行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才能解决大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这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出发点与归宿.这能够指引学生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他们思想与行为的定向器;能够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与源泉;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是推动辽宁教育事业和谐发展与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有助于加强高校的学风、考风、教风建设,从而推动良好的校风建设.有助于形成安定有序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形成代表先进文化和精神的神圣高地.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外化世人”“内化诸己”的功效.

3.从目前大学面临的形势看,进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仰,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尤为紧迫.必须以人为本,切实了解广大学生面临学习问题、思想问题,加强学生行为习惯问题的研究,把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放在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上.是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走什么路,为什么学的问题.高校思政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原则必须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近年来,一些大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凸显,对和谐校园建设提出了新问题、新挑战.

4.只有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换才能在新的形势下赋予该课新的活力.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逐步深入,高校的思政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教材内容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原则性的规定,作为地方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学内容的原则性的规定,同时又赋予时代特征的新内容,真正体现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懂、真信、真用,达到形成大学生良好信仰真正目的,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

三、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个维度

1.理论创新.教学改革与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创新.之一,主要体现为教育方法与理念的创新,即从单纯的经验运用向经验运用于理论提升相结合转变.在方法上体现为师生平等要求和权威性引导相结合.提出解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信仰的表象),加强校园规章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解决大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是解决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核心问题.之二,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首先,解决与中学政治课的重复内容问题.其次,解决“思政课”的课程之间重复内容的问题.《基础》、《原理》、《概论》、《纲要》课程之间在内容上有一些交叉部分.正确处理这些交叉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之三,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使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真正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政理论素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创新.之一,提高针对性,强化课程特点,突出整体性,强化方法整合.从主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入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思政课层次性教学.注重要素结构整体功能的优化转变.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找问题,从学生现实问题讲理论.高校学生的信仰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作为研究的重点,在育人效果上取得新突破.之二,构建全面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参与和实践考核环节.之三,整合优化师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四、创新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相互联系、互为作用的四个方面:

1.理论教学改革.体现六个方面,即吃透教材、抓住重点,实现由章节教学变为专题教学;与时俱进、实现“三贴近”,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从应用型本科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实现层次性的教学以及解决与中学思政教育衔接,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院系调研:教学有的放矢;典型案例:让身边的故事滋润学生心灵、促进道德成长.

2.实践教学改革.本着创新、实用、科学的原则,提出“五个一”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建设一个思政课实验室,根据教材将实现场景模拟实践教学,利用优秀影视资源和计算机网络知识进行实践教学;由教师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制一部20分钟道德微型电视小品(剧);一天“学校是我家”值日活动,让学生自励自省;一次“对不起与感谢你”主题班会;一封家书,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3.网络教学改革.从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角度培养学生的品行养成.从主体性要求来看待网络平台建设,需要遵从贴近生活原则、解决实际问题原则、沟通交流原则、寓教于乐原则、多样结合原则、合作共赢原则.

4.考评方式改革.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的知行考核模式,把大学生日常的道德和法律修养纳入到课程考核中,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的实际情况,有效促进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实际工作的结合,引导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做到知行统一,从而真正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