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点赞:4510 浏览:145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一个主话题.影响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学目标设计起着核心作用.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同时,它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所以教学目标具有“导教、教学、导检测”的功能.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分别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水平.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是:兼顾三维、突出语文性、突出重点、表述要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通过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必然途径.

【关 键 词 】教学目标有效教学依据要求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教材至上,教师中心现象得以改观,课堂教学气氛前所未有的活跃.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多媒体精彩纷呈、大容量挑战极限,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但看似热闹的课堂学生的真正所得却非常有限.于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了广大教师参与教研的一个主话题.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教育即生长”,如果没有学生的发展,那么再靓丽的课堂,也是无效教学.

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教学目标设计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核心作用.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同时,它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是检测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所以教学目标具有“导教、教学、导检测”的功能.教学目标设计抽象、模糊、不准确,将会导致教师教学杂乱无章,学生如坠云里雾中,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布鲁姆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一书中强调“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具体、明晰、准确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前提.

一、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是确定各学段语文课程水平及语文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目标设计的根本标准.课标第二部分为“课程目标”,在整个文本中占了相当大的篇幅,足见它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标将目标设计的框架分为纵横两条线,纵向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横向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既要熟悉本学段的纵横两方面的目标,也要了解前三个学段的目标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高屋建瓴,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准确、合理的目标.

例如,阅读教学一块,课标对第四学段的要求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目标显然比前一个学段要求更高,更具有综合性.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在执教《范进中举》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条目标: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这样不仅学习了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更涉及到了整个知识分子群体,乃至当时社会状况,使学生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内心有所感悟,今后遇到写作背景相似的课文,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探究.

但是,在制定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时,切忌以课程目标代替课堂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我用残损的手掌》时,设计“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的教学目标,就是将课程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目标,需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根本无法在这样一堂课内达成,目标流于形式,从而使得该堂课的教学无的放矢.

教材内容.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教学要求.要吃透教材,把握编者意图,顺着编者思路去设计教学目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去考虑目标的侧重点.新学期开学,我们拿到一册新教材时,首先应该通读整册教材,认真分析,确定整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接下来认真审视每个单元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在具体一个单元内,在单元目标之下,每篇课文的目标设计,既要紧扣单元教学的目标,也要根据每篇课文各自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角度突破单元教学目标.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的教学目标为:提高对诗歌的感受和领悟能力,在语言的品味及运用上都能有所提高;小说的理解与阅读得到巩固,提高分析小说甚至写作小说的水平;加大对议论文的学习,掌握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并可自己分析阅读议论性文章;古诗文的再度积累与运用,涉及到历史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其中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为:首先重在深入感知形象,要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进入诗中的情景,体验情感,感悟诗意,充分理解是人的思想感情;其次还要品味诗歌的语言,细心揣摩,反复推敲诗句,体会其中的意蕴和情味,从而深切地感受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此外更要熟读诗歌,最好能背诵,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韵律美,体会诗歌的魅力.

《沁园春雪》的教学目标为:背诵、欣赏这首词,体味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伟人豪迈的气魄;理解词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体会这首词语言形象.

这样,教学目标经过层层分解,课文的教学目标服从于该册教材总目标,并使得该册教材总的目标得以落实.

学生水平.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是针对全国所有的适龄学生的,然而我国各地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相当不平衡,为了照顾这一点,课标所定的目标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另外课标所定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前瞻性,基于这样两个因素,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尤其需要立地区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自己所任班级的学生的实际,以追求实效为终极目的. 现在我们大多数教师手头都有不少教学参考资料,其中部分是完整的教案,如由课程教材研究所和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教案》,其中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十分精彩,但是却未必适用于我们.笔者也曾尝试过搬用其中的教案,但十分失败,究其原因,是其教学目标高于笔者所在的农村初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常说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我们目标设计不是针对我们的学生,那何谈以生为本,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何以体现,又何来教学的有效性!

本轮新课程改革的支撑理论之一就是建构主义理论,它强调在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上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也就是说,只有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建构才是有效的建构.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研究学情,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目标,必要时还要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目标.

