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中的艺术接受过程

点赞:33063 浏览:1552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艺术接受是艺术活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决定了艺术认知的程度.艺术接受作为一个复杂的过程 ,大体上分为准备阶段、初级阶段、高级阶段三个阶段.明确艺术接受高级阶段的心理表现形式为艺术创作及认知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意义.

艺术活动中的艺术接受过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艺术作品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 :艺术接受;过程;高级阶段;理解;共鸣

艺术活动是一个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三个缓解构成了艺术活动的全过程.我们可能会和艺术作品一起构成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体悟和评价.显然,这不单纯是个体当下的评价、接受的行为,同时也是在文化和文明的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因为这种接受、评价、体验的行为的复杂多样性和易变性,就使得这一过程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难以把握.在艺术接受的高级阶段的心理有理解、共鸣等不同的形式.

一、理解

1. 前理解.当我们理解任何艺术作品之前,接受者的心理并不是一片空白,审美经验期待视界就是理解任何艺术作品的前提.接受主义美学家姚斯、海德格尔把它称之为“前理解”,就是我们在理解作家艺术作品之前相关知识准备的总和.

2. 理解与误解.理解就是对艺术作品内在因素的解释性分析.首先,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阐释.一般说来,不可以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任何作品的“艺术和美学结构”即意蕴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可言传性.然而,艺术接受与误解不仅是相容的,而且是不可排除的.任何人在接受艺术作品时误解都是难以避免的.原因有两方面:首先,从艺术作品方面来说,艺术作品具有无限的丰富性和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因而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具有不充分性,误解就是必然的了.其次,从接受者方面来说,任何接受者都不是艺术家本人,因而,接受者无法完全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思想感情.韦勒克说:“我们不可能变成荷马或乔叟时代的读者,也不可能充当古代雅典的狄俄尼索斯剧院或伦敦环球剧院的观众,因而产生误解就是必然的了.” [3](P35)由以上两个方面来分析,对艺术作品的误解是必然的.

3. 理解与循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过程是“部分―整体―部分”的循环.在理解整体之前的对部分的理解和理解整体之后对部分的理解并不是等同的,而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因此,“部分―整体―部分”这一艺术接受的心理规律只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具体表现.艺术接受的循环有多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 :趋大的循环类型.艺术作品问世之初遭受到冷落,但是,在接受的循环过程中,它的意义越来越充分的显现 ,以致产生说不尽道不完的无限纵深感.艺术作品在被接受的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自己的光辉,成为接受者永远填补不尽的空白,一代又一代的接受者沉浸在探求未解意义的愉悦之中.

第二种 :趋小的循环类型.艺术作品问世之初,反应热烈,但在艺术接受的循环过程中,发现貌似博大而诱人的艺术价值并无深邃的内涵,反映日趋冷落乃至消失.

第三种 :大小趋向相互交叉的循环类型.在艺术接受的历史上,笔直的由大趋小或由小趋大的接受类型都是少数的,而大小趋向互相交叉的循环类型则是常见的.由于艺术作品的意蕴是深浅交错的复杂结构,接受者难以避免受到时代的局限,无法对它的内涵一览无余.今天看到了这一面,因而赞扬它;明天看到那一面,因而冷淡它.艺术接受忽而趋小,忽而趋大.弥罗岛上的维纳斯,在古希腊是美的神,在中世纪是女妖,在文艺复兴时代是美的人,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代再次变成女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她又成为人们喜爱的艺术品,以此足以为证.


二、共鸣

艺术接受中的共鸣是一个借用词.它是指接受者在对艺术作品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深深的感动,使接受者与艺术形象同喜怒共哀乐,物我同一.共鸣是艺术接受的高峰和极致.艺术接受中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共鸣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艺术接受中的共鸣,表面上是接受者与艺术形象、艺术作品情感的一致性,实际上是接受者与艺术家情感的一致性.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强烈的打动了接受者的心灵,使艺术家的心灵与接受者的心灵发生共鸣.

第二,共鸣带有强烈的创造特征.当接受者的心灵与艺术家的心灵契合一致时,接受者的感受与艺术家的意图必然契合一致.这时,接受者强烈的感到艺术作品不是别人的创造,而是自己的创造.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某些艺术形象的思想感情,与接受者的思想感情并不一致,但仍能引起接受者情感上的震撼.

第三,共鸣具有强烈的介入特征.接受者及其情境与艺术作品中的情境是虚构的,生活中的接受者及其情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在艺术接受的共鸣时,艺术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就成了接受者,艺术作品中某一人物的生活情境就成了接受者生活情境.

从艺术接受出发来探讨艺术的意义,对艺术的本质和中心意义的消解,强调艺术接受的意义,从而强调艺术阐释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这是现代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反叛在艺术理论中的体现.这样,在艺术接受的误读和敞开中,艺术活动成了艺术的意义探究的核心,艺术经验和审美经验则是艺术中主要强调的因素,对艺术的意义的探讨就直接指向了人的心灵的意义的探讨.在这里,艺术的意义变成了一种行动,一种构筑着“别样”世界的活动,艺术的意义在于将自己“暴露”在世界中,世界向自己的一种展开和敞亮,正是在这种沉沦和上升中,艺术的意义将被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