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灵

点赞:30382 浏览:1430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课程之“新”通常意味有与原先课程不同的“新质”,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在于使新课程所蕴涵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可能价值”能够转化为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论不仅强调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重要的确认.

一、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作用

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成果,往往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流于一种形式,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没有价值的讨论,却忽略了学生独立的思考探究和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显然与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初衷是不符合的.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文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学习新课文时,要重视学生独立的思考和学生独特的感受.在学习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可布置一些特殊的预习任务给学生.如,在教学《散步》《背影》等课文时,给学生布置以下预习任务:1.自己读课文,写下你读完这篇文章的感受体验.2.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的长辈的一个身体部位,如,手、脸、头发等,和你自己的作比较,写出你的比较结果.3.写出一件你和亲人之间感人的小事.这样的预习任务,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对周围的人和事有深入的思考,使学生能够细心观察生活,体会到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要为了体现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盲目地让学生讨论,这样恰恰没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妨碍了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先熟读深思课文内容,把思考的问题自己先思考并把思考和理解的结果先写在本子上,然后再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探究.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理解感悟作适当的点评,对理解不好的问题作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仅靠教几堂课,还需要通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能力.综合性实践活动是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是语文怎么写作于生活的体现,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捷径.所以,尽量利用各种机会,尽可能地开发课程资源,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从而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语文活动的目的重在从朗读、听说和写作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能力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知识的积淀,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积累不仅为学生以后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也使学生养成了语文积累的习惯,学生的文学文化素养同时也丰厚了.

三、让语文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

语文作业的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为此,在语文作业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1.语文评论性作业.这类作业强调的是学生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情感体验,如,在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可让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人物、事件、现象等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想.这类作业也可以延伸到课外,如,看《新闻联播》,写一周新闻述评.

2.语文表演类作业.这类作业就是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语文表演活动,引导学生设计和参与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形成语文的综合能力.

3.语文绘画类作业.这类作业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把自己所读到的文字用形象的图画表达出来.这样的作业无论画的效果如何,都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一个内化和理解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

4.语文改编类作业.在讲诗歌或者小说时,可以留这样的改编类作业.

以上列举的语文课外作业形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它集读、思、写、说于一炉,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