有时即便是自己所任的两个班级,学生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在目标的制定上,有时也有必要作适当的区别.笔者现任教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在执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上一个》一课时,原先设计的目标为:初步了解创造性思维,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创造性思维的存在.但是在第一个班级上完后,发觉低估了学生的经验,然后我认真研究,重新制定教学目标为:理解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及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学生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对创造性思维的感悟也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二、教学目标制定的要求

1.兼顾三维.

新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教学中,我们要兼顾三维目标,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但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相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处处为我们整合三维目标提供了典范.如,7-9年级“口语交际”第8条规定:“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这里“积极”是情感、态度的要求,“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是技能方面的要求,“发表”“听出”体现了其过程,如何发表则体现学习方法的要求.在拟订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要借鉴新课标对三维目标的整合方法.

把握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堂教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具体处理方面,“知识与能力”层面,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了解体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的同时也要突出个性,知识点切忌不可拔得过高,挖得过深,导致学生认知失衡.“过程与方法”层面,这一层面是以往课标所没有的,着重是教会学生如何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层面,要着力于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具有人文性的一个层面.兼顾这三个方面时,既要有所兼顾,但也不能牵强附会,硬套标准,犯教条主义的毛病.

2.突出语文性.

新课程“倡导语文教学生活化,倡导打破学科本位,倡导多学科的综合,倡导与社会相联系.”但新课程同时强调,语文教学的目标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下部分老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语文课上得不像语文课.笔者曾经听过一节课《月亮上的足迹》,这是一篇说明文,教师为这篇课文制定的教学目标为: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这是一堂校级公开课,不知从何时开始,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篇课文往往要在四十五分钟了结.在这堂课上,这位老师匆匆忙忙地让学生默读课文,接着就“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学生也真不错,还真概括得准确全面.接着老师就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图片,展示人类探索宇宙的有关图片,并用大量的时间展示神七发射的视频、图片.笔者不仅要问,这是科学课还是语文课?学生在这堂课中学得了关于说明文阅读的什么知识?

再如我校一堂公开课《竹影》,执教老师为本文确定的一个教学目标为:感受丰子恺的漫画艺术,比较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前一目标,这位老师出示了两张丰子恺的漫画,让学生评价漫画的艺术价值.在评课时,我们对这一教学目标的语文性提出了质疑.有老师解释学生在评价漫画的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评价漫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为之振奋,从大语文的角度出发,这样做也未尝不可,不但如此,近年中考中也不时出现漫画欣赏的试题,所以还有大大提倡的必要呢.照这位老师的说法,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免不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那这些课就都成了语文课?“比较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区别”,这一目标的设置就更令人费解,这是美术课还是语文课,这样的目标与本课文本有什么联系?

3.突出重点.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文质兼美,其作为教学内容,形式和内容都是异常丰富的,如果不知取舍,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企图面面俱到,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所以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本学期我校一位在执教《蒹葭》一课时,由于教学目标过多,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庞杂,结果都是蜻蜓点水一般,一节课下来学生如一头雾水,对于诗歌与诗歌欣赏只有一些粗浅的感性的认识.在后来的评课中,本组的一位老师主张一课一得,比如说,可以从闻一多的“三美”理论去指导学生欣赏诗歌,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一个角度和方法,让我们茅塞顿开.

“一课一得”其实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附中语文教师陆继椿的观点,陆老师也因此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流派“得得派”的核心代表.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将本册教材所要达到的要求分解到每节课的具体的教学目标中,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教学目标真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教学”,其实也是这一要求的反映.主问题就是课堂教学主目标的显性表现和实现主目标的载体,教师通过主问题的解决达成相对较为集中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表述要求.

教学目标的表述是有章法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实际上体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否有效的认识.表述的不正确,说明了教师对学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认识的模糊,也是教师对于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存在着糊涂的认识,从而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我爱这土地》的教学目标设计:“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其中“指导学生”就是把教师作为教学目标陈述的主体,着眼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作为教师我只要“指导”了就算是达成目标了,至于学生是否“把握”则是其次.李海林在《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一文中说:“在教育哲学里面,所谓主体性,包括以下四个层面.一是目的主体性;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学生,学生就是目的的主体.等”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把学生作为陈述的主体.

其次,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准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以及怎么学,因此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例如《人生》一课的教学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结构”,怎样才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怎样检测这一目标的达成?这样的目标设计必然导致教学的无序和无效.


总之,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所以,笔者认为通过提高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的必然途径.