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教育的现状

点赞:17290 浏览:7941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大陆现有智力残疾儿童约513.6万,0~14岁儿童少年智力低下的患病率为1.07‰,其中城市为0.75‰,农村为1.46‰.其中,智力障碍儿童少年的入学率不足0.33‰.

智障儿童教育现状对策一、智障儿童的教育现状

(一)智障儿童的入学现状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智障儿童的入学分三种情况:一是随班就读,二是在特殊教育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三是被关在家里.

智障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低下,起点低,发展缓慢,顶点不高,正常孩子很容易掌握的知识,他们往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一定学会.而且由于许多接纳智障儿童的普通学校由于班额过大、师资力量有限,教师缺少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等原因,造成智障学生的随班就读很自然地变成了“随班混读”.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的智障儿童在正常的学校接受教育,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到二年级或三年级就不得不退学.在退学后,家长就让他们呆在家里.其中有15%的智障儿童是在被正常的学校退学后,又被家长送到培智学校.只有25%的轻度智障儿童直接进入培智学校等特殊教育机构学习.在培智学校,他们只是学习识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大部分学校没有技能培训.即使少量有技能培训的学校,对他们的培训也是搞“一刀切,齐步走”,不是“量身”,缺乏应有的针对性.有14%的智障孩子家长得知自己的孩子是智力残疾后,感觉抬不起头,就把他们关在家里,孩子与社会失去了互动的机会.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智障儿童的入学率更是不容乐观.特别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许多智障孩子根本就没有可以接受教育的学校.

(二)智障儿童的家庭现状

1.家庭条件的限制

我们调查发现,智障孩子家庭条件一般都非常差,生活极度贫困.家庭的“完好率”比正常儿童要低得多,如父母离婚、“爷爷奶奶”托管、多人残疾、过于愚昧等,不利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普遍存在.

2.家长思想、观念落后

(1)过分溺爱

许多家长感觉孩子智障是自己的错,老是觉得对不起孩子,于是对孩子过分溺爱,担心孩子被送出去后“受罪”,感情上不能割舍,把他们牢牢地“保护”了起来.造成了许多智障孩子无法走出家门,没有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

(2)家长观念落后.

有数据显示,85%的家长认为:“孩子没什么希望,是家庭的负担,”对孩子“只养不教或顺其自然任其发展”.于是,孩子落到了“奶奶不管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境地.

还有些家长觉得家里有智障的孩子,是上一辈子没做好事,是一种耻辱,有种家丑不可外扬的狭隘观念,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家里的情况,更不愿意让孩子入学.

(三)培智学校的教育现状

1.课程体系陈旧,严重不适应现代特教的需要

目前,供智障儿童使用的教材还是1988年编写,已经有20多年,现在看来,它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智障教育的多维目标;注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一,忽视学生智力差异的多样性;注重教师的主动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它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都已经不适合当前智障教育的需要.

2.培智学校教育内容普通化,没有根据智障学生的特点改革教材


有80%的培智学校无生活自理教育,缺乏系统训练,康复课根本就没有开展过.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情况亦不容乐观,学校对特教班和随班就读的学生管理松散,有的还将不同程度的听力语言障碍学生和智力障碍学生“集中起来”看管,随班就读则成了“随班就坐”“随班就混”.

3.专业教师的缺乏

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一线老师只占了25%,有75%的老师在此之前对这一行的教育是“门外汉”,一窍不通.专业教师的不足、现有教师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的缺乏,直接会影响到学生的康复和发展.

4.智障学生自身的原因

智障儿童教育的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智障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智障学生心理现状的调查来看,他们心理起点很低,成长非常缓慢,顶点也不高,教育效果不明显.简言之,智障儿童一般不是某一心理过程水平低下,而是整个心理活动各方面的水平都很低下.

二、智障儿童的教育对策

(一)开发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开展学生的康复训练

2007年,《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提出了“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张我们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具体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既要使学生在实用生活知识、技能以及习惯等方面得到培养与发展,又要让学生体验愉快的学习过程.简言之,就是学生学习的东西要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适应.要“以生活为核心”,开发、整合课程教育资源,革新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法,开展康复训练.

改革智障教育的评价体系

智障教育效果的衡量,并不在于学生学习了多少系统、复杂的知识,而在于其自身发展的需求得到多大程度的满足,生活能力得到多大程度的提升.比如,智力得到多大程度的开发、行为得到多少矫正、自我怎么写作水平得到多少提高,等等.

改革学校教育方法

1.教育具有针对性

在培智学校,有的学生可能学到一定的程度就再很难有进步了.随着年级的上升与正常学生的差距会逐渐拉大,这就要求教师每隔一段时间(每季度)对学生进行一次评估.具体标准可参考中国残联编写的《智力残疾儿童系列康复训练》进行评估.评出“优势项”和“劣势项”.针对“劣势项”制定和调整每月康复计划.康复老师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训练反馈等情况每周至少进行记录一次.

2.把握智障教育的实用性

培智学校应给智障学生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技能训练.轻度和中度智障学生的教育,应该知识与技能并重,他们的学习内容要“以生活为核心”,与生活密切相关.

如在学生教洗手时,可以每天在洗漱时拉着孩子的手一起做,并逐渐减少协助,也可以把它编成口诀,一边做一边说,帮助其记忆.

(四)改变家长的观念,鼓励家长参与教育康复

1.家长参与

教师要鼓励家长参与智障儿童的教育康复,不断地向家长传授教育康复的基本知识和缺陷补偿的基本方法,让他们切实承担教育的任务.家长的参与,能使他们获得情感的丰富和情绪的稳定,起到很好的心理平衡作用.

2.送教上门

对身体残疾程度较重不适合入校的智障儿童,教师可以上门怎么写作,定期培训家长,让他们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家里给孩子完成康复教育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